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53篇
林业   312篇
农学   158篇
基础科学   2127篇
  352篇
综合类   1641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134篇
畜牧兽医   623篇
园艺   289篇
植物保护   23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橡胶小蠹虫为害重,防治困难。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田间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将“牛皮纸+粘虫胶+诱集剂”组配,研究集成了一种橡胶小蠹虫粘捕装置,对其诱捕参数(粘捕装置材质、诱集剂药袋悬挂数量、药液暴露面积以及粘捕装置的间距、悬挂高度)进行了筛选,并与常规诱捕器在重量、成本和诱捕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莰烯、顺式-马鞭草烯醇5种诱集剂的诱集下,自制粘捕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554、445、341、381、367头;普通粘虫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260、230、179、202、199头。其中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自制粘捕带的粘捕数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粘虫带,表现出较好的粘捕效果。采用挂袋法的最佳药袋数为2袋,诱集剂的最佳药液暴露面积为6.6 mm2,粘捕装置的最佳相互间距为50 m,最佳悬挂高度建议在2.5 m。自制粘捕装置在重量、成本以及诱集数量上均优于常规诱捕器,对橡胶小蠹虫防控具有高效成本低、环保可降解、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2.
有机蔬菜田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是一种在害虫诱捕器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绿色防控产品,其使用便捷、价格合理、杀虫效果更好。为探明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诱杀害虫的效果,作者分别在番茄大棚、青菜大棚以及露地西兰花田开展了诱虫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小菜蛾的效果优于其他传统绿色防控措施,但其诱杀烟粉虱的效果不理想。蔬菜生产中建议将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与黏有信息素的黄板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993.
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引诱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监测和诱杀,在遂昌地区的马尾松林及贮木场内利用3种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进行诱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但差异显著。其中,APF-Ⅰ型引诱剂的效果最好,F1型引诱剂次之,ST-2型最弱。试验期共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4 979头,其中雌成虫4 134头,雄成虫845头,雌雄比为1∶0.204。所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是雄虫的4.89倍,差异显著(P=0.045,t=-4.551)。引诱剂捕获松褐天牛的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6月至8月份降雨量及气温对松褐天牛成虫诱捕规律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为遂昌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党参覆膜移栽无机可用的问题,结合西北黄土高原旱区党参垄畦覆膜、种行覆土抗逆栽培模式,设计了一种具有开沟、播苗、起垄、整形、覆膜、种行覆土功能的党参种苗移栽机。对样机关键部件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确定了尖角长翼型开沟器、整形镇压、膜上覆土等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参数,解析了核心部件作业机理。田间试验表明,设计的垄畦覆膜、种行覆土党参种苗移栽机埋苗率为4.1%,露苗率为2.6%,栽植合格率为92.0%,栽植深度合格率为87.5%,膜边覆土厚度合格率为95.9%,膜边覆土宽度合格率为96.3%,生产率约为0.14 hm~2·h~(-1)。田间性能试验指标均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5.
收集湖北省远安县2019—2020年2个年度不同区域松褐天牛诱捕量数据,利用APF-1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诱捕与监测,采用GIS空间统计,引入核密度分析与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对松褐天牛空间密度分布进行估算和可视化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个月,时间区域为5月1日—10月15日,一年只发生1代,成虫羽化初始期为5月,高峰期为6—8月,盛末期终于10月15。高峰期受海拔影响而推迟,盛末期提前,虫口密度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少。研究区域松林范围内普遍存在松褐天牛的分布,核密度分析结果反映区域虫口密度分布聚集性特征,克里金插值结果反映虫口密度连续区域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松褐天牛在松林中的分布不同地理位置区域存在差异,虫口密度以高海拔密度低,低海拔密度高。松褐天牛具羽化周期长、区域分布不均、隐蔽性等特点,难以达到彻底防治。  相似文献   
996.
997.
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田机械施肥均匀性差,且作业时在施肥开沟器末端容易出现肥料粘结、架空、堵塞开沟器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装置,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及性能试验。将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部件的工作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各工作阶段肥料在螺旋强制排肥部件内的状态,以及影响排肥部件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对螺旋强制排肥部件的直径、转速、螺距3个因素进行了设计计算。以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响应指标,进行了螺旋强制排肥部件的单因素台架试验,通过对最小显著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取值范围;安排了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影响排肥性能指标因素的影响由大到小为转速、螺距、直径,建立了排肥性能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因素优化求解,确定了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螺旋输送器转速120.09r/min、直径23.90mm、螺距21.54mm,此时施肥装置台架试验的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7.18%。将所设计的强制排肥部件分别安装在水稻插秧机及水稻气力式施肥播种机上,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式强制螺旋排肥装置工作稳定、堵塞率低,水田防堵塞效果优于无该部件的施肥机械。  相似文献   
998.
监测实蝇类害虫发生动态,是对其有效防控的基本前提。设计出1种可自动诱捕与计数的实蝇类害虫实时监测装置,为提高实蝇类害虫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准确度与时效性提供了1种新装备。该装置由害虫诱杀装置、红外计数传感器、红外计数远程测控仪、实时监测软件等组成,利用特定引诱物、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对实蝇诱集的特性,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实时计数。选取橘小实蝇进行装置测试试验,在实验室环境下测试实时监测系统的检测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实时获取进入红外计数感应区的实蝇数量,当时间间隔≥7 s时,实时监测系统的检测成功率为98%。利用该装置可以实现通过手机查询实蝇类害虫实时虫量、小时虫量和日虫量的统计汇总数据,方便用户及时、准确地得知实蝇类害虫发生的动态变化,掌握实蝇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云南省丘陵山地中马铃薯种植区地形复杂、土壤黏性较大、培土阻力大等特点,在现有市场培土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仿生优化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小培土过程中的阻力,降低微耕机功率消耗。前期工作包括对马铃薯种植区的耕作条件及土壤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农机市场的调研等。然后利用Creo软件对培土器进行三维建模,进行导曲线拟合优化,添加仿生凸包。该培土器的设计适用于60~75 cm的垄距作业,通过仿生优化之后,有效减小了土壤的黏附,降低了450 N的培土阻力,减阻率达到37.5%,培土效果符合相关的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食物诱剂诱杀成虫是目前防治柑桔大实蝇最主要的措施,但是防治效果受施药期间的天气制约,且周边山林多的桔园防治效果不稳定。示范区于5月下旬加挂粘胶型球形诱捕器,能够弥补其不足,提高防治效果,虫果率降低70%~96%,达到防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