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354篇
基础科学   39篇
  67篇
综合类   3016篇
农作物   339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366篇
园艺   728篇
植物保护   102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通过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对各抗性鉴定方法进行评价,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2017年广西区试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从田间直接采集、在室内用感虫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虫源,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和取食选择性及发育历期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等综合鉴定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初步从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中筛选出表现为抗(R)的品种1份(R37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2份(特优373和特优582).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和水稻次生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苗期群体鉴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抗性材料的相关指标与感虫品种TN1差异显著(P<0.05),与抗虫品种RHT差异不显著(P>0.05).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存活率及在不同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测定结果与其抗虫表现存在差异,且结果之间无规律性.[结论]R373是性能稳定的抗性品种(组合),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基础材料使用.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可作为水稻苗期抗褐飞虱性评价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93.
木槿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hirsutus)是一种多食性刺吸害虫,其寄主范围很广,包括林木、果树、蔬菜及粮食等农作物;该虫现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东、非洲、澳大利亚中美州和美国南部.我们从美国农业部引进了木槿曼粉蚧性信息素及其诱捕器,对上海、广州、广西和海口的港区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没有诱到木槿曼粉蚧.说明这些设置诱捕器的具体地点尚没有被入侵.根据资料,本文还介绍了该虫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烯啶虫胺、醚菊酯单剂及其混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作用,为开发防治褐飞虱的复配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烯啶虫胺、醚菊酯单剂及其混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效果。【结果】烯啶虫胺、醚菊酯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0.4922和9.1847mga·i·L^-1,两单剂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12和1∶27(烯啶虫胺∶醚菊酯)时,共毒系数分别为249.89和138.15。【结论】烯啶虫胺和醚菊酯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12和1∶27(烯啶虫胺∶醚菊酯)时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5.
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为害水稻的最主要害虫。缨小蜂(Anagrus spp)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常年的寄生率为10%~70%。由于稻田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收割、喷施农药等)和寄生性天敌的滞后现象,稻田缨小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不稳定。有研究表明稻田边杂草及其有关非稻田飞虱对稻田卵寄生蜂起重要的保护和恢复作用[1-3]。我们在田间节肢动物的系统调查中发现,茭白上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Matsumura)]的卵寄生蜂中有大量的蔗虱缨小蜂[Anagrus optabilis(Perkins)],对茭白田周围的稻飞虱卵常常有较高的寄生率。为此,我们就蔗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选择性和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出有效的生境调节技术来提高蔗虱缨小蜂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96.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是防治粉虱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通过生命表技术方法分析了2种寄生蜂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防治潜能。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在羽化第3天和第10天出现2次寄生高峰,占其总寄生量的13.7%和8.0%,在2次高峰之间逐日寄生粉虱数量比较平稳,单雌逐日平均产雌数保持在10.6~13.4头,10 d后寄生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浅黄恩蚜小蜂羽化10 d内逐日寄生粉虱量变化不大,单雌逐日产雌数稳定在4.2~5.4头,羽化14 d后寄生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R0、T、rm、λ值分别为171.5、18.0、0.2854、1.3303和61.6、16.2、0.2544、1.2897;粉虱若虫充足时,丽蚜小蜂平均单雌寄生若虫数是浅黄恩蚜小蜂的2.7倍,而后者平均单雌取食若虫数为60.6头,明显高于前者42.7头,总的来看,丽蚜小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总量220.8头,明显高于浅黄恩蚜小蜂的127.9头。表明在应用寄生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时,单独释放丽蚜小蜂比浅黄恩蚜小蜂显示出更好的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97.
三种稻虱卵寄生缨小蜂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伯传  何俭兴 《昆虫天敌》1991,13(4):156-161
调查表明,三种缨小蜂对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稻虱缨小蜂发生稳定、量大。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雌蜂11.3℃和159.1日度,雄蜂10.7℃和160.8日度。平均每雌产卵20粒,选择寄主较宽,稍偏好褐飞虱卵,对抑制早、晚稻中、后期飞虱发生起重要作用。长管稻虱缨小蜂数量最多,但波动大,5~6月高峰,寄生较专,主要是有效地抑制早稻中期和晚稻后期白背飞虱的发生。雌蜂世代发育起点11.7℃,有效积温185.2日度,平均产卵13粒。拟稻虱缨小蜂数量较少,以6~7月较多,每雌产卵5~12粒,对早、晚稻后期的褐飞虱起一定抑制作用。三种缨小蜂多在上午6~8点羽化,羽化头天产卵占总产卵量的八成以上,均能行孤雌生殖。杂草中的多种飞虱卵是三种缨小蜂的渡夏和过冬寄主。合理施药、适当留草是保护利用三种缨小蜂的有效措施。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1980~1983年,我们在佛山市近郊,对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的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nagrus sp,拟稻虱缨小蜂Angrus Paranilaparvatae的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进行了考查。现将四年考查结果整理报导,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98.
再生稻对褐稻虱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酶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研究再生季稻株和连晚稻株对褐稻虱生理代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再生季稻上的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酯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明显低于连作晚稻。  相似文献   
99.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又叫棉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是一种多食性的小型昆虫[1]。烟粉虱起源于北非和中东,随着一品红花卉贸易广泛传播,目前已是美国、巴西、以色列、埃及、意大利、法国、印度、也门和墨西哥等国家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的主要病害之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利用解剖镜、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龄期中国梨木虱若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和描述,确定了区分不同龄期若虫的主要特征为:①体长与体宽;⑦触角节数及其上感觉孔数目;③泌蜡表皮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