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6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林业   1485篇
农学   274篇
基础科学   89篇
  196篇
综合类   3407篇
农作物   267篇
水产渔业   645篇
畜牧兽医   967篇
园艺   300篇
植物保护   87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对元江蚬木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的分析,为狭域特有种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取典型选样法在元江县干热河谷区域元江蚬木集中分布地段设置了5个固定样地和4条样线,调查元江蚬木的种群数量及伴生树种的名称、数量/盖度、胸径、生境特征以及人为干扰状况,根据重要值、生活型及大小级结构等方法分析元江蚬木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结果]元江蚬木集中分布在元江县的普漂、元洼路、白沟深、鲁业冲以及施坻冲等区域,呈零星或小片断状分布;元江蚬木所处群落的植被类型为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样地中记录到维管植物共计83种,隶属39科69属,其中,落叶树种比例高达90.9%,群落内高位芽植物比例最高,达60.24%,其次是地上芽植物,比例19.28%。调查发现元江蚬木共计412株,种群结构整体呈稳定型,其中,Ⅵ级木(20 cm≤DBH)数量最少,比例9.47%,其次是Ⅴ级(15≤DBH20 cm),比例10.92%,其它大小级个体数量无显著差异;由于人为干扰等原因,衰退型、增长型与稳定型存在于不同的样地或样线。[结论]元江蚬木所处群落的植被类型为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种群结构整体呈稳定型,但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结构在不同地点并存;实生苗和萌枝是元江蚬木种群更新的主要方式,元江蚬木的幼苗和幼树在不同分布地点数量差异很大,生境干旱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更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全球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近年来,该病原菌侵染危害多种热带作物,并在局部地区大面积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EF-1α)、β微管蛋白(β-Tubulin, TUB),对来自橡胶树、木薯、番木瓜和瓜菜等多种热带作物的70株多主棒孢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利用最大似然法,在相似系数为0.97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两大遗传类群:类群Ⅰ为国内和一些国外橡胶树的多主棒孢;类群Ⅱ为其他寄主多主棒孢,遗传类群与寄主来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致病力测定表明,多主棒孢种内致病力分化明显,类群Ⅰ的橡胶树多主棒孢仅能侵染橡胶树,不能侵染其他寄主,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且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类群Ⅱ的多主棒孢在不同寄主间可以相互侵染,但菌株在致病力和发病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对其原寄主的高度致病力。多基因序列聚类分析与致病力分化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研究我国热带作物多主棒孢的种群结构、主要致病型以及为多主棒孢病害的发生、流行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巴山木竹种群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陕西镇巴县巴山木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1)该巴山木竹种群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55.56%,叶3.40%,枝9.51%,鞭8.70%,蔸20.77%,根2.06%;地上部生物量在各年龄的分配1~5年生的分别为19.0%,5.2%,5.4%,4.3%,8.9%,6和7年生的14.6%,8和9年生的18.2%,10a及以上的24.4%;地下部生物量在各土层中的分配是0~2cm的12.9%,20~40cm的43.1%,40cm以下的44.0%.(2)3年生及以下幼龄竹和8年生及以上老龄竹的平均秆重低于标准秆重,4~7年生竹的高于标准秆重.(3)随着竹子幼龄-中龄-老龄的年龄变化,单分株叶构件的绝对重量及其与秆重的比值皆有上升-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4.
南湾水库翘嘴红鲌的生长及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湾水库的翘嘴红鱼白体长与体重实测值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89L2.7274(r2=0.9739)。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98.8cm,W∞=7140.9g,体长的k=0.1662、t0=0.2638;体重的k=0.1038、t0=-0.1076,拐点年龄ti=5.3龄,拐点体长为57cm,体重为2049g。建议翘嘴红鱼白的捕捞年龄为2+,即体长为28cm、体重为500g以上,其适用网具的网目为90mm。  相似文献   
995.
根据1992—2002年稻茬免耕油菜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自然发生量的观测资料,禾本科类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年、正常发生年和偏少发生年3种年型,阔叶类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年和偏少发生年2种年型,并分别分析不同年型杂草种群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差异;同时,采用A—B型投票法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发生年型作判别分析,上述结果对于制定防除杂草策略和提高防效、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危害棕榈科Palmae植物的一种重要入侵食叶害虫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单倍型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分布特点,揭示椰子织蛾入侵我国的虫源信息。【方法】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16个地理种群共计172个样本,比较椰子织蛾印度种群和入侵地(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种群的遗传关系。【结果】片段长度为625 bp的172条序列共鉴定出12个单倍型,包含15个变异位点,构成2个明显的单倍型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由11个单倍型(IN1~IN11)组成,均来自印度种群,单倍型IN1是6个印度种群的共享单倍型,IN2~IN11为独享单倍型;另一个分支为单倍型HAP,由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种群共享;HAP与11个来自印度的单倍型IN1~IN11均存在4个变异位点。【结论】入侵地区的椰子织蛾种群来自同一基因型或者具有相同的入侵源;椰子织蛾种群入侵后受环境选择压力,在新栖息地产生新的突变或杂交。  相似文献   
997.
对2005年1~12月在贵州省息烽县鼠情监测点捕获的258只小家鼠标本,以胴体重为指标,参照繁殖状况,用胴体重频次分配方法将小家鼠划分为4个年龄组,其划分标准为,幼年组(Ⅰ):胴体重≤6.49 g;亚成年组(Ⅱ):6.50~9.99 g;成年组(Ⅲ):10.00~13.49 g;老年组(Ⅳ):≥13.50 g。不同年龄组繁殖力差异显著,胴体重随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各年龄组胴体重与体重、体长、尾长均呈正相关性,且与体重相关性达极显著。研究认为,采用胴体重划分小家鼠年龄是可行的,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998.
稻螟种群及数量随着水稻熟制和栽培技术的变革,品种更替,治螟药剂的变更,天敌数量的消长,气候的变化而演替。治理策略随着稻螟种群和数量的演替而变化。  相似文献   
999.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VR)、卡方(χ2)检验、联结系数(AC)等指标对野生早樱群落中乔木层1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优势乔木种群总体呈负的净关联;x2检验表明仅有4个种对表现为显著正联结,3个种对表现为有一定联结性;VR、χ2检验、AC3个参数计算的结果都较为一致,验证了该群落种对间独立性相对较强、相关性较弱的特点。现阶段,该群落种间联结性较为松散或呈负联结状态,一方面与群落所处次生演替初期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各种群生物学特性有关。研究结果对野生早樱制定合适的保护与利用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葎草又名拉拉秧或拉拉藤,是一种常见杂草,一般生于地边渠道旁。但近年来华北局部地区由于管理粗放,葎草已侵入农田、果园及芦苇田,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据北京市农林局调查,严重受葎草危害地块小麦千粒重可减少一半左右(无葎草处小麦千粒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