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1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900篇
林业   1652篇
农学   1097篇
基础科学   800篇
  1068篇
综合类   8105篇
农作物   906篇
水产渔业   658篇
畜牧兽医   7034篇
园艺   928篇
植物保护   1073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952篇
  2013年   935篇
  2012年   1268篇
  2011年   1235篇
  2010年   1073篇
  2009年   1162篇
  2008年   1487篇
  2007年   1097篇
  2006年   914篇
  2005年   1003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793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436篇
  1997年   492篇
  1996年   484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418篇
  1993年   445篇
  1992年   419篇
  1991年   442篇
  1990年   445篇
  1989年   350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8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在2.0×105、2.0×106、2.0×107和2.0×108个/mL4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在分生孢子液2.0×108个/mL浓度时对若虫和成虫的致病力最强。扶桑绵粉蚧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10±0.06)×106、(2.43±0.06)×106、(3.20±0.06)×106、(3.54±0.06)×106个/mL,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52±0.17)、(5.34±0.51)、(6.12±0.35)、(6.48±0.32)d。  相似文献   
982.
马尾松不同家系子代测定林早期生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马尾松不同家系子代测定林各家系成活率、树高、地径(胸径)及冠幅等指标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参试的50个家系总体表现出较为优良的生长特性;就家系间生长差异而言,不同调查年份马尾松不同家系幼苗生长表现差异较大;综合各指标,筛选出9号家系、2号家系、13号家系、15号家系、24号家系、17号家系及25号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98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激肽释放酶-肽酶系统(KKS),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植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结构多样、特异性高、毒性低等特点,因而从植物中筛选安全有效的ACEI成为研究热点。在此综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测定方法以及植物来源的不同结构类型的ACEI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4.
陇东地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陇东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认知该区域水土流失规律和指导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陇东地区正宁、宁县、西峰、镇原、合水、庆城、华池和环县等8个区县气象站2001-2011年日降雨量资料为基础,采用日降雨量侵蚀力模型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值,探讨分析了该区域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布特征,并结合GIS软件分析了陇东地区年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陇东地区各区县气象站点年均降雨侵蚀力为1 144.8~2 048.5 MJ·mm/(hm2·h),且东南部明显高于西北部;中南部地势低洼的宁县和合水县由于侵蚀性降雨集中,其降雨侵蚀力值大于东南部年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量最大、侵蚀性降雨天数最多的正宁县。区域降雨侵蚀力年内高度集中,各区县气象站点6-9月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84.4%~88.8%,呈显著的单峰型分布。区内降雨侵蚀力年际波动较大,各站点年际变率为29.09%~56.55%。趋势分析表明,陇东8个区县的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华池和环县降雨侵蚀力减小显著(P0.05)。【结论】陇东地区年内80%以上的降雨侵蚀力集中在6-9月,空间上则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从时间上看,近年来该地区降雨侵蚀力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85.
通过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治刺五加黑斑病的有效药剂,为刺五加黑斑病的药剂防治及这些药剂在刺五加上使用标准和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9种药剂及不同浓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在室内抑菌测定的基础上,选用7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室内抑菌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氟菌唑、寡雄腐霉、嘧菌环胺、啶酰菌胺、咪鲜胺、戊唑醇、氟硅唑对黑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EC500.1 mg/L,其次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等8种药剂,其EC50为0.1~1.0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菌唑、苯醚甲环唑、菌核净、多菌灵、嘧霉胺、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在试验剂量下对刺五加黑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效,防治效果为67.86%~80.62%。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探讨增湿、扰动作用下结构性参数降低对土性参数和抗滑桩间距的影响。【方法】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初始结构性参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以及构度指标变化对结构性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在抗滑桩拱端的土拱效应中,通过静力平衡方程建立拱间距与黏聚力的关系,并将构度指标对黏聚力的影响引入公式,从而分析构度指标变化对土拱间距的影响。【结果】构度指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构度指标减弱导致黏聚力明显降低而内摩擦角变化较小,在增湿过程中将构度指标引入抗滑桩间距计算公式,其变化直接影响到抗滑桩间距的大小。【结论】构度指标是影响抗滑桩间距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抗滑桩设计中引入结构性参数这一指标,为合理确定抗滑桩间距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987.
为了解毛管力供给肥水条件下营养液浓度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浦红968"番茄为试材,采用毛管力供给营养液技术,研究在营养液浓度分别为1.0、2.0、3.0、6.0mS/cm下,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消耗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大,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以及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糖和总糖含量均增大,但产量下降、果径减小。营养液浓度为3.0mS/cm的处理相对于其他处理,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果实品质最好。以营养生长较好、果实品质最佳为标准,确定在毛管力供给肥水的条件下,番茄适宜的营养液浓度为3.0mS/cm,在整个生长期,单株番茄元素消耗量为N 5.71g、K 4.69g、Ca 4.54g、Mg 2.48g、P 1.87g。  相似文献   
988.
以脂多糖(LPS)致大鼠氧化损伤为模型研究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microbe-derived antioxidantm,MA)对大鼠抗氧化功能和肝脏损伤修复的作用。选用100只雄性SD大鼠(185.74±6.86)g,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LPS+0.5MA组和LPS+1.0MA组。各处理组试验鼠均饲喂基础日粮,LPS+0.5MA组和LPS+1.0MA组饮水中分别添加MA 0.5mL/只/d和1.0mL/只/d;试验第29天,LPS组、LPS+0.5MA组和LPS+1.0MA组分别腹腔注射LPS 3mg/kg,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表明,MA可显著提高正常大鼠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MA处理后,显著减缓LPS所致的血清和肝脏SOD和GSH-Px酶活性下降(P0.05),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P0.05),有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趋势(P0.05)。结论,MA具有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修复肝脏氧化损伤的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989.
【目的】分析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致病力减弱的T-DNA插入突变菌株B1241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力,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其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基因,以解析突变基因在稻曲病菌生长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阐明稻曲病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野生菌株P1作为对照,观察并检测突变菌株B1241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孢子形态、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采用注射接种的方法将菌丝和孢子的混合液接种于水稻穗苞中,统计每穗发病的病粒数,分析B1241的致病性变化;突变菌株B1241在不含有潮霉素的PSA平板上转接5代之后,PCR检测T-DNA插入的稳定性并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B1241中T-DNA插入的拷贝数;利用HiTail-PCR获得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经NCBI比对得到侧翼基因;运用RACE-PCR克隆插入位点侧翼基因全长;qRT-PCR分析侧翼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生物学特性观察及田间接种发现,与野生菌株P1相比,突变菌株B1241在固体培养基MM、PSA和TB3上的菌落和孢子形态以及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其致病力、产孢能力均呈极显著下降。B1241在不含潮霉素的PSA平板上转接5代之后,仍能扩增到GFP和HPH基因,说明T-DNA已经稳定地插入到其基因组中。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T-DNA在该突变菌株中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经扩增并比对侧翼序列,T-DNA的插入位点处少了28 bp的稻曲序列,有37 bp在T-DNA及稻曲病菌基因组中都没有比对到。NCBI比对发现,侧翼基因Uvt-1241与UV-8b菌株的UV8b-7878基因同源,开放阅读框长2 317 bp,包含81和106 bp的2个内含子,编码709个氨基酸。经RACE-PCR获得基因全长2 650 bp,5'非编码区长度为14 bp,3'非编码区长度为319 bp。T-DNA插入在基因Uvt-1241的启动子区域,位于起始密码子之前516 bp处。qRT-PCR分析结果表明,Uvt-1241在该突变体中表达量下降。该基因编码一个糖基水解酶18家族的蛋白,同时含有一个保守结构域D××D×D×E。【结论】稻曲病菌突变菌株B1241中,T-DNA插入到基因Uvt-1241的启动子区域,从而导致该启动子功能部分缺失,基因表达量下降,使得突变菌株的生长、产孢等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发生改变,由此推测该基因可能在稻曲病菌生长及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0.
《山西农业科学》2016,(3):382-384
为了探讨咪鲜胺和异菌脲混配对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增效作用,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咪鲜胺和异菌脲混配不同比例对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异菌脲与咪鲜胺以1∶7比例混配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_(50)为10.65μg/m L,增效系数(SR)为4.73;异菌脲与咪鲜胺以9∶1比例混配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其EC_(50)为12.45μg/m L,增效系数(SR)为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