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25篇
  127篇
综合类   512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54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膜法评价缓释复合肥料供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连续恒温培养条件下,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膜(IERM)提取,测定了不同缓释复合肥料(SRCF)在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的供肥特性,并与盆栽水稻的养分吸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6.d内2种SRCF在土壤中NO3--N和NH4+-N养分的日均供应量占普通复合肥(NCF)的3.3%~58.1%,并以NH4+-NNO3--N;2种SRCF的H2PO4-和K+的日均供应量占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CF的14.9%、23.2%和92.7%、64.5%。与NCF相比,SRCF氮素和磷素养分在土壤中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Elovich和抛物线扩散方程的b值可分别用来表征SRCF的NO3--N、H2PO4-和NH4+-N、K+养分在土壤中释放后被吸收的日均供肥量。用离子交换树脂膜法提取测定的SRCF养分在土壤中的供肥特性与该法测定的土壤本身养分的供肥特性相似。SRCF氮、磷、钾养分累积释放量与盆栽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r=0.869~*0.994**)。用离子交换树脂膜提取测定和评价缓释复合肥料在土壤中养分的供肥特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缓释肥对紫色土油菜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井彪  高洁  张建菲 《土壤学报》2020,57(4):1040-1050
分析缓释专用配方肥与当地常用肥对油菜生物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其在土壤中累积的影响,为油菜节肥高效生产提供依据。通过大田试验,以油菜品种三峡油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F0)和常规施肥(Fc)为对照处理,缓释专用配方肥设置4种施肥水平(F375:375 kg·hm–2,F525:525 kg·hm–2,F675:675 kg·hm–2,F825:825 kg·hm–2)。结果表明,不同施用量的缓释专用肥料对油菜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以F675处理最大,F825处理次之,F375处理最小,其分别较Fc处理增产43.54%、36.82%、13.88%;施用缓释专用配方肥油菜氮养分损失率从Fc处理的78.30%降低至53.97%~73.66%;磷养分...  相似文献   
993.
994.
缓释制剂由于其安全、长效、价廉、便利而得到越来越多兽医工作者的肯定,成为当前兽药研发的一个主要方向。为了更好的发挥该类制剂在兽医临床上的作用,作者就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应用概况及展望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正>目前我国缓释肥料产能达到250万吨,年产量70万吨,占到世界缓释肥料消费量的1/3。中国缓释肥料发展的主战场是大田作物,但是大田作物需要什么样的缓释肥料?也即大田作物对肥料养分缓释性要求如何?这是我国缓释肥料产业发展必须首先研究和明确回答的重要问题。国外缓释肥料大都主要用在非农领域,对于大田作物需要什么样的缓释肥料,并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要回答大田作物需要什么样的缓释肥料,首先不能将肥料的缓释性和供肥性混为一  相似文献   
996.
传统农药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而过早降解,导致利用率低下,利用响应型控释技术对传统农药剂型进行改善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使用多巴胺改性凹凸棒负载毒死蜱 (CPF),将海藻酸盐作为包覆材料,利用外源挤出法与Ca2+ 交联,制备了能够对碱性条件作出特定响应的多巴胺改性凹凸棒/毒死蜱/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 (PRCH)。通过扫描电镜 (SEM)、ζ-电位和比表面积测试 (BET) 对PRCH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PRCH在不同pH环境介质中的缓释性能、溶胀性能以及在紫外光和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RCH对毒死蜱的负载率高达85%,并能够在碱性条件下吸水溶胀,导致海藻酸钙孔道打开甚至结构坍塌,从而释放出毒死蜱。利用Korsmeyer-Peppas模型方程拟合曲线阐释PRCH的缓释机理为:在pH = 5.5的缓冲液中,毒死蜱的释药速率由药物的扩散和水凝胶溶胀共同决定;pH = 7.0时农药传输过程由水凝胶裂解的速率主导;而pH = 8.5时农药自身的扩散在毒死蜱的释放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但水凝胶的裂解加速了毒死蜱的扩散。PRCH比毒死蜱标准品拥有更强的紫外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本研究表明,PRCH具备优异的载药性能、pH特定响应和绿色环保等优势,在提高传统农药施用稳定性和防治效果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1肥料涂层缓释技术简介肥料涂层缓释技术是以涂层大颗粒尿素为基本氮源,对磷、钾分别涂层、造粒,采取掺混工艺而配制生产,具有作物专用、可控缓释特性的肥料。采用涂层技术生产的涂层缓释一次肥与其它形式复(混)肥料相比,  相似文献   
998.
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研究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插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耦合下,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率与产量间的关系。【方法】在前期研究确定高产施氮量180 kg/hm2,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设3种株距(行距均为30 cm):16、18和20 cm,以及4种缓释氮肥(36、66、96 和12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处理。【结果】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总量、成熟期叶片及穗部氮素吸收量、氮素转运量、氮肥利用率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对机插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性的影响显著大于株距。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为150 kg/hm2能促进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提高结实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叶片和茎鞘中氮素的转运,进而显著提高穗部氮素增加量(107.58 kg/hm2)、氮肥利用率(66.19%)及产量(11463.85 kg/hm2);株距为16 cm,缓释氮肥(12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为180 kg/hm2虽能促进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的累积,但易造成结实期茎鞘及叶片中氮滞留量的增加,降低氮素转运率,导致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降低。从高产高效的角度考虑,以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150 kg/hm2为宜;当株距增加到20 cm时,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吸收氮素的绝对量少,茎鞘叶片中的氮素向穗部转运及穗部氮素积累量增加,产量及氮素利用率随缓释氮肥配施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为180 kg/hm2为宜。相关性分析表明,缓释氮肥减量配施与株距耦合下,机插杂交稻以齐穗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叶片氮素转运量与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相关性(r=0.54**~0.85**)最高,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及产量更为重要。【结论】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为150 kg/hm2能协同提高穗部氮素增加量、氮肥利用率及产量,为本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单剂量口服 5-单硝基异山梨醇酯 (5- ISMN)缓释小丸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 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 40 mg5- ISMN国产缓释小丸和进口缓释小丸 ,采用 CGC- ECD测定体内 5- ISMN的血药浓度。结果 :缓释小丸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 ,国产受试药品和进口参比药品的 Cmax分别为 (62 1 .83± 77.48)μg/ L和 (61 9.83± 73.50 )μg/ L,tmax分别为 (5.0± 0 .6) h和 (5.2± 0 .9) h,MRT分别为 (1 2 .67± 1 .1 0 ) h和 (1 2 .88± 1 .2 6) h,t1 / 2 分别为 (7.83± 1 .2 1 ) h和 (7.75± 1 .1 0 ) h,AUC0 - 36 分别为 (682 4 .4± 61 8.9) μg· h/ L和 (6790 .4± 60 5.7) μg· h/ L。结论 :以 AUC0 - 36 数值表征的国产缓释小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 0 0 .63± 5.86) % ;选择 tmax、Cmax和 AUC0 - 36 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与双单侧 t检验 ,结果表明国产缓释小丸和进口缓释小丸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缓释尿素中氨态氮挥发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尿素+缓释剂Q,尿素+缓释剂K,尿素+缓解剂S的氨态氮挥发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0.1%-0.5%的缓释剂Q,0.3%-1%的缓释剂K,1%-2%的缓释剂S对尿素中氮的释放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