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22篇
  18篇
综合类   939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5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91.
25%噻虫嗪WG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别在早、晚稻上进行了25%噻虫嗪WG防治水稻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 g/667m225%噻虫嗪WG防治稻飞虱,具有防效高、药效期长、杀虫作用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892.
单季稻区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稻飞虱等害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作者在1995-1997年间对单季稻区稻飞虱主要的天敌-蜘蛛进行系统调查,初步明确北峰山区稻田蜘蛛的主要种类是拟水狼蛛,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等。田间蜘蛛的消长规律是与季节,水稻生育期,稻飞虱盛发期以及农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3.
根据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在做预报时 ,对下列几个问题应进行具体分析。①灯诱问题 :不能把全年灯下诱得的虫量都称为迁入虫源 ,灯诱常受到风、雨等天气的影响 ,必须注重田间调查。②迁入长翅型成虫的有效率问题 :长翅型成虫迁入时如遇适宜食料等适生环境 ,则有利其繁育滋生 ,如迁入期太早或太迟 ,遇不到适生环境 ,则不利其繁育滋生。③种群问题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的越冬、寄主、迁飞规律、历期、繁殖力、田间分布、为害特点等有其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94.
日前,克胜集团喜获IPP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710024512.1),这是中国农药创制新品哌虫啶项目获得的又一发明专利。该发明是研制成以水为溶剂的悬浮剂,并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哌虫啶是国家农药标准化组织2008年对IPP创制新农药的正式命名,该创制农药是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化合物质,对抗性稻飞虱防效更好,且与环境友好。克胜集团率  相似文献   
895.
基于傅里叶描述子的稻飞虱形状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具有旋转、平移和尺度变换不变性,并且与边界的起点位置无关的归一化傅里叶描述子,并把傅里叶描述子及欧氏距离应用于稻飞虱的形状识别中,通过计算同一形状和不同形状的平均离散度检验了归一化傅里叶描述子系数的稳定性,从而确定形状系数基准值.对191张样本图像进行了测试,当相似度差异小于0.0123时,稻飞虱误判率为7.85%.结果表明,归一化傅里叶描述子具有高效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896.
2003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3年 6~ 7月份暴风雨频繁 ,连阴雨天气较多 ,对稻飞虱大量迁入、发生极为有利 ,其发生量大 ,为害重。三 ( 1)代平均 495 0头 /百丛 ,四 ( 2 )代平均 92 5 0头 /百丛 ,最高愈 3 2 0 0 0头 /百丛。 1~ 2代累计发生面积 4.67万hm2 次。  相似文献   
897.
武陵山区稻飞虱常年大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剖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天气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等方面因素,探讨了武陵地区稻飞虱大发生频次偏高、时间偏长、为害偏重的特点,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武陵山区的西、北、南三面均为高山区,唯一在东南方向有一较低地形,有利地从西南方向迁飞来的虫源进行该区。  相似文献   
898.
非稻田生境与稻飞虱卵期主要寄生蜂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稻飞虱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缨小蜂Anagrus flaveolus、A.optabilis和寡索赤眼蜂Oligosita naias及O.aesopi同时存在于稻田及其周围的非稻田生境中。寄生卵、寄生植物和栖息生境对卵寄生蜂的性比、体形大小和发育历期有着明显的影响。非稻田生境中禾本科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首先影响飞虱和叶蝉,从而影响卵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和质量。植物花对卵寄生蜂成虫的生存和寄生行为非常  相似文献   
899.
目前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转录组数据均已获得,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3种稻飞虱转录组中搜索获得8类与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包括解毒代谢酶基因和杀虫剂靶标基因.其中,羧酸酯酶基因26条,细胞色素p450基因293条,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39条.在靶标基因中,乙酰胆碱酯酶基因10条,乙酰胆碱受体33条,钠离子通道24条,γ-氨基丁酸受体21条,鱼尼丁受体59条.在褐飞虱中找到更多的基因序列,分析认为这可能与褐飞虱转录组测序深度有关.对这3种同翅目害虫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做了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900.
[目的]建立稻飞虱发生面积的预测模型,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对每年的发生面积进行预测,指导稻飞虱的防治工作。[方法]分析历年的大气环流特征量的资料,选取与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显著相关的大气环流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结果]筛选出了与稻飞虱发生面积呈显著相关的因子,并分别建立了基于当年10月大西洋欧洲环流型W、当年10月太平洋区极涡面积指数、当年8月北美副高强度指数、当年6月大西洋欧洲环流型W、当年2月北美大西洋副高北界、当年10月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和上年11月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的白背飞虱发生面积预测模型和基于当年7月东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上年10月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上年11月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当年9月北美大西洋副高北界、当年1月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北界、上年9月太阳黑子和当年9月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的褐飞虱发生面积预测模型。[结论]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的基于大气环流因子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