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8篇
  88篇
综合类   360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26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植酸酶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是一类特殊的酸性磷酸酶.它能水解植酸.消除植酸抗营养作用,释放出磷,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用量,进而降低饲料成本,显著降低猪、禽粪便排泄物中磷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2.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站稻田红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荧光校正方法对β-1,4-葡萄糖苷酶(β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三种土壤酶活性结果影响。结果表明:(1)酸性土壤的βG、NAG、AP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为:曲线校正(CurQ)单点校正(SinQ)无土壤荧光淬灭校正(NQ)。(2)不同施肥种类的土壤,由三种校正方法所测得βG、NAG、AP的酶活性结果,其变化趋势一致,即βG、NAG酶活性均为施用猪粪(OM)土壤最高,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土壤其次,不施任何肥料(CK)、秸秆还田(ST)土壤最低;AP活性则为NPK土壤明显低于CK、ST与OM土壤。(3)单点校正SinQ测得土壤荧光淬灭校正系数q值,与曲线校正CurQ所得值差异不显著,与曲线校正CurQ相比,单点校正SinQ法是一种准确、简便、低成本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土壤,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3.
本试验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35头健康大通牦牛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钙、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为: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在45.15±3.41IU·L-1,血清钙含量在2.49±0.53 mmol·L-1,血清无机磷含量在1.98±0.21 mmol· L-1,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公牦牛、母牦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4.
The authors presented the enzyme characteristics of catalase, sucrase,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under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enzyme activities reduce gradually from top to bottom layer of the soil profile, and the fluctuations of catalase and urease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sucr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differe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samples, and the order is arranged as poplar-crop intercropping segment (A, D) > paulownia-crop intercropping segment (B, C) > CK. Furthermor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crease with intercropping age.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same plot, there are clos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zymes in the soil samples. Catal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urease are negatively related, whil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urease are positively related (except in samples B and C). In addition, the enzyme activitie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ertilizers. Catalas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il pH value (r = 0.854, 0.804, 0.078 and 0.082, respectively), and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N (r = –0.201, –0.529, –0.221 and –0.821, respectively), total P (r = –0.143, –0.213, –0.362 and –0.751, respectively) and available P (r = –0.339, –0.351, –0.576, and –0.676, respectively). Sucrase,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 value, whil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ther fertilizers (r 1).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enzyme activity will be a great potential as an indicator of soil quality.  相似文献   
205.
不同家系枫香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直立板发芽、电导率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75个枫香优树种子活力进行研究。壮苗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等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家系枫香种子的活力差异。电导率与种子的活力呈负相关。酸性磷酸酶与壮苗率及发芽指数两指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6.
应用酸性磷酸酶进行番茄磷素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旨在探索用叶片中酸性磷酸酶活性(APA)进行番茄磷素诊断.研究发现:叶饼法(6叶饼或12叶饼)三个反应时问(15、30和60分钟)所测出的功能叶片的APA与叶片的磷含量(P%)、全株(不包括根系)的P含量(P%)及植株干重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匀浆法只有15分钟所测定的功能叶片APA与它们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此法比起测定植株体内磷的含量要快速简单得多,平均每15分钟测定一个样,很适用于生产实践.但由于APA不但受P营养状况、株龄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而且受测定条件的控制,要建立一个定量的实用的APA指标还相当艰难.  相似文献   
207.
为了探讨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对鸭胚胎钙代谢的影响,分别测定了自然孵化(对照组)和换壳培养(试验组)至14d、16d、18d、20d、22d、24d、26d、28d鸭胚胎腿骨和血浆中的ALP活性和腿骨中ALP比活性。鸭胚胎腿骨和血浆中ALP活性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加迅速上升(P<0.01),同一日龄的ALP活性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腿骨中ALP比活性的变化与ALP活性相似,第22d以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骨组织和血浆中ALP活性以及腿骨组织中ALP比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鸭胚胎发育过程中钙的代谢情况;鸭胚胎体外培养缺钙现象主要发生在胚胎培养的后期。  相似文献   
208.
钙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过程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钙(0、1、2、4 mmol/L),通过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骨桥蛋白表达,探讨了钙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4 mmol/L钙组在1~8 d均显著或极显著地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或P<0.01),1 mmol/L钙组则在5、6、8 d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添加不同浓度的钙除1 mmol/L组第2天外的不同时间均极显著地抑制细胞内ALP活性(P<0.01);1 mmol/L钙能极显著的使成骨细胞滞留在S期(P<0.01);添加不同浓度的钙均能使G2期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P<0.05或P<0.01),G1期极显著的下降(P<0.01),并能极显著地诱导细胞内骨桥蛋白的表达(P<0.01).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钙均能抑制其早期分化,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使细胞滞留在S期或G2期,诱导细胞在基质成熟期分化,有利于细胞的钙化.  相似文献   
209.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基因,并对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植物磷高效转基因育种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从低磷处理14d的‘中黄15’cDNA中克隆获得一条开放阅读框1 395bp的基因,经保守域分析发现该基因属于紫色酸性磷酸酶类,命名为GmPAP14(GenBank No.JN967626)。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mPAP14编码1条含有46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分子量约53.1kD,理论等电点6.14,且含有紫色酸性磷酸酶所特有的5个保守基序和7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进一步分析发现GmPAP14具有跨膜结构与信号肽,定位于质膜或分泌到胞外。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mPAP14与苜蓿MtPAP1及大豆GmPAP1具有同源性,预测可能与植物磷素高效吸收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210.
在SD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3(0、10^-9、10^-8、10^-7mol/L),作用24、48、72h,测定OB增殖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作用48h流式细胞仪测定0B周期。结果显示,10^-9mol/L 1α,25-二羟维生素D3作用24、48、72h均促进oB增殖(P〈0.05或P〈0.01),抑制ALP活性(P〈0.01);10^-8、10^-7mol/L作用24、48h,OB增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24h时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48h则抑制了ALP活性并使OB滞留在G2/M期(P〈0.05或P〈0.01);72h时10^-7mol/L组OB增殖率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并使ALP活性升高(P〈0.01)。表明低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3能促进OB增殖,抑制其分化;高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3能抑制OB增殖,促进其分化,并使细胞滞留在G2/M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