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8篇
  88篇
综合类   360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26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肥对饲草产量与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苏丹草-黑麦草这一新型种植制度的科学施肥、土壤肥力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年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L.)轮作定位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对饲草产量、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配施(NPK处理)明显增加苏丹草、黑麦草鲜草产量,4个年度的饲草总产量在各个处理中均最高,分别比NP(氮、磷肥配施)处理增产17.9%、17.3%、21.7%、23.2%,分别比NK(氮、钾肥配施)处理增产26.9%、20.2%、23.3%、25.9%,分别比PK(磷、钾肥配施)处理增产312..9%、339.8%、231.7%、223.1%,且效果显著。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NPK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高于CK、PK处理,部分达到显著水平,与NP、NK处理相当;土壤磷酸酶以碱性磷酸酶为主,苏丹草、黑麦草试验期NP、NK、NPK处理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CK、PK处理。【结论】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明显提高饲草产量,影响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2.
将点带石斑鱼幼鱼(15±0.5) g,随机分为3组,每组投喂不同饵料,分别为鱼肉组、配合饲料组和混合饵料组(小杂鱼和配合饲料交替投喂),每组3个重复,养殖6周后测定各组幼鱼生长指标、全鱼营养成分、肠胃消化酶活性及肝脏磷酸酶活性以研究这3种饵料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功能及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肉组和混合饵料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肠、胃蛋白酶活性呈现鱼肉组>混合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肠淀粉酶活性趋势相反且差异显著(P<0.05);各组肠、胃脂肪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鱼肉组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鱼肉肝脏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混合饵料组和配合饲料组(P<0.05)。各组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为鱼肉组>混合饵料组>配合饲料组且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趋势相反,为鱼肉组<混合饵料组<配合饲料组且差异显著(P<0.05)。因此,小杂鱼在各方面都要优于配合饲料,交替投喂小杂鱼和配合饲料是一种较好的投喂方式。  相似文献   
153.
麻醉剂MS-222对金鱼体内AKP、CAT和ACP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4个浓度0mg/L、30mg/L、60mg/L和90mg/L,分析了麻醉剂MS-222对金鱼鳃、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CP明显出现一个先增后降的趋势,呈抛物线状;在低浓度(≤60mg/L)下,酶活性在各组织中呈现一定的稳定状态,而当麻醉剂浓度升高和麻醉时间增长,酶活性逐渐下降。AKP在低浓度麻醉剂溶液中,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加,随着浓度的升高(≥60mg/L)和时间的增长,酶活性呈抑制状态。而在肌肉中这种情况并不明显。CAT在一定阶段(30mg/L~60mg/L)呈现稳定的状态、而后抑制逐渐明显,当麻醉剂MS-222浓度达到一定量(≥60mg/L)以后,对鱼体的刺激就不再增加了,酶活性也相对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当麻醉剂随着时间的增长和浓度的增大时,在鱼体内富集的麻醉剂破坏鱼体内的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构象,使酶体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54.
茯苓多糖对刺参体腔液中免疫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煎煮法提取茯苓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得茯苓多糖的含量为50.57%。利用分光光度技术,分析茯苓多糖对刺参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补体C3含量的影响。试验组向各组刺参体腔内分别注射质量浓度为0.6、1和1.4mg/mL的茯苓多糖溶液500μL。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2、4和6天,检测AKP、LSZ和SOD活性及补体C3含量。结果显示,注射后6d内,试验组刺参体腔液中LSZ活性、SOD活性、补体C3含量及AKP活性分别在第4、4、4和6天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5.5倍、1.2倍、2.6倍和1.5倍。注射0.3mg茯苓多糖的刺参AKP和LSZ活性高于另外2组,注射0.5mg茯苓多糖的刺参SOD活性和补体C3含量高于另外2组。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多糖能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可作为刺参免疫增强剂使用,有成为刺参饲料添加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研究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自交F1代与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杂交F1代各组织免疫相关酶的活性。[方法]比较星斑川鲽F1与杂交F1代肌肉、肝脏、脾脏和肠中3种重要的非特异免疫相关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差异。[结果]杂交后代肌肉、脾脏、肠中ACP,AKP的活力都高于自交后代,肝脏中ACP,AKP的活性与自交后代无显著差异,SOD活性除肌肉组织中稍增加外,其他组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星斑川鲽的杂交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6.
2C类蛋白磷酸酶(PP2C)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残基蛋白磷酸酶,以单体酶的形式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参与多种信号途径。大量研究表明,植物PP2C负调控ABA信号转导途径及多种逆境胁迫转导途径。本文对高等植物PP2C的分类及其对多种逆境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一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菊苣醇提物的降血糖与降血脂特性。9周龄(160~200g)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采用80%的乙醇萃取菊苣全草,40℃旋转蒸发浓缩,冷冻干燥制成粉剂。制模成功后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菊苣醇提物的降血糖作用,分别用125mg/kg,250nag/kg,500mg/kg三种剂量的菊苣醇提物连续14d口服给予糖尿病大鼠,检测大鼠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血清胰岛素的浓度,结果表明125mg/妇菊苣醇提物处理糖尿病大鼠的前三个指标的水平分别降低20%、19%、16%,这说明低剂量的菊苣醇提物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然而,血清胰岛素的含量却没有变化,这提示菊苣醇提物不能诱导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肝葡萄特6-磷酸酶(G-6-P)活性显著降低,而肝G-6-P的活性降低能够减少葡萄糖的生成;连续服用125mg/kg剂量的菊苣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症状,该研究表明低剂量的菊苣醇提物对糖尿病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8.
对本实验室保藏的4个姬松茸品种进行了菌丝发酵,以酪蛋白、PNPP和ABTS为底物测定了菌丝体细胞内的蛋白酶、磷酸酶和漆酶的活性。数据结果显示,被测定的4个姬松茸品种均具有磷酸酶的活性,其中姬松茸(巴西)的活性最高为48.1 U·g-1;蛋白酶和漆酶活性的检测中发现,只有姬松茸7号和姬松茸11号具有活性,其中姬松茸7号具有较高的蛋白酶活性(95.2 U·g-)1,姬松茸11号具有较高的漆酶活性(58.6 U·g-)1。姬松茸7号和姬松茸11号同时具有3种酶的活性,可以作为深加工的优势材料。  相似文献   
15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763-3770
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 PAPs)属于酸性磷酸酶(APases)的一种,在酸性条件下能有效地将酸酐、磷酸酯等有机磷催化水解为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磷。低磷胁迫下根系增强紫色酸性磷酸酶的合成和分泌,是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磷高效利用型植物的典型特征。PAPs在不同植物类型及基因型之间存在着功能特性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而目前大多数PAPs及其编码基因的植物在响应低磷胁迫下的具体功能及表达仍有待完善。本综述分析了PAPs的功能结构和蛋白特性,陈述了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PAPs的分泌和PAPs编码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旨在为深入认识PAPs在植物响应低磷胁迫中的功能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