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4篇
  24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15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甘蔗木薯间套种植矮秆早熟作物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蔗地间套种矮秆早熟作物,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蔗田、木薯地小气候,减轻病虫草的危害。主作物与副作物同时获得双丰收,达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42.
小偃 1 2 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 991年利用“小偃 1 68”作母本 ,“871 62 - 4- 1 - 2”作父本 ,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主要特点是 :综合农艺性状好、矮秆抗倒、籽粒大、品质优、早熟、抗病。1 999年开始参加陕西省区试 ,陕西省 2 0 0 2年 9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春性 ,幼苗半匍匐 ,叶色深绿、叶片上挺、株型紧凑 ,株高 75 cm左右 ,茎秆粗硬 ,抗倒性强。穗长方形 ,穗长 1 0 cm左右 ,多花多粒 ,结实性好 ,口紧不易落粒 ,长芒、白壳 ,每穗小穗数 2 5个 ,排列适中 ,中部小穗结实 3~ 5粒 …  相似文献   
643.
魏凌基  张晶  林海荣  吕新华 《种子》2008,27(5):80-82
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Blb、Rht-Dlb的4对特异分子标记。NH-BF和MR1、NH-BF和WR1.2、DF和MR2、DF和Wk2、4,对新疆育成春小麦和推广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及Rht-Dlb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38个品种中,21.05%含Rht.B1b基因,44.74%含Rht-Dlb基因,二者合计为65.79%;同时含有Rht—B1b和Rht-Dlb2个矮秆基因的仅占5.26%。本研究首次对新疆部分育成春小麦和推广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D1b的分布做了分子鉴定。方法简便、成本低、重复性强。该方法及已检测的结果可用于选择含有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的矮秆和半矮秆品种做亲本。淘汰不合目标基因的植株,缩小选择的群体,从而提高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644.
玉米矮秆突变体A2由PH6WC经EMS诱变获得,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GA_3敏感性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A2较其野生型株高显著降低10.13%,节间数减少和节间长度缩短,从而导致植株矮化;A2突变表型受单隐性基因控制;A2对赤霉素敏感,外源GA_3可恢复其表型。转录组分析发现,共有7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KEGG分析表明,这些DEGs显著富集在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戊糖和葡萄糖酸盐相互转化等通路上。  相似文献   
645.
油菜矮秆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创制对于培育株高适度矮化、抗倒性强、高产稳产、适合于机收的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甘蓝型油菜品种浙油50种子诱发获得两个矮秆突变体3060和4036,其株高分别为74.5 cm和72.0 cm,株型紧凑直立,苗期和成熟期诸多表型特征以及种子脂肪酸组成和含油量等品质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遗传分析结果初步表明,两矮秆突变受单个隐性基因或隐性主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暗处理条件下,两突变体幼苗形态建成正常,推测其矮化机制不涉及油菜素内酯途径。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可显著促进两突变体幼苗下胚轴伸长,但均不能使下胚轴长度恢复到原亲本的水平,表明矮秆突变的发生可能与赤霉素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变异有关。两突变体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征特性赋予其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6.
严志  张从合  黄艳玲  周桂香  吴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52-10755,10758
摘要[目的]为矮化杂交稻的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具显性半矮杆基因SD,d(t)的水稻SD9311-1、SD9311-2及其两系不育系为母本配制的杂交一代组合进行耐肥抗倒性研究。以轮回亲本9311为对照,对含有SD—d(t)基因的显性半矮杆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性半矮杆能够显著降低F1代的株高,提高组合的抗倒性,株高与产量间相关性不显著。降低株高的同时,并没有使产量降低。显性半矮秆材料还能促进有效穗、结实率的提高,使显性矮杆的产量潜力高于高秆类型。显矮配组16个组合倒伏指数随肥力的增加而增大,抗倒能力减小。[结论]SD9311-1、SD9311-2组合能够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株高,从而降低了倒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647.
矮秆大豆株高遗传及主茎节间长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吉密豆1号与吉林35、长农13分别杂交,利用双亲及杂交后代F1、F2和F3的株高数据研究了吉密豆1号的矮生遗传特性.结果表明:F2代株高的频率分布图可明显观察出3个峰值,且根据X2测验,F2代株高分离表现符合1(矮秆):2(半矮秆):1(高秆)的分离比率;F3代则有一部分株行表现出单基因控制的正态分布现象,部分株行表现出同F2代相似的1:2:1分离比率.说明控制吉密豆1号株高性状的为一对主效非完全显性基因和多个辅助数量基因,两者协同作用.另外根据株高指数概念,对两个组合F3代主茎节问长度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矮秆大豆合理株型的相关因子,认为进一步提高IL值,可使其株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48.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寒地超高产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机理,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共设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尽管单株干物重、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但群体干物重显著增加,LAI早于G70对照8 d达到峰值,最高为8.081,在8月11只前LAI长时间保持在7.0以上,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均为光合产物积累及4 895.7 kg·hm-2的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Z45处理虽然选用亚有限秆强品种,随着密度增加倒伏严重;G70处理应用高秆品种稀植栽培,个体发育较好,但群体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649.
宗连平 《种子世界》2014,(10):55-55
<正>该品种生育期出苗到成熟126d左右,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650℃左右,植株健壮,叶片上冲,株高260~270cm,穗位90cm,成株叶片数18片,穗长25cm左右,穗粗5.6cm,穗轴粉色,穗行16~18行,籽粒偏硬粒型,黄色,轴细粒深,出籽率可达90%以上,百粒重43g,品质优良,高产优势明显,高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拱土能力强,根系发达,茎秆坚韧、矮秆、抗倒伏,抗旱,耐密,活秆成熟,适宜机械收获。1产量表现产量14 000~15 000kg/hm2。2栽培要点2.1选地选择中等以上肥力有机质含量较高,保肥保水能  相似文献   
650.
为探究小麦dms突变体矮化的原因,用HPLC测定了大田植株发育过程中dms突变体矮株(D)、中等株(M)、高株(T)的茎秆赤霉素含量的变化;测量了喷施赤霉素后大田dms突变体株高的变化,并通过测量赤霉素处理后dms突变体幼苗胚芽鞘和第1叶长的长度变化,研究了dms突变体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D、M、T株对赤霉素的敏感时期和敏感浓度不同,总体来讲,T株敏感性最大,M株和D株次之;周麦18和T株幼苗的第1叶长度在200μmol/L赤霉素处理下显著增加,M株的第1叶长对赤霉素响应不显著,周麦18幼苗的胚芽鞘长度在100μmol/L赤霉素处理下显著增加,而T株和M株的胚芽鞘长度在各浓度赤霉素处理下均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D株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生长迟缓,多数种子腐烂或出现胚芽鞘畸形,证明其对赤霉素敏感性差或者不敏感;在不同的生长时期,dms突变体D、M、T株的内源赤霉素含量都有很大变化,结合大田试验发现,D株在内源赤霉素含量最低的时期对外源赤霉素敏感,在内源赤霉素含量较高的时期对外源赤霉素不敏感,不能简单界定D株属于赤霉素缺陷型突变体或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