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2篇
  14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1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作家庭医疗和制药工业的原材料。随着消费量和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药用植物真菌毒素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在生长、收获、处理和储存的过程中,药用植物都可能会受到各种霉菌的污染,从而导致其发霉并产生真菌毒素。加之缺乏对这些天然药品质量和毒性的有效监测,其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本文对药用植物中主要的真菌毒素污染种类及其天然存在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措施,并对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采取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培养条件对栗疫菌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板栗当年生幼嫩枝条作为栗疫菌粗毒素生物检测材料,对该病菌的产毒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疫菌在不同培养液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7种培养液中C(PD+板栗煎汁)培养液产毒能力最强;栗疫病菌产毒能力以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pH值为6的条件下培养18d生物活性最强;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较好的碳源为糊精。  相似文献   
13.
研究植物病原真菌毒素及其致病机制,对于了解植物与病原互作具有重要意义。从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分类、致病机制、分离纯化、应用前景等方面综述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今后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现已查明自然界存在的真菌毒素在300种以上,按真菌毒素的重要性及危害依次排列为: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具有两种毒性,一是致DNA损伤,有可致癌;二是细胞毒性,有破坏细胞酶的作用。对人和家畜、生活等健康具有损害特性的有毒物质,其引起的疾病为霉菌中毒症或真菌中毒症。  相似文献   
15.
镰刀菌属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刀菌是最重要的动植物病原真菌之一,可引起100多种动植物发生病害.在致病过程中,该类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而加强其致病力、加快寄主的发病速度.另外,在动植物体内积累的毒素,不仅污染农产品品质,还通过不同的毒性机制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毒性,给动物和人类的食物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简述了镰刀菌分泌的几种重要的真菌毒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对动植物毒性机制以及与病菌致病力的相关性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果品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果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真菌性病害,不但可引起腐烂或腐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后,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又一类关键风险因子,具有强毒性。大量研究表明,真菌毒素可致DNA损伤,低浓度下即可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使肝脏、肾脏和胃肠道发生病变,并且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研究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精准检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展青霉素(Patulin,PAT)、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链格孢毒素(Alternaria toxins)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存在于果品中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别将PAT、AFB1、AFM1和OTA列为第3类、1类、2B类和2B类致癌物质。通常果品中检出的真菌毒素含量极低,因此对检测方法的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但往往由于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无法采用一种标准方法完成对所有真菌毒素的定量测定。因此,筛选准确、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也是该领域当今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来保护消费者健康,但均未涉及链格孢霉毒素。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真菌毒素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毒理学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情形下通过果品摄入的真菌毒素水平极低,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危害。果品中的真菌毒素可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降解和控制,但无法将被真菌毒素污染后产品中的毒素完全脱除,果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重在"防"而非"除"。本文从果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污染状况、毒性、检测方法、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真菌毒素对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有极强的危害。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国外近年来发表的关于真菌毒素的文献,归纳总结了国外对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对国外关于真菌毒素的危害研究、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真菌产生毒素的影响因素研究、检测方法研究、污染状况调查、预防措施和脱毒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母猪子宫黏膜表层或深层引起的子宫黏膜的黏液性或脓性炎症过程。该病多发于经产母猪,部分后备母猪也可发生。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将导致恢复时间延长,产后发情时间推迟,炎性渗出物还可改变子宫内环境的酸碱度,不利于精子与卵子的生存与受精,使受胎率明显下降。由于母猪在集约化饲养状态下,长期缺乏运动,抵抗力差,极易发生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9.
20.
饲料中的真菌毒素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槿年 《饲料研究》1996,(11):14-15
饲料中的真菌毒素及其检测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李槿年真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田间或贮运中于适宜条件下生长繁殖所产生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由于它们的物理性状稳定,活性可长期存留,在饲料中,动物食入后可诱发各种病理症状,导致畜禽生产力下降。因此,研究饲料中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