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149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环县自1957年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分析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指出环县特殊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及土地的沙漠化与荒漠化是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提出的防御沙尘暴天气的措施是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建立沙尘暴预报预警系统;遏制沙尘源,建设防沙固沙林带;改善生态环境;搞好各类水资源的利用管理与开发。  相似文献   
72.
甘肃省环县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作者的实地调查,对甘肃省环县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环县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人口压力过重,贫困人口多;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缺乏,人为破坏严重;耕地质量差,土壤垦殖率高;水资源匮乏,自然灾害多等。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本区域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基地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适用于此区域,对西部其它一些生态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的地区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不同来源地黄瓜疫霉菌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从湖南省内5个黄瓜种植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黄瓜疫病病株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孢子囊形态。再运用PCR技术分别进行ITS以及β-tubulin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的中相关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经形态学初步鉴定22株黄瓜疫霉菌株,ITS-PCR序列长度约为780 bp,β-tubulin-PCR序列长度约为800 bp,所有测得序列与下载自Genbank的相关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用于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序列分为2个大的聚类I和II,黄瓜疫霉菌均位于I组内,由于来源地差异,不同地区的黄瓜疫霉菌又被聚在不同小类;β-tubulin序列在系统发育分析中被分为4个聚类,22个P. melonis序列与下载的P. melonis序列均在聚类组I中。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疫霉属种群间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不同地域的黄瓜疫霉菌遗传多样性表现出差异,但总体趋势是相同来源地的菌株亲缘性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4.
75.
辣椒果实富含辣椒碱、高辣椒碱、壬醯香荚兰胺等,具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的作用,是人们餐桌上必须的佐料。为了将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向同类生产地区农民推广"通俗易懂、逻辑谨、便于操作"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辣椒生产水平和品质,本文简要概述了环县无公害辣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6.
环县丰富的光能资源对土壤营养物质转化和玉米生长极为有利,为全面、准确、客观反映环县玉米肥料利用情况,特在环县环城镇周塬村设立玉米测土配方肥料利用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玉米产量单产最高,为8 746.5 kg/hm~2,相比配方施肥无氮、无磷、无钾和无肥区处理,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升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7.
分析了环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及农业生产现状和农民收入低的原因,提出了农民致富的措施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大对支柱产业的开发力度,把农业推向市场,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精耕细作,走旱作农业发展的路子;加大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彻底转变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8.
环县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也是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一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点 ,一直在探索农民增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上个世纪 60年代 ,环县就开始搞淤地坝建设 ,当时以群众自发建坝及零散建设为主。到 80年代以后国家投资进行骨干工程建设 ,直到现在进行综合治理 ,搞坝系建设 ,发展坝系农业 ,在淤地坝建设上逐年加大力度。截止目前 ,全县共建成大小淤地坝1 0 7座(其中骨干坝 5 7座 ,淤地坝 5 0座 ) ,工程总控制流域面积 5 63 .8平方公里 ,总库容 83 5 5万立…  相似文献   
79.
1949-2013年甘肃省环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因子分析法,以1949-2013年共65年的16个社会经济和自然因子的统计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环县土地沙漠化过程中驱动因素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1)1949~1979、1980~1999和2000~2013年3个时间段人类活动对土地沙漠化驱动作用的贡献率分别为46.21%、36.25%和44.79%;自然因素的贡献率在1949~1979年为26.45%,比1980~2000年高11.32%,比2000~2013年高4.87%;1980~1999年综合因素贡献率为30.77%,分别比1949~1979年和2000~2013年高21.41%和12.18%。2)人为因素是3个时间段引起环县土地沙漠化发生和逆转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农业人口过大,过度垦殖导致土地不合理的利用,超载放牧引起草场大面积退化;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气温的持续升高、降雨量减少、蒸发量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导致干旱和土壤干层的发育,抑制了植物的生长,降低了植被覆盖度及土壤的抗冲蚀能力;而较强而持续的风力及暴雨量的增加加速了土壤侵蚀。3)1980年土地联产承包制和2000年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并未使人为因素的影响明显变化;3个时间段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不断下降,综合因素的贡献率增加。  相似文献   
80.
<正>环县位于甘肃省东端,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与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接壤,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塬兼有。全县辖20个乡镇、1个旅游开发办、251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全县在册登记耕地面积137.06万亩(实有耕地面积359.17万亩),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荞麦、马铃薯、豆类等,年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