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339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160篇
  305篇
综合类   92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80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16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为了定量分析和评价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阻控效果,对大沽河流域两岸典型植被进行了现场调查及取样,并利用VFSMOD模型初步探讨了植被缓冲带的作用。根据实地调查,获得了大沽河8个典型位置的缓冲带参数。结果表明:大沽河流域植被缓冲带主要由杨树、松树等高大乔木,罗布麻、碱蓬等灌木植物和结缕草、野艾蒿等草本植物组成;这些植被对地表覆盖度较高,可有效地拦截泥沙、增加地表粗糙度,对地表径流具有良好的阻控效果。利用VFSMOD模型对北岔河村、仁兆镇拦河闸、程家小里村和后路家村4个缓冲带的地表径流阻控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4处植被缓冲带分别可以拦截0.8,0.7,0.7,0.4 mm/min以下降雨强度产生的地表径流;在植被缓冲带宽度和源区宽度同时变化的情况下,4处植被缓冲带宽度分别达到8,20,1,5 m时,对泥沙拦截率达到0.95以上。因此,大沽河两岸现存植被缓冲带可以对泥沙起到较好的阻控作用。  相似文献   
63.
玛纳斯河是新疆境内最大的一条内陆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1亿m^3,是玛纳斯河流域和绿洲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利用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50年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洪水成因,对洪峰、径流量等洪水特征进行数理统计,结合气温、降水等影响洪水的因素,得到洪水变化特点,推断玛纳斯河洪峰周期,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防洪抗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耤河示范区是目前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最大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示范区。为全面、系统、动态地监控耤河示范区工程实施进度、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依据总体规划,对示范区各项工程进度、质量、效益进行了定点、跟踪监测,并对监测结果做了客观评价,为政府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的基础资料和采用的监测方法是今后开展大中型生态建设项目监测的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5.
大口鲶又名南方大口鲶、河鲶,主要产于长江流域,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常见个体重约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以上。因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它与分布很广泛的小个体土鲶是同属不同种,由于目前养殖的人日益增多,而鱼种相对较少,故许多人常以土鲶  相似文献   
66.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基础,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生物栖息地斑块破碎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景观连接度定量评价对于保护区生物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图论的指数方法利用2014年和2018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对保护区栖息地的景观连接度指数的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8年的景观连接度指数中整体性连接度指数(IIC)、概率连接度指数(PC)都呈现下降趋势,IIC和PC指数分别下降0.29和0.53,指示保护区内栖息地破碎化加剧;2)最大斑块的重要性指数从85.14减少到84.19,重要性前十的斑块时空变化表明了自然保护区栖息地斑块面积不断减小,中部、中西部地区破碎化显著;3)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景观连接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橡胶林、耕地、水库、茶园4类土地利用增加是栖息地破碎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2018年1月-12月,根据《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中底栖动物物种资源调查方法,在建瓯建溪细鳞斜颌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设12个站位,调查该区内耳河螺Rivularia auriculata的种群动态变化,为耳河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调查期间共采集到耳河螺样本2 012个,年均密...  相似文献   
68.
申怡  刘俊蓉 《绿色科技》2023,(4):203-206+211
从陕西入河排污口的管理需求出发,为掌握入河排污口基本情况,高效便捷管理相关历史数据,依托ArcGIS空间分析模块,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优势与相关平台软件的开发,设计并实现了陕西入河排污口矢量化图库。该系统平台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入河排污口数据标准,并在B/S系统体系架构下采用Java语言分层设计、开发、部署了入河排污口本底数据库;系统平台实现了数据库与电子图层的对接,包含GIS基本操作、显示、查询、空间分析、统计等功能,并将结果可视化展示在系统界面上,形成了“一个系统、一张图、一套数据”,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9.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赤水河河源段等相关河段开展了一系列涉水工程项目,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2020年9月和11月,2021年3月、5月和10月对赤水河河源的倮倘河段和母享河段进行了5次水生生物调查,探究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并利用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个河段浮游植物共计7门14纲16目28科51属113种,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最多,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6.90%和37.17%。浮游动物共分析鉴定出34种,其中轮虫和原生动物种类最多,分别占总种类数的52.94%和32.35%。底栖动物共计2门8科10属(种),其中节肢动物门7属(种),占总种类数的70.00%;软体动物门3属(种),占总种类数的30.00%。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H)平均值为2.93;马格里夫指数(Margalef,D)平均值为1.95;均匀度指数(Pielou,J)平均值为0.66;3种多样性指数判断调查流域处于轻中污染状态。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61;马格里夫指数平均值为1.83;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4;3种多样性指数判断调查流域处于轻中污染状态。通过...  相似文献   
70.
2021年世界湿地日马上到来了,今年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水",号召全世界关注湿地,保护水资源.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条件,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全球水资源总量约1386000万亿立方米,其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分布在海洋和陆地咸水湖.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也即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