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篇
农学   75篇
  12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69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用不同质量浓度烯效唑、胺鲜脂配比的复配剂对玉米种子‘郑单958’进行12 h及24 h的浸种处理,测定玉米的发芽情况、幼苗形态指标以及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浓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当40 mg/L烯效唑、50 g/L胺鲜脂配比下浸种24 h时,显著抑制玉米种子的芽长,但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大,促进幼苗壮苗的形成;对干旱的抗性响应因浸种时间不同而异,在浸种12 h时,不同质量浓度烯效唑、胺鲜脂配比的混合剂中烯效唑质量浓度高效果优于质量浓度低的处理,而在浸种24 h时,烯效唑质量浓度低效果反而优于质量浓度高的处理。通过形态及生理指标的测定,已明确以40 mg/L烯效唑、50 g/L胺鲜脂的配比质量浓度进行浸种处理24 h对玉米有较好的壮苗效果及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2.
烯效唑对柚树苗抗旱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柚树苗经100mg.L%^-1烯效唑处理后,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烯效唑处理能提高水分胁迫下叶片的水势(ψw)和相对含水量(RWC),表明抗旱性提高,同时烯效唑处理下,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提高,而过氧化氢酶(CAT)变化程序不大。实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提高叶片对膜脂过氧化作用的防御能力可能是其提高柚树抗旱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3.
以GR3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蔗糖、甘露醇和烯效唑对不同保存时间木薯胚性愈伤组织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保存30 d时SOD活性同时出现峰值;与对照相比,随着蔗糖浓度不断升高,SOD活性在蔗糖浓度25~35 g/L胁迫下呈上升趋势,而高浓度(40~45 g/L)蔗糖胁迫下呈下降趋势;随着甘露醇浓度的提高,SOD活性不断升高,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浓度达到30 g/L时开始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升高,SOD活性不断升高,烯效唑浓度为6 mg/L时开始下降,浓度8~10mg/L时SOD活性下降速度较一致。蔗糖和甘露醇处理比烯效唑处理的SOD活性高,下降的速度也较缓慢,说明适当浓度的蔗糖和甘露醇,可以有效地提高木薯胚性愈伤细胞活力,延缓细胞衰老,有利于木薯愈伤组织的继代保存。  相似文献   
494.
[目的]为了明确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对红小豆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主栽红小豆主栽品种小丰2号为材料,采用沙培培养方法,设不同浓度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结果]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均可促进红小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并且不同调节剂作用效果与喷施浓度关系密切。[结论]生产中,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较适宜的浓度分别为200、100、100 mg/L。  相似文献   
495.
赤霉素及烯效唑对大豆形态、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赤霉素GA3和烯效唑的壮苗效果,采用GA3和烯效唑浸种处理大豆种子,调查大豆茎秆、节长、叶柄、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两年结果显示,GA3 和烯效唑对大豆株高有调控作用,但具有时效性。苗期,GA3处理增加株高,烯效唑抑制株高;盛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处理与对照之间株高无显著差异;收获期GA3处理降低了第1、3、10、12、13、14节节长,从而显著降低大豆株高,烯效唑降低第1节节长,不影响株高。GA3和烯效唑 浸种处理均增加大豆茎粗,增强大豆抗倒伏性。GA3处理降低了8~10节叶柄长度、增加了14~18节叶柄长度;烯效唑增加7~12节叶柄长度。两种调节剂从节长和叶柄两个方面改变了大豆冠层结构,叶柄长度的变化量与同节位的产量贡献率的变化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22和0.585,P<0.05。烯效唑浸种处理能够增加7d、14d叶绿素含量,14d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产量,两年平均增产15.14%。说明烯效唑处理可能通过改变大豆冠层结构和光合性质影响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496.
汤土宾 《农业科技通讯》2023,(1):116-119+251
以壮士白籽南瓜为砧木,研究砧木育苗基质添加不同有效剂量的烯效唑、多效唑对砧木苗、黄瓜嫁接苗及其大田种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育苗基质添加烯效唑有效剂量0.35 mg/L(Ⅰ处理)、0.70 mg/L(Ⅱ处理)、1.05 mg/L(Ⅲ处理),多效唑有效剂量1.05 mg/L(Ⅳ处理)、2.10 mg/L(Ⅴ处理)、3.15 mg/L(Ⅵ处理),可明显抑制砧木苗胚轴和子叶的生长(P<0.05),与对照相比,胚轴高度和粗度、子叶长度和宽度的抑制率分别为64.3%~91.9%和0~8.2%、29.3%~48.6%和20.8%~42.7%,同时砧木苗长势整齐、子叶浓绿。经对Ⅰ处理、Ⅳ处理的砧木苗进行嫁接黄瓜,与对照相比嫁接苗成活率分别提高2.56%和1.75%,株高分别下降49.3%和42.5%(P<0.05),且长势均呈现粗壮、根系发达;2个处理的嫁接苗大田移植栽培期间,植株生长仍然持续受到抑制,其对株高的抑制程度与定植后的时间呈自然指数关系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3 0和0.942 8(P<0.01),抑制程度表现为Ⅰ处理>Ⅳ处理;植株成活率分别比对...  相似文献   
497.
30%矮壮素·烯效唑微乳剂对水稻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30%矮壮素 ·烯效唑微乳剂对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和增产的效果,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和全国多点药效试验。在拔节初期进行药液喷雾处理的结果表明:该30%矮壮素 ·烯效唑微乳剂能够显著降低水稻节间的赤霉素(GAs)含量,显著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提高节间单位长度干物质重,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穗粒数增加8.3% ~10.5%,空秕率降低3.8% ~12.4%,水稻产量增加2.0% ~5.3%。全国药效试验结果统计也表现出相似结果。表明30%矮壮素 ·烯效唑微乳剂具有防止水稻茎秆倒伏、增加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8.
比较分析了1次和2次叶面喷施烯效唑对秋芝麻植株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喷施烯效唑使秋芝麻株高变矮,始蒴高度降低,果轴长度变短,结蒴密度、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进而使产量较空白对照(CK)显著增加,且2次喷施的效果优于1次喷施的;秋芝麻1次和2次喷施烯效唑较CK分别增产11.10%和11.75%;叶面喷施烯效唑对上部蒴果的影响最为显著,上部蒴果的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均较CK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99.
  目的  探究烯效唑对盆栽芍药生理特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盆栽芍药的商品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以盆栽芍药品种‘大富贵’为试验材料,以叶面喷施烯效唑(40 mg/L)为处理组,以叶面喷施清水(0 mg/L)为对照组,对处理后盆栽芍药4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展叶期、现蕾期、透色期、盛花期)的叶片和根部的生理特性以及显微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观察。  结果  与对照相比,烯效唑处理可明显降低盆栽芍药叶片和根部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生成量和积累量,提高细胞膜透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盆栽芍药对环境的适应性;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盆栽芍药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透色期左右出现峰值;烯效唑处理后,盆栽芍药的叶片较厚,栅栏组织厚度增加,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序,根部髓所占比例较对照变大,皮层所占比例变小。  结论  叶面喷施烯效唑能够有效提高盆栽芍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改善叶和根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提升盆栽芍药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00.
花生调控技术的合理应用对花生生产有着较大影响。文章主要综述了花生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2种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烯效唑在调节花生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提高抗逆性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滥用多效唑和烯效唑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降低药剂残留的方法,为今后花生调控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