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7篇
  14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后,调节径流泥沙,改变了出库流量过程,使得进入黄河宁蒙河段年均水沙明显减少,年内分配发生变化,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水沙变化导致黄河宁蒙河段同流量水位抬升,河床持续抬高,主河槽淤积萎缩,过流能力降低,说明了水库运用会对下游干流河道冲淤演变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2.
对荆江监利河段的水沙特性进行了初步概括,以期抛砖引玉。根据监利河段代表水文站—监利水文站多年统计资料(1950~2006年),监利河段年径流量变化过程与年输沙量变化过程均呈不规则周期性变化,水、沙过程变幅略大,2006年为长江枯水少沙年份,径流量、输沙量均为历年来最低值。河段径流量年内分配与输沙量基本一致,均集中于汛期5~10月。通过分析可知,监利河段来水来沙总体呈正相关性,即径流量越大,输沙量也就越大,而2000年以来年径流量序列与年输沙量序列无相关性,河段输沙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监利河段的水沙变化除了受长江上游来水来沙变化的影响外,下荆江裁弯工程、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三峡工程等水利枢纽建设及洞庭湖出流顶托等,均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3.
采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弯道上游顺直河段水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全面分析了水流的三维时均流速及流场和纵向紊动强度.结果表明:该河段存在折冲水流,弯道与直道衔接处凸岸侧存在分离区,水流紊动强度的区域分布与流速区域分布相对应.该研究可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苏洪 《淡水渔业》1988,(6):31-32,39
<正> 位于徐州市区的故黄河段有养鱼水面850亩,1980年前,年产鲜鱼近15万公斤,经济收入10万元。自1979年以来,因河两岸工厂和居民点的增多,日排入污水量超过了本河段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致使鱼类无法生存。1981年该河段尾鱼无收,经济损失10余万元。为了改善本河段水质,恢复渔业的生产能力,1983年对该水体进行了水生植物净化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2009年6月30日,陕西潼关南头塬上的测风塔,完成了2000h的风速测量时限。数据表明:该塬达到了建立风力发电的风力要求,标志着潼关南塬50Mw风力发电项目将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56.
以黄河上游三湖河口-昭君坟河段为典型,分析发现该河段50多年来水沙特性发生很大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这种变化引起河床冲淤相应发生时段性的变化。影响该河段冲淤变化的因素中,天然来水情况和水库的调蓄方式决定河道来水量及水量的年内分配,孔兑的入汇决定了区间的来沙量和粒径组成。汛期水量的减小、中小水作用时间的增长使内蒙三湖河口-昭君坟河段逐年淤积萎缩,当干流小水遇到孔兑高含沙洪水时,水沙关系的不协调加重了河道的淤积,使造床流量变小,主槽严重萎缩。  相似文献   
57.
心滩作为辫状河道最主要的微地貌特征,其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辫状河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临河段213km长的辫状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2013年的遥感图像绘制了相应日期的河道平面形态图,分析了该河段心滩数量和心滩面积变化;利用2013年内6幅河道平面图建立了心滩面积与巴彦高勒站水位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求取了其他年份1 050m参考水位下的心滩面积并进行心滩冲淤变化对比。结果表明:黄河临河段心滩总个数、心滩总面积、心滩平均面积、中位数心滩面积和最大心滩面积总体上都具有减小的趋势。在1 050m参考水位下,黄河临河段心滩面积在1988—2013年具有不同的冲淤变化特征,其中在2000年以前的变化幅度大,趋势不明显,2000年以后则分布较为集中,且有减小的趋势,并在1990—2000年大幅减小。在龙羊峡、刘家峡等水库运行影响下汛期黄河临河段水量和输沙量占全年的比例在减小,年内分配趋于均衡化,并且输沙量的减幅要大于水量的减幅,这对于研究区心滩的冲淤有重要影响。同时,上游流域来沙系数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河段心滩的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58.
河流束窄处断面窄深,形成河道水沙输移的卡口,该区域行洪能力相对较弱,桥梁建设更加威胁河道防洪安全。以陇海铁路咸阳渭河桥改扩建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工程方案在3种洪水频率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桥梁建设期,四桥并存引起桥位处水位壅高值最大;疏浚量大的工程方案建设后过水面积增大更多,桥位水位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大,如工况1建设后300年一遇、100年一遇、5年一遇洪水下分别降低0.9m,0.9m,0.6m;卡口河段的桥梁建设宜结合适当的疏浚工程,以增加行洪河宽及过水面积,平顺水流,提升河道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59.
流域水系形态指示着流域地貌发育和水文过程,研究其形态特征有助于流域水力开发、生态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规划的制定。基于DEM数据,运用分形维数、河段蜿蜒度、灰色关联度和非线性响应模型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水系形态特征以及侵蚀产沙与水系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内各子流域水系形态差异显著,其中,渠江子流域水系形态分形维数为5.102,水系分叉总数增加最快,分枝形态最复杂,溯源侵蚀能力最强。其余4个子流域水系形态分形维数分别为白龙江子流域3.706,干流上游子流域3.605,干流中下游子流域3.576,涪江子流域3.548。各子流域河段均以低蜿蜒度为主,约占河段总数的73%~82%;中蜿蜒度河段数约占总数的12%~20%。平均输沙量和泥沙淤积量与水系分形维数间的关联度分别为0.618,0.641,与河段平均蜿蜒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588,0.591。河段蜿蜒度和分枝结构复杂度对输沙量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1%和79%,对泥沙淤积量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8%和82%。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长江荆江河段沿江两岸(宜昌葛洲坝-湖南城陵矶)测量控制点的埋标、观测、成果资料整编工作,重点论述了控制点标石刻字、长江两岸GPS同步观测的新工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