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74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50篇
  103篇
综合类   496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范兆廷  Donald  Peter  Fox 《鲑鳟渔业》1991,4(2):37-53
鱼类细胞系的染色体可自然发生变异或受环境条件影响发生变异。在一个成熟的细胞系中会发生成千上万的染色体变异。而这些变异不会影响到细胞系的存活。从细胞遗传学观点出发,比较in uitro和生物体核型的进化是很有意义的。然而目前尚很少有关于鱼类细胞系核型演化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分析比较了RTA(虹鳟幼鱼细胞系),RTO(虹鳟卵巢细胞系)CHSE-214(大鳞大麻哈胚胎细胞系)等三个处于不同培养阶段的鱼类细胞系的染色体变异。CHSE-214的模式染色体数为62和64,其变异幅度为39-123。RTA的模式染色体数为110-115,变异幅度为27-400。在第17代时,RTO的模式染色体数为60,其变异幅度已达到41-128。所有三个细胞系均为异倍体系。一个巨形细胞,核内包括超过2000条以上的染色体在CHSE-214中出现,其染色体数大于模式细胞30多倍,其倍性超过64倍体。在CHSE-214和RTA中双着丝点染色体,环状、断片、微体、缺失、交换等染色体变异很高。在RTO的最初几代(五代以前),几乎没有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变异。第十代以后,染色体数量变异幅度已经很高,超过50%。在RTA和CHSE-214中,还发出了大量的具有不规则细胞核,细胞由许多微核构成,细胞核中间具有园孔,细胞微核之间具有桥型物连接的细胞,还发现有多极纺锤形,核内有丝分裂细胞和呒纺锤丝的丝分裂细胞。这些变异可能是细胞系染色体数量变异的原因。本还用Q-带,DAPI-带和G-带技术进行了三个细胞系的核型分析,发现CHSE-214具1-4条特异染色的染色体,这可能是该细胞系所具有的特异标志。  相似文献   
992.
生态位与功能流是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理论机制。景观生态位是景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都拥有最适合自身生存的时空位置及其环境间的功能关系,是有限资源环境下斑块的耦合机制。功能流是斑块之间生态过程所发生的交互流动现象,是斑块间相互作用的耦合机制。在景观生态位间互动关系中,共生竞争是斑块耦合网络的形成前提。由于功能流动存在以及功能流动实现生态位变化,景观功能匹配过程体现了斑块耦合网络的演化。对于森林景观的协调稳定,通过景观功能流渗透、生态位结构稳固和功能有序的策略选择,获得景观系统在特定时间、空间、功能和目标下的有序与优化。  相似文献   
993.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5,(2):333-333
普茶天下扬,思茅有奇观。北回归线穿过全市,思普区是“世界茶乡”。有幸避过第四纪之冰川袭击,有缘保存第三纪之宽叶木兰。茶树祖先化石出土于景谷盆地,距今三千五百四十万年始称冠。野生型千年大茶树,生长在镇沅千家寨哀牢山;过渡型千年大茶树,活化石活在澜沧县邦崴山;栽培型千年古茶林,万亩连片在澜沧县景迈山。三种茶树类型最为齐全,垂直演化系统在为祖国争光。实乃全球茶树发展之天然博物馆,更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举世无双。邦崴大茶树已成国家邮票,茶树文物传遍四海受赞扬。“世界茶源”在思茅市,有物为证续谱新章。  相似文献   
994.
工商资本下乡的演化历程及其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婷  费罗成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7):181-186+191
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中国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演化及发展现状,结合文献研究,揭示中国工商资本下乡产生的多元主体效应。研究表明,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演化经历了限制、放宽、引导与规范3个阶段,现已形成多主体、多模式的基本特征;工商资本下乡会对农户、基层政府、村集体、工商资本等主体产生多元效应,同时会显露出资本下乡的“双刃剑”属性;具体来说,可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也会损害农户利益、制约农户自身长效发展;可激活退化的村集体组织机构功能,也对基层治理带来了一定冲击;可提升基层官员政策执行绩效,也易造成职能缺位引发执政风险;有益于企业发展,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在资本下乡的背景下,应针对不同主体特点采取不同的优化路径来规范和引导,以实现多元主体共享收益、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995.
云南是茶组植物的发源中心,拥有丰富的茶组植物资源。大理茶是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普洱茶的栽培驯化,被认为是大叶茶的野生基源之一。主要概述大理茶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与分布状况、遗传演化特征、生态适应机制、生化特性与茶叶品质风味以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旨在为大理茶的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刘刚  肖璐熠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4):193-197
允许银行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向农业经营企业提供贷款,可以较好地解决其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农业经营企业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获得贷款十分困难.基于经济体有限理性的假设,构造农业经营企业与银行之间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和讨论不同情形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演化路径与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业经营企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荒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为了研究荒漠地区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的补偿机理,通过建立演化博弈分析的复制动态模型,对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各策略的动态演变过程,讨论演化结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博弈方策略的演化方向受对方策略初始状态的影响,并与博弈双方支付矩阵的参数有关,但政府及管理部门是更为重要的主导者,他们的行为与意愿直接决定了均衡解;生态补偿在保证农牧民采取稳定的“保护”策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确定沙区的生态补偿金额、降低沙区的生态保护成本、在监管过程引入奖惩机制和增大监管力度,有助于实现荒漠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破损花菇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破损花菇自动检测,研究了基于曲线演化和花菇边缘灰度分析的破损检测方法以及破损花菇在线检测系统。去除花菇背景,跟踪花菇边缘,得到花菇边缘坐标曲线,对此曲线的内外部进行曲线演化,并计算内外部演化曲线与原始花菇边缘曲线接近的点的个数(Nin、Nout),以此参数可判定花菇的破损状况;利用形态学腐蚀的方法对花菇边缘进行采样,从采样灰度序列中提取均值(μ)、方差(ρ)、平均波峰宽度(Lp)和最大波峰宽度(Lmax)4个破损特征参数,进而使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分析此4个破损特征参数,得出花菇的破损状况。结合曲线演化和边缘灰度分析的结果联合判断花菇的破损状况。对180个花菇样本进行测试,得出最终破损识别率为88.33%,检测速度为98个/min。  相似文献   
999.
板桥斜坡区位于沧县隆起东南侧,是夹持于沧东断裂和滨海断裂系之间的大型旋转掀斜斜坡,以大张坨断层为界,其上升盘为板桥高斜坡区,下降盘为板桥低斜坡区。从构造演化特征、沉积特征以及烃源岩条件等方面对板桥低斜坡区沙三段(Es3)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Es3早期断裂不控制砂体的沉积,晚期控制 Es13油组的沉积;Es3沉积时期,多期砂体受物源体系、沉积古背景和沉积旋回的控制,平面上交互沉积,纵向上叠置发育,造就了富泥富砂的沉积格局,为岩性地层油气成藏提供储集空间;板桥低斜坡区Es3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高,为主力优质烃源岩;板桥低斜坡区Es3储层形成“凹~断~坡~隆”的油气成藏模式,Es13油组下部-Es33油组为自生自储的超压气藏;板桥低斜坡区东部砂体带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00.
化隆盆地地貌演化与黄河发育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潘保田  李吉均 《山地研究》1996,14(3):153-158
黄河上游的化隆盆地在第三纪期间为古湖占据,上新世晚期古湖开始缩小,约1.1Ma BP时消失,从而导致黄河在化隆盆地的出现,化隆盆地演化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始于上新世中期,以后经多次快速构造抬升,以1.1和0.8Ma BP的抬升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