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5篇
  4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61.
海南玉米育种田涝灾后的田间分析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农业科技通讯》2012,(10):152-153
玉米育种田受海南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致使玉米参试品种受灾且延长了育种年限。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耐涝性表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加强对受灾玉米育种田的管理,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2.
玉米减轻涝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持水量80%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即受到影响。玉米生长中后期,在高湿多雨条件下,根际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造成生活力迅速衰退,植株未熟先枯,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在抽雄前后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甚明显,积水3天减产30%,积水5天减产40%。遭受涝灾的玉米,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及时排水。发现田间积水,及早开深沟引水出田,以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温度、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清代开封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时期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等级及其成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地区从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清宣统三年(1911年)间的268a中,共发生洪涝灾害78次,平均每3.4a发生一次;轻度涝灾21次,占涝灾总数的26.9%;中度涝灾发生46次,占涝灾总次数的59.0%;大涝灾发生6次,占涝灾总数的7.7%;特大涝灾发生5次,占涝灾总数的6.4%;清代开封地区洪涝灾害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在1644-1780年之间,平均2.4a发生一次,为洪涝灾害最频繁阶段;第2阶段在1781-1870之间,平均5.3a发生一次,为洪涝灾害较少阶段;第3阶段在1871-1911之间,平均13.7a发生一次,为洪涝灾害最少阶段。涝灾频次变化显示,开封地区洪涝灾害从清代早期到晚期具有明显的波动递减的趋势。兰考县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其次为开封市。该地区洪灾类型可分为河决型、河溢型和降水型,河流容易决堤泛滥、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以及高度集中是该区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沿江圩区局部洼地涝灾频发,是目前圩区涝灾治理的重点.针对局部洼地排涝特点,以扬州江都沿江开发区为例,通过排涝水文分析计算得到排涝模数与排涝面积、水面率、调蓄水深、暴雨重现期4种关联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取典型区对局部洼地涝灾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圩区内局部洼地涝灾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排涝面积与排涝模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905,相关性最大;局部洼地排涝面积小,洪水汇流速度快,洪峰径流模数和排涝模数较大;局部洼地区缺乏小型河网、河流间距过大、水系布置不合理和采用排涝模数较低,是涝灾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关联因子分析和成因分析为基础,提出了通过缩小河流间距、增加水面率、充分发挥河道的调蓄作用等措施以防治涝灾的产生,并且提出了符合圩区局部洼地水情特征的一种排水管网与河道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65.
<正> 1991年7月,我县境内连降暴雨,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使全县有19300亩桑园不同程度地淹入水中,桑树生长受到极大影响,也对今后桑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在及时组织调查,指导抗灾救灾,减轻灾害损失的同时,对桑树受涝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保护途径。一、涝害对桑树生长的影响由于桑树生长立地条件和树龄、树型养成等差异,在这次水灾中桑树受淹、受害程度不一,淹水程度轻的,表现为生长缓慢,长势不平衡,条细叶黄;淹水程度重的,出现死亡。淹水对桑树的危害程度与淹水深度、淹水时间、桑树树龄、受淹前长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6.
67.
以河南省为例分别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止旱涝灾害的各自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研究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工我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只有增加森林植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而从根本上减轻旱灾害。  相似文献   
68.
历史上的云南自然灾害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永继 《农业考古》2004,(1):233-238
灾害,是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释放出来,在一定范围内给人类生活造成祸害的现象。观察和记录自然灾害,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在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中,已有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从《汉书》开始,历代正史多列“五行志”或“天象志”、“灾异志”之类篇目,集中记录当时自然界中发生的重大异常现象;宋元以后基本定型的各地方志,也多以“灾祥”、“样异”等类栏目记载同样内容。  相似文献   
69.
农田除涝排水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田涝灾风险评估、农田除涝排水工程技术、农田除涝排水管理3个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农田除涝排水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明确指出未来的重点方向是:研究变化环境下的农田涝灾演变规律,构建人工-自然复杂条件下的农田涝灾预测评估技术与方法;研究满足作物产量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农田涝灾综合控制标准,提升传统农田除涝治理技术水平与管理模式,探讨现代化除涝技术与传统除涝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重视农田排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适宜不同类型区的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相结合、灌溉排水与沟塘湿地调蓄净化相结合、排水资源循环灌溉再利用与除涝抗旱相结合的农田排水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0.
从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论述了我国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要把发展林业当作治国治水的大计对待,并就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