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07篇
  免费   1252篇
  国内免费   2734篇
林业   1170篇
农学   2516篇
基础科学   758篇
  4827篇
综合类   16316篇
农作物   2001篇
水产渔业   1091篇
畜牧兽医   5319篇
园艺   1452篇
植物保护   1643篇
  2024年   419篇
  2023年   1239篇
  2022年   1684篇
  2021年   1636篇
  2020年   1403篇
  2019年   1443篇
  2018年   862篇
  2017年   1232篇
  2016年   1491篇
  2015年   1313篇
  2014年   1649篇
  2013年   1665篇
  2012年   2151篇
  2011年   2194篇
  2010年   2046篇
  2009年   2019篇
  2008年   2073篇
  2007年   1698篇
  2006年   1439篇
  2005年   1224篇
  2004年   864篇
  2003年   774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461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249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黄芪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闪式协同提取黄芪多糖。以黄芪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超声温度70 ℃,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500 W,在此条件下,黄芪多糖得率为7.11%;在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协同闪式提取,最佳闪式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次数3 次,闪提时间100 s,提取电压160 V,在此条件下,黄芪多糖得率为11.03%;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黄芪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 时,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6.27%和58.27%。本研究获得了黄芪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得到的黄芪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该方法可为黄芪多糖的提取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为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 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 300 kg·hm-2,N2)、减氮 20%(纯氮 240 kg·hm-2,N1),提取土壤DNA,用nirS(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nirK(Cu-亚硝酸还原酶)引物扩增后采用MiSeq PE300测序技术,研究施氮量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性状及nirSnir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nirSnirK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nirS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高于nirK。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反硝化细菌物种组成。减氮对nirSnirK反硝化细菌门水平及nirK纲水平物种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nirS反硝化细菌Delt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相对丰度;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属水平物种组成。硝态氮、速效磷、pH值是影响土壤nirS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主要环境因子;pH值是影响土壤nirK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适量减氮不影响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但显著影响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组成和群落结构,减氮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农田土壤N2O排放。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通过合成雨水模拟试验,设计了4个不同结构的透水铺装,测试了它们在不同污染物浓度及不同降雨强度下的雨水径流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在低强度降雨条件下,各试验组的脱氮效果均较好,但在中等和高强度降雨条件下,与代表普通透水铺装的试验1相比,基层中添加了木屑层和饱和层的试验2具有良好的氨氮和硝酸盐去除性能;添加了沸石层的试验...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千年桐群落的生态结构及不同性别植株的生理学、形态学差异,以期为宜春市千年桐的保护和人工林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的6个天然千年桐群落植株为试验对象,对其种群的性比格局和雌雄株间生理、形态学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踏查了6个地区,处于花期的千年桐单株共计316株,其中雌株占比35.75%;雄株占比62.24%,总群体雄株显著偏多(χ2=18.00,P<0.01);且每个千年桐天然林样地中的雌雄比也显著偏离1∶1,雄株偏多。同一踏查地的千年桐的胸径、树高、冠幅、树龄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雌雄不同植株的形态指标间两两具有显著相关性;雌株的数量仅与海拔有相关性。千年桐叶片中雌雄不同植株的养分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且叶片中各类酶的酶活性均为雌株>雄株。韧皮部养分中仅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5.
为分析不同砧木品种与太秋甜柿(亚林36号)的嫁接亲和性,以期筛选获得嫁接效果良好的砧木品种用于太秋甜柿良种繁育。文章选用野柿A、B、C和D作为砧木开展嫁接试验,通过测定不同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保存率、秋梢生长量初步筛选出嫁接效果良好的砧木品种;并通过显微结构观察及分析其嫁接口处的生理指标变化等手段以验证。结果表明:野柿C与太秋甜柿的嫁接效果最好,其嫁接成活率为87.16%,保存率为83.85%;当年秋梢生长量达到136.41 cm。同时,其砧穗接口处的显微结构观察显示砧穗间的维管束连接状态良好,是4种砧穗组合中表现最好的;此外,木质素含量及POD活性均优于其余3种砧木。以上结果表明野柿C是供试的4种砧木中最适合用于太秋甜柿嫁接的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黑小麦产量和氮利用率的影响,在洪洞县小麦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试验以“运黑161”为供试品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0 kg/hm2(N0)、144 kg/hm2(N144)、192 kg/hm2(N192)、240 kg/hm2(N240)4 个施氮水平,研究黑小麦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株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利用率的变化。研究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氮可增加黑小麦孕穗至成熟期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穗数和穗粒数也增加,产量以施氮量240 kg/hm2最高,达6 048.45 kg/hm2,较其它氮肥提高6.04%~134.30%,但与施氮量192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以施氮量192 kg/hm2最高,达16.26%。总之,施氮量为192 kg/hm2更利于“运黑161”降低氮肥投入,节约成本,实现产量和氮效率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37.
研究通过对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林地表层土壤进行采样,测试土壤酸碱度及养分指标,分析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格局,从而揭示湿地公园森林土壤养分及酸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公园森林土壤整体呈现酸性,pH平均值为4.55,空间变异较小,且湿地公园的东部森林土壤酸性更强。土壤全氮含量为734.25~2136.25 mg/kg,整体较为丰富,但空间变异较大,表现为南高北低的趋势,与海拔梯度分布基本一致。全磷含量在空间上总体较为一致,均值338.93 mg/kg。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在研究区范围内空间变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珍贵树种在环境适应中的资源获取与生长策略,对巴里黄檀Dalbergia bariensis、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rocarpus、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叶、茎、根中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5种黄檀族树种叶片有机物含量在中国地区处于平均水平,叶片具有高N低P的养分特征,其中交趾黄檀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高碳汇树种;(2)黄檀族树种的C元素主要储藏在茎中,N、P元素的分配则趋向叶片;(3)黄檀族树种具有较低养分利用效率和较高生长速率,生长过程主要受土壤P元素限制;(4)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异分析中,C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39.
40.
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这4种体外方法测定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peninaphones A-C (13)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基于酚羟基解离焓、自旋密度分布、前线分子轨道和Mulliken电荷等分析其抗氧化机制。体外抗氧化试验发现,peninaphones A-C (13)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1≈2>3。DFT计算显示,酚羟基氢易解离是peninaphones A-C (13)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基础;C3位的手性对化合物1和2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基本没有影响,而C2-C3位双键显著降低化合物3的体外抗氧化活性;C5位酚羟基(14-OH)最为活泼,是最重要的反应位点。peninaphones A-C (13)抗氧化活性的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综上,首次采用DFT分析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