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金缕玉衣     
玉,在中国已有近万年的历史。汉代时,人们不仅把玉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还坚信以玉护身,能保持尸骨不朽。汉代的君王以及贵族死后不仅口含宝珠,下枕玉璧,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  相似文献   
12.
从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到夏商周直至今日,自然灾异一直在不间断地发生着。如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吕氏春秋.顺民》记载: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雨乃大至《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相似文献   
13.
周保平 《农业考古》2008,5(1):128-139
汉代画像中有许多动、植物图像,这些图像大部分隐含着吉祥寓意。笔者曾对汉画中的吉祥动物进行过初步探讨,但其中的吉祥植物至今未有论及者。今不揣浅陋,试探讨之,敬请达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垦科技》2012,(4):69-69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相似文献   
15.
考察汉代奴婢放良问题,对秦汉奴婢问题的揭示不无裨益。主要从汉代法律、诏令及史实三方面,分析了汉代奴婢放良措施,并就放良奴婢的善后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汪洋周旭  杨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48-8650,8652
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并溯源汉至唐法天象地、因藉自然的造园手法的发端以及形成。通过收集大量资料,运用分析、归纳、对比、概括、总结等研究手法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汉代园林及其背后一直沿袭至今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它的源头即是古老悠久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观,经由汉代园林的借壳存身一直承袭至隋唐以至明清,几乎贯穿了我国传统造园史,这种造景思想对于今日陕西省的园林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敬老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纵观中华民族历史长河,凡兴朝盛世,都弘扬敬老尽孝的传统。汉代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各地都要举行尊老敬老养老典礼,并给70岁以上的老人赠送礼品。汉文帝还规定,对公认的孝顺父母的人要奖赏。清朝康熙皇帝69岁生日,大摆“千叟宴”,邀请全国2417位70岁以上的老人赴宴,皇帝举杯为这些老人祝寿,几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8.
广告的由来     
我国最早的广告出现在西周,只不过是以音响形式出现的。在《诗经》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就有"萧管备举"的诗句。据汉代郑玄注说:"萧,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吹也。"唐代孔颖达也疏解说:"其时卖饧之人,吹萧以自表也。"可见在西周时,卖糖食的小贩就已经懂  相似文献   
19.
从出土文物看两汉南阳地区的农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桂阁 《农业考古》2001,(3):46-49,107
南阳,古称宛,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置南阳郡,郡治宛,两汉袭之。汉南阳郡下辖三十七县,以“人民众,蓄积多”(1)被称为大郡。宛城周三十六里,规模相当恢宏。《汉书·地理志》载:“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西汉时,宛城手工业发达,为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商业也相当繁荣,有“宛、周、齐、鲁,商遍天下”(2)之誉。东汉时期,因为这里是光武帝 刘秀的发迹之地,而被称为“帝乡”、“南都”,政治、经济、文化盛极一时,与当时的洛阳、长安形成鼎足之势。…  相似文献   
20.
周军  冯健 《农业考古》1991,(1):249-261
西汉时期,洛阳是当时的河南县城。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到了东汉时期,洛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本文拟就洛阳博物馆收藏的汉代农业文物,谈谈西汉时期洛阳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一.西汉时期的铁质农业工具1.铁铲:铲是插地起土的农具。解放以后在洛阳出土的汉代铁铲较多,形制也较复杂。Ⅰ式铁铲:洛阳烧沟出土。器身长13.3cm最宽处11cm,长方形銎,斜弧肩,上部较窄,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