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9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1738篇
林业   1405篇
农学   1744篇
基础科学   2292篇
  2493篇
综合类   7606篇
农作物   850篇
水产渔业   233篇
畜牧兽医   2205篇
园艺   1101篇
植物保护   1051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509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508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683篇
  2014年   1074篇
  2013年   1082篇
  2012年   1204篇
  2011年   1349篇
  2010年   1199篇
  2009年   1195篇
  2008年   1242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936篇
  2005年   966篇
  2004年   770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11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1篇
  1953年   16篇
  195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在新疆林业科学院枣树示范基地进行了原状土的树下单点源滴灌试验,研究砂壤土在不同滴头流量条件下(滴头流量分别为8、12、16 L·h~(-1))地表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停止灌溉时湿润锋呈平卧半椭球体分布,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湿润锋的分布范围逐渐增大,停止灌溉后12 h内各滴头流量下土壤中的水分运移均存在再分布过程,水分再分布后湿润锋呈直立半椭球体分布,湿润体的形状大小受到滴头流量及灌溉总量的影响,湿润锋水平、垂直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2滴灌初期湿润锋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运移速率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灌水历时的延长逐渐降低,滴头流量越大入渗距离比也就越大,并且随着灌溉时间的推移入渗距离比值逐渐减小,三种滴头流量下入渗距离比由最初的2~2.27逐渐减小到0.8~0.97;3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湿润体的体积不断增大,湿润体含水量也随之增大,距离滴头越近含水量等值线越密,外围含水量等值线较稀疏,滴头正下方约40 cm处土壤含水量增加值达到最大,再分布后含水量等值线变为稀疏,水平扩散半径增加值较小,垂直方向再分布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112.
113.
生物炭对不同水氮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物炭与氮肥互作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小麦关键生育期旗叶光合参数、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生物炭改良不同水肥条件土壤并提高其作物产量的效果与内在机理,可为农田有机物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生物炭用量设置五个水平(0,1%,2%,4%和6%),氮肥设置N0,N1和N2(0,0.2 g·kg~(-1)和0.4 g·kg~(-1))三个水平,小麦拔节期控制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和50%模拟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两种水分环境。于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测定旗叶光合参数和SPAD值,成熟后对小麦籽粒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与不施生物炭处理相比,1%和2%生物炭用量平均增产6.62%和11.01%,4%和6%生物炭用量平均减产6.88%和10.1%,同时会导致千粒重、穗粒数和株高的降低;(2)正常水分条件下,1%和2%生物炭用量与N1和N2之间存在协同增产作用,而4%和6%生物炭用量表现出负面效应;(3)干旱胁迫条件下,仅1%和2%生物炭用量与N1存在协同增产作用,生物炭处理削弱N2增产潜力;(4)N0水平下,生物炭处理均表现出促进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增加产量的作用;(5)N1条件下,生物炭促进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效果更明显。总体上生物炭对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影响受生物炭用量、氮素水平和水分条件共同制约且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干旱会限制生物炭与氮肥的协同增产作用;在低肥力土壤上应用生物炭的增产效果较好,而在质地较细且肥力中等的土壤应用时推荐48 t·hm~(-2)(2%)生物炭用量。  相似文献   
114.
白肌肉不是一种疾病状态,是一种低质猪肉,水分损失大,营养损失多,肉色不佳,却可以作为食用,但不宜作腌腊制品的原料。而白肌病肉则是一种病猪肉,应根据胴体病变的轻重,全身肌肉有病变的要作工业原料用或销毁;局部有病变的将病变部位割除后其余部分可食用。由于两种肉外观相似,为保障广大群众安全食用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检疫中应加以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115.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西农1043、陕253为材料,采用盆栽与水培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水分亏缺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及根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分处理下,抗旱品种西农1043与水分敏感品种陕253相比,具有较高的光合和根呼吸速率、以及相对较高的保护酶活性;水分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和根呼吸速率及苗期叶保护酶活性均降低;两种水分处理下抗旱性强的西农1043根呼吸所占光合的比例相对高于陕253。  相似文献   
116.
117.
文中采用查阅资料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野生有毒植物水分生态型、生活型、有毒部位、有毒化学成分、分布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共有野生有毒植物351种,隶属于187属67科,占内蒙古野生维管植物全部科、属、种的50.0%、27.5%、15.5%;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共272种,占总种数的77.5%,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共294种,占总种数的83.8%。有毒植物在草原分布最多,有163种,其次是草甸、森林、山地。全株有毒的植物249种,占总种数的70.9%。植物有毒化学成分复杂,含生物碱类的植物最多,共120种,含甙类的植物次之,114种。  相似文献   
118.
以2年生仁用杏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以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为对照,设置了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45%)和重度水分胁迫(30%)3个处理,开展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仁用杏叶片光合色素、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不同程度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且下降幅度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轻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很小,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9.
以菜心为试材,利用称重式蒸渗仪,以直径20cm的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p)为基础标准,研究了在不同灌溉处理条件下(0.6E_p、0.7E_p、0.8E_p、0.9E_p)温室菜心生育期的蒸散量、蒸散速率、产量、生物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探明温室菜心的耗水规律,明确温室菜心合理的灌溉量。结果表明:温室菜心生育期内蒸散量波动范围为0.73~3.52mm·d-1,前期及中后期的平均蒸散速率分别为1.43mm·d~(-1)和2.04mm·d~(-1),呈前期变化平稳,中后期变化剧烈的趋势;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菜心的蒸散量随之增加,温室菜心全生育期蒸散量为65.98~78.92mm。其中0.7E_p处理下温室菜心产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与0.6E_p、0.E_p处理和0.9E_p处理相比,0.7Ep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5.16%(P0.05)、5.63%和13.76%(P0.05),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7.42%(P0.05)、8.48%和27.66%(P0.05),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1.96%(P0.05)、7.41%和17.68%(P0.05),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1.21%、10.32%和32.10%(P0.05),0.7E_p灌溉量为供试条件下温室菜心的最优灌溉量。  相似文献   
120.
为了确保猪肺疫内蒙系弱毒菌苗的生物安全,保证其对猪肺疫的预防效果,试验通过菌苗水分测定、活菌苗纯粹检验、活菌苗计数检验、菌苗安全检验及菌苗效力检验,对其生物安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猪肺疫内蒙系弱毒菌苗水分含量在3%以下;无杂菌存在;计数结果与出厂时标注的头份数相符;安全检验中免疫动物均存活;效力检验中免疫组小白鼠均存活,对照组小白鼠均死亡。表明猪肺疫内蒙系弱毒菌苗各项检验合格,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