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6篇
  150篇
综合类   830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结合冬瓜果实特点与营养吸收特性,探讨冬瓜氮磷钾化肥配施效应。结果表明,每产生1t冬瓜果实需要吸收的总养分为氮1174.8g、磷241g、钾2374g、钙1194g、镁141g、硫121g、硼3.1g和锌1.8g。在土壤有效磷丰富,有效氮、钾缺乏及施有机肥条件下,施磷稍微减产,OPT-N处理比OPT处理减产7.0%,OPT-K处理显著减产14.4%,种植效益降低8.5%及21.0%,氮、钾肥养分产出率分别为29.5kg冬瓜/kgN及61.2kg冬瓜/kgK2O。在土壤有效氮、磷、钾极缺乏及不施有机肥条件下,OPT-N与OPT-K处理分别比OPT处理显著减产21.2%及31.3%,OPT-P处理减产12.5%。种植效益降低56.9%、40.1%及99.1%。氮、磷、钾肥养分产出率分别为41.5kg冬瓜/kgN、81.3kg冬瓜/kgP2O5及61.0kg冬瓜/kgK2O。表明中低产田种植冬瓜时,更应重视氮磷钾肥的合理平衡施用。  相似文献   
112.
滴灌条件下广西香蕉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威廉斯B6香蕉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特性,为该品种香蕉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香蕉定植后30、60、105、135、165、195和255 d采集样品,分析不同生育期各部位氮磷钾含量。威廉斯B6干物质累积量为19 912.5 kg/hm~2。氮和磷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61.8、32.4 kg/hm~2。从定植到定植后195 d,氮磷的累积速率呈上升趋势,定植后195~255 d累积速率开始下降;而钾的吸收量为758.5 kg/hm~2,钾的累积速率在定植后165 d开始下降。从定植到定植后165 d,养分主要分布在叶片、假茎和球茎;定植后195~255 d,养分主要分布在叶片、假茎和果实。收获期,果实中氮磷钾含量占植株氮磷钾吸收量的29.9%、26.5%和12.7%。广西滴灌条件下,新植威廉斯B6香蕉每公顷需要吸收N 261.8 kg、P_2O_532.4 kg、K_2O 758.5 kg。  相似文献   
113.
采用"3415"肥料试验设计方案,在施纯N:0、90、180、270 kg/hm~2,P2O5∶315 kg/hm~2,有机肥:菜籽饼2 250 kg/hm~2的设计条件下,对常宁市新垦水田进行了烟草施肥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氮、磷、钾分别为175、119和226 kg/hm~2,其比例为1∶0.68∶1.29;单施有机肥比氮磷钾低水平施用时增产,但不及氮磷钾施用量在2水平值的产量,表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氮磷钾肥仍有增产增收空间。  相似文献   
114.
《中国马铃薯》2013,(4):222-225
通过前期试验结果氮磷钾配施基础上,调节氮磷钾比例,分析其对西北干旱区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N)-磷(P2O5)-钾(K2O)施用比例为12-10-8 kg/667 m2的基础上,分别减少或增加磷、钾的施用量对马铃薯前期地上部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减少或增施氮肥对植株的生长和出苗均有抑制作用;在常规施肥(N-P2O5-K2O比例为12-10-8 kg/667 m2)基础上增施一定剂量的磷肥(P2O:10 kg/667 m2)可有效促进匍匐茎的膨大,从而提高商品薯率和产量,试验获得的最佳施肥量N-P2O-K2O比例为12-20-8 kg/667 m2。  相似文献   
115.
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市茭白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003年栽培面积达0.33万hm^2。茭白种植在我市虽已有较长历史,但一直都采用接近野生、半野生的粗放管理,对茭白合理施肥技术研究较少。近年来种植户为追求高利润,在施肥中一般以氮肥、磷肥为主,很少或不施钾肥,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茭白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索钾肥在茭白生产中对茭白产量、品质及增加经济效益的效应,在河姆渡罗江村茭白基地进行“浙茭二号”秋茭施钾肥效应试验,  相似文献   
116.
大蒜配方施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是百合科葱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大蒜的生长发育和需肥、吸肥特点,绿色大蒜生产过程中在施肥上应该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粗肥细施,化肥巧施"的施肥原则,实行配方施肥。一、基肥大蒜在播种前可选择富含有机质、疏松平整的地块,每亩施优质腐熟猪厩肥3000~5000kg(未腐熟的粪肥易发酵滋生蒜蛆,甚至烧死种蒜),也可用苜蓿等绿肥作物压青、鲜草沤造等作基肥施用。同时亩施氮磷钾复混  相似文献   
117.
读者互动     
山西读者李炜问:玉米促熟有哪些方法?答:可采取以下5种方法。1.适期追肥法。在玉米吐丝期,每667平方米(1亩)用硝酸铵10千克开沟追施,或者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3%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如果吐丝期已经推迟,可通过隔行去雄,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叶温,从而加快生育进程;一般可使吐丝期提早2~3天。不仅收获期可提前10天左  相似文献   
118.
旱地大豆全膜覆盖覆膜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旱地大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索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模式的抗旱增产效果,我们进行了旱地大豆全膜覆盖覆膜模式及不同覆膜时期田间试验研究,获得了旱作地区大豆集成高产高效覆盖栽培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19.
 【目的】阐明抽穗期源库关系对常规粳稻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氮、磷、钾矿质元素等转运的影响,明确促进水稻植株养分高效再利用的粒叶比。【方法】以淮稻5号和宁粳3号两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分别于抽穗期选择茎生绿叶6片且开花进程一致的单茎,采用剪叶疏花的方法调节源库关系,将处理后当天每穗颖花数与单茎叶面积的比值定义为粒叶比,测定抽穗至成熟期叶片、茎鞘中干物质、NSC及氮、磷、钾的含量,计算相关物质的转运率,并分析其与粒叶比的关系。【结果】与对照(L0S0)相比,剪叶处理(L1/2S0)通过提高粒叶比,显著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淮稻5号分别降低了8.6%-10.5%和19.0%-8.0%,宁粳3号分别降低了9.7%-20.4%和5.7%-12.6%;而疏花处理通过降低粒叶比,显著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淮稻5号平均提高了3.4%-6.7%和1.2%-18.7%,宁粳3号平均提高了2.0%-4.3%和6.9%-17.3%,同一品种不同疏花处理之间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的差异,但年份之间的表现并不一致,2014年水稻季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籽粒灌浆充实,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及提高幅度普遍高于2013年。剪叶处理显著提高了常规粳稻抽穗至成熟期叶片和茎鞘中干物质、NSC及氮、磷、钾等矿质元素的转运率,两品种间差异较小,不同年份间未表现出实质性的差异;而疏花处理则显著降低了抽穗至成熟期叶片和茎鞘中干物质、NSC及氮、磷、钾等的转运率,且疏花越多降低幅度越大,不同品种和不同年份间未表现出实质性的差异,但叶片和茎鞘干物质、NSC转运对疏花的响应存在根本性区别,随着疏花增多,叶片中干物质和NSC转运率下降,而茎鞘中干物质和NSC转运在表观上出现滞留不外运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叶片和茎鞘中干物质、NSC及氮、磷、钾的转运率(y)与抽穗期粒叶比(x)的关系,发现上述指标间均存在y=(a+bx)/x曲线相关关系,在粒叶比较小时,叶片和茎鞘中各种物质的转运率均随粒叶比增大而急剧提高,当粒叶比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各种物质的转运率均趋近于潜在最大值,不再随粒叶比的增大而显著提高,不同物质潜在最大转运率虽然不同,但都在粒叶比1.5左右接近这一极限值,且淮稻5号和宁粳3号两个品种之间也未出现明显分异。【结论】相对较高的粒叶比有利于促进常规粳稻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氮、磷、钾等的转运,粒叶比与常规粳稻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氮、磷、钾等的转运率存在着密切的曲线相关关系,并在粒叶比1.5左右达到近似最大转运率,抽穗期粒叶比1.5左右可作为常规粳稻氮、磷、钾矿质养分高效再利用的品种选育与栽培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120.
氮磷钾肥配施对成龄腰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