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8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4813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24篇
  432篇
综合类   2404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人工林经营中保持森林结构稳定性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7,(5):28-34
采用小班水平上的划分方法,将小班看做是林分中的"单木",相邻小班之间的边缘效应近似模拟了林分中"单木"与"单木"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利用GIS构建森林耦合体。通过复杂网络将之抽象化为森林耦合网络,利用已构建的森林耦合网络结构稳定性模型,针对人工林的林学特征与经营方式,探究人工林经营中森林结构稳定性的优化调控。研究结果表明:1)当森林耦合体中存在面积较大的、林分质量较差的小班时,可将其更新为面积较小的小班,在小班上选择性更新与周围小班不同的树种,使面积较大的小班逐渐演替为"混交"的面积较小的小班。这一过程平衡了面积较大的小班周围介数分布,提高了森林结构稳定性。2)当森林耦合体中存在林窗时,可以在林窗中补植与周围优势树种不同的林木。这一过程降低了林窗周围节点的介数,平衡了整个网络的介数分布,提高了森林结构稳定性。研究森林耦合网络结构优化,实际上就是解决小班如何在有限空间内的合理布局,旨在为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如何保持森林结构稳定性,同时又兼顾林业生产的可操作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研究不同沼肥方式对桉树生长量和土壤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现最好的为处理8,4年生桉树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分别为14.10cm、17.37m、0.126 2cm3,比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增加14.35~22.61%、5.85~11.70%、33.83~60.15%;比总体平均分别增加13.98%、6.04%、30.37%;胸径树高材积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沼肥与化肥混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在桉树追肥时采用每次每株施用沼肥5kg+复合肥250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3.
在资料查询、专家咨询获取各种模式林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华容县5种当地典型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共设置20块样地,对相应指标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了洲滩人工林复合经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5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种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优劣排序为林-菜模式(0.631 3)林-菌模式(0.611 8)林-药模式(0.488 3)林-草模式(0.475 2)纯林模式(0.456 7)。无论从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还是从综合效益来看,研究区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都优于纯林模式。  相似文献   
104.
<正>杨树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尤其十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杨树迅速成林,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和工农业用材林。一、杨树造林方法杨树的造林方法多种多样,但普遍采用的都是单一的常规造林方法,这种方法并不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造林,影响造林成活率,降低了杨树林高产的效果。杨树造林的成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杉木种植,而且大部分地区的杉木人工林都很快到了采伐期。采伐期主要有主伐时期,另外还有间伐时期,等到杉木被采伐之后,选择最有效的更新方法是比较重要的。近年来,有一些杉木种植区进行了套种竹子更新方法的应用,该更新方法取得的生态效益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沙漠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的植物与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演变关系,可以深入认知樟子松固沙林植被恢复的机制。[方法]以榆林毛乌素沙地的半固定沙地为对照,分析了恢复25~56 a樟子松林下的物种多样性、樟子松植物组织(叶片、枯落物、细根)与土壤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动态变化特征与交互作用。[结果](1)樟子松植物组织C,N,P平均含量表现为:叶片>枯落物>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为:枯落物>细根>叶片。(2)与半固定沙地相比,植被恢复后樟子松植物组织和土壤中的C,N,P含量显著变化。从恢复25 a到56 a,枯落物和土壤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9%和61.5%,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5.0%和52.4%。(3)随着恢复年限增加,枯落物和细根的C∶N以及叶片和细根C∶P,N∶P均显著降低,叶片C∶N及枯落物C∶P,N∶P显著增加。(4)枯落物与土壤C含量,细根与土壤N,P含量及植物组织与土壤间C∶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植被恢复年限通过影响枯落物生物量和林下植被根量间接影响土壤C,N,P含量,且总效应最大。[结论]榆林沙区樟子...  相似文献   
107.
文章论述了樟子松在我国特别是三北地区引种的必要性,又从樟子松的历史分布、生物学特性、土壤因素、气候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樟子松引种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环境因素中的诸气候因子是决定樟子松引种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8.
树木边材液流是实时反映水分利用过程的重要变量。分析液流与环境因子尤其是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进而明确树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是认识树木适应环境变化机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式液流计连续监测了树干边材液流速率,分析了液流变化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中边材液流速率(Js)平均为4.91±1.25cm·h-1,最大值为18.75±2.99cm·h-1,其中夜间液流速率平均为1.42±0.38cm·h-1,最大值为7.47±1.92cm·h-1。Js与环境因子间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2%,分别解释了方差的54.5%、20.6%、11.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大气水分亏缺(VPD)、大气温度(Ta)、太阳辐射(Ra)等因子,归为蒸发需求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风速(Ws)等因子,为大汽水...  相似文献   
109.
《林业资源管理》2017,(1):57-62
基于塞罕坝地区的实测数据建立了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的二元材积模型、一元胸径立木材积模型和一元地径立木材积模型,分别为V=0.00006938D~(1.763)H~(1.037)(R~2=0.997)、V=0.000123D~(2.494)(R~2=0.970)和V=0.00001235D~(3.017)(R~2=0.950)。通过以上模型建立了该地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一元胸径立木材积表和一元地径立木材积表。t检验表明,以上材积表在该地区有良好的适用性。该地区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与大兴安岭地区及辽宁地区的樟子松立木材积模型有明显差异,对于分布于不同地区的相同树种应分别建立不同的材积表。  相似文献   
110.
落叶松毛虫,鳞翅目枯叶蛾科。危害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红松、新疆云杉、冷杉等针叶树种。食针叶害虫,爆发时吃光针叶,严重时使树林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