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15篇 |
免费 | 366篇 |
国内免费 | 42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52篇 |
农学 | 159篇 |
基础科学 | 251篇 |
2548篇 | |
综合类 | 2690篇 |
农作物 | 50篇 |
水产渔业 | 33篇 |
畜牧兽医 | 1285篇 |
园艺 | 218篇 |
植物保护 | 5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333篇 |
2022年 | 417篇 |
2021年 | 421篇 |
2020年 | 351篇 |
2019年 | 372篇 |
2018年 | 240篇 |
2017年 | 324篇 |
2016年 | 388篇 |
2015年 | 407篇 |
2014年 | 514篇 |
2013年 | 548篇 |
2012年 | 550篇 |
2011年 | 545篇 |
2010年 | 578篇 |
2009年 | 574篇 |
2008年 | 633篇 |
2007年 | 508篇 |
2006年 | 456篇 |
2005年 | 448篇 |
2004年 | 320篇 |
2003年 | 289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193篇 |
2000年 | 151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中国东南部红壤地区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TIAN Guang-Ming WANG Fei-Er CHEN Ying-Xu HE Yun-Feng FU Qing-Lin S. KUMAR LIN Qi 《土壤圈》2003,13(2):121-128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systems including bamboo plantation (BP), forest ecosystem (CF), citrus orchard (Ctr) and farmland (FL) on erosion and nutrients of red soil were investigated in hilly region of southeastern China to fi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for soil ero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vegetation system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es compared to bare land (Br).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systems to conserve soil and water was in the order of Ctr > BP > CF > FL > Br. Vegetation could also improve soil fertility.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 and total P contents were much higher in all the vegetation systems than in bare land, especially for the top soils. Vegetation systems improve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remarkably. Compared to the bare land, soil organic matter, TP, TK and available K, especially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increased under all the vegetation covers. However, they were still much lower than expected, thus these biological measurements are still needed to be carried out continuously.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立地因子和植被盖度对小流域玉米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影响,可为流域植被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和作物合理空间布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中庄小流域旱地玉米为对象,在2021年生长季中期采用土钻法获取200 cm深的土壤含水量,并分析了坡向、坡位、盖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小流域玉米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1.93%,其中,川地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3.97%,显著高于梯田。小流域玉米盖度平均为0.39,川地盖度为0.45,显著高于梯田;在梯田玉米中,阳坡盖度显著高于阴坡,下坡位显著高于上坡位;随盖度增加,川地玉米土壤水分呈降低或先下降后稳定的变化,梯田阴坡上坡位呈升高趋势,阳坡上坡位呈降低趋势,其他坡位变化不明显。阴坡土壤水分高于阳坡,上坡位高于下坡位,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当盖度为0~0.3,0.3~0.6时,上坡位土壤水分高于下坡位,盖度为0.6~0.9时,下坡位高于上坡位。随土层加深,小流域、川地、梯田、不同盖度、不同立地土壤水分大致均呈先微弱变化、再迅速升高、后逐渐稳定,且大多数均属中等变异性。[结论]中庄小流域旱地玉米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明显,且盖度、坡向、坡位对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准确理解水源涵养功能的内涵,以提高水源涵养功能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方法]选取秦岭北麓灞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SWAT模型,基于水量平衡法,建立了水源涵养量定量计算公式,分析了近59 a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量演变规律;同时,提出了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新方法,即:基于生态系统水碳循环作为水源涵养功能评价理论基础,水源涵养量与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比值作为水源涵养功能定量化评价指标,分析了近18 a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演变规律及空间格局。[结果](1)分季节率定优于全序列率定,采用新的率定方法可以提高模型流量模拟结果。(2)近59 a灞河流域年际水源涵养量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k=-1.4 mm/a,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法,2013年开始年水源涵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采用Morlet小波对灞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距平时序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在35 a主周期下水源涵养量变化周期为23 a左右。(3)近18 a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年际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013 5 mm/g,水源涵养功能在空间上表现为随着坡度上升,水源涵养功能增强。[结论]分季节率... 相似文献
994.
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特性与植物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的土壤特性与植物生长调查进行的分析表明:与非矿渣废弃地相比,锰矿废弃地土壤物理结构极不均匀,大都不适宜植物生长发育;土壤呈中性,N、P含量较高,具备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但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大都严重超标,往往会使植物中毒,甚至杀死植物。建议在生态恢复时首先覆土改良土壤结构,其次选择高抗性的植物品种,特别是耐Mn、Zn、Pb的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995.
湖榕、水翁混交护岸林带绿化固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湖榕和水翁的耐涝和耐旱特性 ,在洪水位至防限水位 (水间带 )的水库岸带种植混交护岸林带 ,观察结果表明 ,湖榕和水翁混交林具有显著的绿化固土及护岸效果 :9年生的湖榕 ,其后期植被覆盖度达 90 %~ 10 0 % ,丰满度 5 0~ 6 0cm并迅速形成植被覆盖地表 ,保土效果高达 97 9% ,保水效果也达 6 9 3 % ;同年种植的水翁后期植被覆盖度达30 % ,丰满度 30cm ,保土效果也达 94%。两种树种的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保水保土效果均优于细叶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揭示地下水埋深与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特性相关关系,为西辽河流域通辽平原区生态环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时空替代和土壤单重分形等方法,定量分析植被群落和土壤颗粒变化特征,并探讨二者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植被特征与多样性指标值大小顺序为2—3m1—2m0—1m(4m)3—4m;研究区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粉粒为主,其中粉粒含量在52.03%~84.78%之间,土壤颗粒平均粒径从大到小依次为3—4m,4m,0—1m,1—2m和2—3m,颗粒分形维数分别为2.34~2.49之间;分选级别分别为较差、差、较差、较差和差;偏度等级分别为近于对称、近于对称、近于对称、负偏和负偏;各种样地峰态均属很尖窄。[结论]研究区植被群落的演替表现为随着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变化呈非地带性草甸植被向地带性典型草原植被的演替过程,地下水埋深2—3m处为植被演替临界范围。 相似文献
997.
在日本冈山县备前市久久井地区的一片森林火烧迹地,布设了3块不同样地进行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对比分析.对火烧后由于降雨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块样地土壤的pH值、物理性质以及养分的流失程度均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的方法,从而选择最适植被恢复方式,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目的]研究川东北丘陵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紧实度特征。[方法]以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选取25个测样点,分析丘陵地区土壤紧实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土壤紧实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植被条件不同,也可能导致其土壤紧实度有所差异;植被覆盖率越高,其土壤紧实度越大;植被垂直结构越好,其土壤紧实度越高;枯枝落叶降低了土壤表层的紧实度。[结论]该研究对川东北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研究,以及城市绿化的模拟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