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90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1130篇
林业   1681篇
农学   1664篇
基础科学   529篇
  2377篇
综合类   10909篇
农作物   1399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1285篇
园艺   2400篇
植物保护   693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708篇
  2022年   820篇
  2021年   832篇
  2020年   735篇
  2019年   747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686篇
  2016年   658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1051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311篇
  2011年   1263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224篇
  2008年   1214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944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616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65年   12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8篇
  195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71.
根据太子参尖孢镰刀菌的测序结果,用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其分子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不同连作年限太子参根际土壤中该尖孢镰刀菌的菌群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扩增的阳性条带106 bp,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对太子参镰刀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000012 ng/μL,而禾谷镰刀菌、茄病镰刀菌、黄曲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2)运用此方法对该太子参镰刀菌的定量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随太子参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多。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并且实现了由定性向定量的跨越,可以为太子参根际微生态中该种病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提供方法及依据,也为阐释太子参重茬连作时伴随爆发大规模病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72.
水杨酸在农业领域中主要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抵抗外界不良影响,同时过高的水杨酸浓度也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提高水杨酸的促进作用,降低其带来的毒害,试验以水杨酸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反应原料,乙腈为反应溶剂,在50℃的条件下反应12 h得到这种新型的基于水杨酸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丙酮结晶纯化后,得室温条件下为淡黄色液体,收率为82.7%,产物的特征基团吸收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测试,与目标化合物一致.  相似文献   
973.
以农业上用于促进植物生长的小分子酚类物质水杨酸为主要原料,先经环氧氯丙烷开环酯化反应,再与二甲基乙醇胺发生季铵化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季铵化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溶剂为乙腈,反应时间为18h,反应温度为60℃.得淡黄色液体产物27.9 g,收率87.3%.最终产物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974.
土壤消毒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温和药剂处理马铃薯连作土壤后种植薯块,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消毒对马铃薯生育期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根际真菌数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呈上升趋势,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温处理和正茬处理的细菌数量相对重茬对照变化显著,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显著;药剂处理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变化幅度平缓;高温处理、正茬土壤、药剂处理土壤真菌数量低于重茬对照。  相似文献   
975.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相同栽培条件下5种新疆栽培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丰富,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其中有32种为完全分布型生物标记,16种为不完全分布型生物标记;红花根际土壤中PLFAs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不同红花材料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生物标记组成结构存在差异。对红花根际土壤特征PLFAs生物标记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比较可知,云红5号的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明显低于其他4个品种红花,新红1号的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含量最高。放线菌10Me17∶0含量,5个红花品种相近。  相似文献   
976.
为了研究铜胁迫对松花菜的毒害以及水杨酸和赤霉素对铜毒害的缓解效应,通过水培试验,用0.01、0.05、0.25、0.50 mmol/L的铜处理松花菜幼苗,并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赤霉素诱导0.50 mmol/L铜胁迫的幼苗,测定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有机酸、硝酸盐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铜胁迫可引起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对松花菜幼苗产生不同的毒害效应,水杨酸和赤霉素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铜的毒害。  相似文献   
977.
十字花科根肿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概述了该病病原菌的生活史、分子检测、分子致病机理及根肿病防治等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8.
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105株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对生防木霉菌株P3.9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抑制率30.0%~39.9%的菌株共5个,占供试菌株的4.8%;抑制率20.0%~29.9%的菌株共13个,占供试菌株的12.4%;抑制率10.0%~19.9%的菌株共45个,占供试菌株的42.9%;抑制率0%~9.9%的菌株共42个,占供试菌株的40.0%。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对P3.9生防木霉菌株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下,82.9%的供试菌株抑制率在0%~19.9%之间。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不影响P3.9生防木霉菌株在枇杷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979.
以西藏林芝地区温室盆栽的喜马拉雅紫茉莉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CK:0 g/kg、N1:0.4 g/kg、N2:0.8 g/kg、N3:1.2 g/kg)处理对喜马拉雅紫茉莉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开花期后测定其形态特征(叶面积、株高、分蘖数、单叶数量、植株基部直径)、生物量、叶绿素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计算喜马拉雅紫茉莉根冠比、根生物量比、水分利用效率(WUE)、羧化效率(CE)的瞬时值。结果表明,喜马拉雅紫茉莉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下降;而株高、单叶数量、分蘖数、总生物量在施氮量为0~0.8 g/kg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为1.2 g/kg时则显著下降;植株基部直径、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氮量,Pn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Tr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在施氮量为0~0.8 g/kg时随施氮量的增加盆栽苗光合作用性能增强,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氮量为1.2 g/kg时,喜马拉雅紫茉莉的光合日进程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这说明适当施加氮肥可以促进喜马拉雅紫茉莉地上部分的生长及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980.
在室内栽培条件下,观察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对蔬菜上海青造成的胁迫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上海青应对毒死蜱胁迫的影响。测定结果显示:喷施91.2、182.4、273.6mg/L的毒死蜱后,短期内(2~4d)上海青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到抑制,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有所升高,且伴随POD活性升高的还有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增加,表明毒死蜱在喷施后短期内对上海青具有一定的胁迫;高浓度外源水杨酸可缓解毒死蜱对上海青SOD和CAT的直接抑制,使SOD和CAT活性增强,但对POD活性和MDA、Pro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外源水杨酸可部分缓解毒死蜱对上海青的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