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90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1130篇
林业   1681篇
农学   1664篇
基础科学   529篇
  2377篇
综合类   10909篇
农作物   1399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1284篇
园艺   2400篇
植物保护   693篇
  2024年   222篇
  2023年   708篇
  2022年   820篇
  2021年   832篇
  2020年   735篇
  2019年   747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686篇
  2016年   658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1051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311篇
  2011年   1263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224篇
  2008年   1214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944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616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65年   12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8篇
  195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目的]为明确枣棉间作模式下不同施氮量对棉花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0、150、300、450、600、750 kg/hm26种施氮水平对枣树‖棉花模式中棉花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动态。[结果]300和450 kg/hm2施氮量能显著增加蕾期、花期和吐絮期微生物总数量。细菌和放线菌在整个生育期中蕾期数量最少,铃期和花期较高,吐絮期次之。真菌数量各个时期变化不大。适宜施氮量能增加铃期枣棉间作交际行棉花根际土微生物数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枣棉间作系统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2.
溧水区和凤镇油菜种植面积较大,油菜在农民增收中占有较大比重,而油菜特别是杂交油菜生长对硼营养比较敏感,硼营养缺乏会导致油菜“花而不实”、返花和不结实等现象,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是通过使用不同用量硼肥基施,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硼肥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农户合理施用硼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硼肥用量的增加,秦优10号油菜植株有效分枝点、单株角果数、单角粒数、单株有效分枝数等经济性状表现均优于对照,增产效果随硼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硼肥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油菜产量开始下降,并产生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963.
水分、氮素是花生生产所必须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可以进行人工控制和管理的。水、氮与作物产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为水氮协同效应,适量节约用水量和减少施氮量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水氮协同效应,实现水氮利用效率双赢,是当前农业水氮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根系活力则是反映植株吸收功能的综合指标。其功能发挥与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4.
在2010年13号台风“鲇鱼”发生后,通过对桉树无性系DH-3229倒伏植株的根系以及对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生长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期苗木的根系扭曲生长或窝根的形成是导致桉树植株风害倒伏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选择轻基质容器苗以及适时定植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避免幼苗的窝根,从而减轻植株风害倒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6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水平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对甘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肥效.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对甘草生物量有明显肥效,不同处理的肥效对比为:偏高肥水平(尿素140 kg/hm2、过磷酸钙200 kg/hm2、硫酸钾160 kg/hm2)>中肥水平(尿素70 kg/hm2、过磷酸钙100 kg/hm2、硫酸钾80 kg/hm2)>高肥水平(尿素280 kg/hm2、过磷酸钙400 kg/hm2、硫酸钾320 kg/hm2)≥低肥水平(尿素35 kg/hm2、过磷酸钙50 kg/hm2、硫酸钾40 kg/hm2)>对照(CK).所有指标在中肥水平处理和偏高肥水平处理中增加相对最为明显,比 CK 增加的比例为:株高74.43%和66.32%,茎干重55.43%和51.09%,复叶数100%和90.9%,叶干重88.11%和74.13%,根长8.64%和6.93%,根直径24.17%和23.63%,根干重21.47%和20.02%,根冠比48.15%和44.44%.  相似文献   
966.
在种苗智能化系统调控下探讨莲雾插穗、基质、促根剂等3 种因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化及半木质化枝梢带叶插穗其成活率高、根系性状好于落叶枝梢插穗;泥炭土基质的插穗根条数显著地高于沙基质,根生长量亦明显地高于沙及珍珠岩基质;IBA、NAA、IAA 等3 种促根剂中以IBA 种类效果较好,其中IBA500×10^-6处理对插穗成活率提高及根条数增加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67.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拔节期不同测墒补灌量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构成因子、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和施氮量3×3完全均衡方案和裂区设计,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拔节期60%(W1)、70%(W2)和80%(W3),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施纯氮0 kg/hm2(N0)、195 kg/hm2(N195)和255 kg/hm2(N255),以周麦18为供试材料。[结果]拔节期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植株氮素积累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补灌量和施氮量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植株氮积累量的交互效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氮处理组合中,以W2N195产量最高,而以W1N255产量最低。[结论]随着补灌量的增加,相应地降低氮肥用量有利于增加穗数、穗粒数、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降低施氮对千粒重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68.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葡萄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1,2,4,5mmol·L-1)SA分别于花后30、60、70和90d浸果5min,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Vc)的含量。结果表明,1mmol·L-1、2mmol·L-1水杨酸浸果后,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在花后90天分别升高了18.38%和14.23%,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5mmol·L-1水杨酸浸果后花后90天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5%,但差异不显著;Vc含量在花后60d含量最高,其中2mmol·L-1浸果后效果最明显,升高了23.07%,差异显著。1mmol·L-1的水杨酸分别于花后30d,60d浸果有利于果实内在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9.
吕保玉  白海强  何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7):1979-1981,1984
[目的]为了研究在2种不同镉浓度的农田上蕹菜Cd-PSC和non-Cd-PSC 2个品种根际土壤酶和微生物的特征。[方法]采用自制根箱试验。[结果]蕹菜根际土壤5种酶(脲酶、转化酶、酸碱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和三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P0.01)。在同一土壤上,蕹菜品种间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存在基因型差异(P0.05);在2种土壤上,脲酶、转化酶、蛋白酶在2个品种间表现不一致,而酸碱磷酸酶则一直表现为Cd-PSC的根际酶活性小于non-Cd-PSC的活性。[结论]Cd-PSC的根系细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小于non-Cd-PSC的根系土壤中的数量(P0.01),而真菌数量显著大于non-Cd-PSC的数量(P0.05)。  相似文献   
970.
[目的]研究民族药维药小茴香根的质量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对中药材小茴香根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重金属进行测定,并按附录方法对中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定,寻找小茴香根在显微镜下的最常见的特征性细胞.[结果]中药材小茴香根的质量标准含水量以不得超过9.00%为宜;总灰分不得高于10.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2.50%为宜;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30.0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45.00%为宜;冷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13.00%,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20.00%为宜.[结论]该试验结果为建立维药小茴香根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