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6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林业   251篇
农学   213篇
基础科学   315篇
  1402篇
综合类   2263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230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604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456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乡村振兴和耕地利用转型的相互关系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广西14个地级市2009~2018年的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广西耕地利用综合转型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存在一定的空间不均衡性;空间转型提升幅度不明显,高值区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功能转型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变化特征。(2)数量变化、结构转换、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障碍度呈下降趋势,生产功能障碍度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土地复垦率、地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成为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82.
以贵港市为例,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选取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18个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贵港市及其各县区进行了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定量评估。得出结论:2009~2016年贵港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上升,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得到缓解;前期影响贵港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是土地经济环境子系统,后期土地自然环境子系统障碍度增大,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贵港市各县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走向与贵港市一致,但发展状况差异明显,差距逐渐增大;2009和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最好的分别是港南区和覃塘区,最差均为港北区。最后,基于贵港市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利用江苏省14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xcel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了江苏省近30年单季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近30年来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的总冷害次数达155次,其中轻度冷害109次,中度冷害28次,重度冷害18次,以轻度冷害为主;在时间尺度上,以20世纪80年代冷害频次最多,之后20年呈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除轻度冷害在20世纪80年代呈"北少南多"的特征外,中等冷害及重度冷害在30年里多呈"北多南少"的特征;江苏省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累计低温对产量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综合来看,近30年来江苏省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危险性较小,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4.
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差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中部地区2010~2016年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运用GeoDa空间分析软件、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其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和土地利用效率。研究表明:(1)中部地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差异在不断扩大,但群组间差距在不断缩小;(2)中部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高值聚集主要在长株潭城市群周边,低值聚集主要在安徽省和河南省交界处以及江西省与安徽省交界处;(3)土地投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最为显著,科技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的解释力较弱。在研究期内中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其土地经济密度和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人口流失和科技水平滞后是制约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为分析HSC70互作蛋白(HSC70 interacting protein,简称HIP)基因在黏虫生殖中的潜在作用,采用RT-PCR的方法从黏虫中克隆1个HIP同源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黏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6龄、蛹和4日龄雌虫)和4日龄雌虫不同组织[头(无触角)、胸、触角、翅、中肠、脂肪体和卵巢]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HIP序列全长为1 215 bp,命名为MsHIP。MsHIP编码405个氨基酸(aa),预测的分子量为44.04 ku。序列分析表明,MsHIP具有定义HIP的3个保守结构域,即N-端二聚体结构域,3个TPR结构域和C-端U-box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黏虫HIP与棉铃虫H.armigera HIP亲缘关系最近。时空表达分析表明,MsHIP在所有发育阶段均表达,并在4日龄雌成虫中的表达量水平最高,其表达量是对照的45.28倍;MsHIP 4日龄雌虫各组织中均表达,其中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脂肪体次之,其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18.55倍和13.58倍,表明MsHIP在黏虫的生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根据迄今为止有记载的1987-2019年山西省畜牧业统计年鉴数据,从畜禽养殖数量规模及产污情况等方面简述山西省畜禽养殖业近年来的发展,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其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山西省不同种类畜禽养殖粪尿养分时空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 表明,近30 a来,山西省畜禽养殖规模整体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分为1987-1996年全面发展期、1997-2006年结构调整期、2007-2014年发展方式转变期和2015年之后恢复增长期这4个时期;2007-2019年间,空间上由原来的南北高中间少变化为各地市分布均匀,太原市、阳泉市畜牧业不发达,畜禽养殖规模整体较小;将牛、家禽的养殖数量折算为猪当量后,山西省近30 a来牛的占比呈下降趋势,从63.8%降至31.4%,猪、家禽占比呈缓慢上升趋势;1987-2006年间,山西省畜禽养殖粪尿产生量年均达到3000.47万t,2007-2019年间,年均仅为2030.79万t,且近30 a来牛粪产生量最大;全省畜禽粪尿中COD、BOD、NH3-N、TN、TP含量年际变化趋势同畜禽养殖规模相似,全省畜禽粪尿中COD产生量均保持最高,年平均产生量64.3万t,占污染物产生总量的45.3%;TP产生量最低,平均仅占总量的2.5%;太原市、阳泉市由于畜牧业不发达,畜禽粪尿中养分产生量最低.运城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时应侧重生猪和家禽的养殖总量及粪污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7.
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污染物,探索PM2.5污染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特征对空气污染的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8年陕西省县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PM2.5污染的时空演化态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陕西省PM2.5浓度年均值经历了前期小幅波动下降、中期急剧上升、后期大幅波动下降的倒“N型”波动变化过程,2011年是PM2.5浓度年均值波动变化的重要“拐点”;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一级浓度限值(15μg/m3)的低污染县(区)占比较少且变化不稳定,15~35μg/m3(二级浓度限值)比例有所增加,35~70μg/m3的比例持续减少,反映大多数县(区)未来的PM2.5污染将逐步控制在二级浓度限值以下,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在空间分布上,PM2.5浓度年均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PM2.5浓...  相似文献   
88.
张宇  赵姚阳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67-73+105
基于Landsat TM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景观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2000—2018年农村居民点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农村居民点扩张的驱动因子和驱动模式。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村居民点规模不断扩大,扩张速率呈波动下降趋势,2000—2005年扩张速率最快,为0.71%,2015—2018年扩张速率最低,为0.38%。(2)从农村居民点转移情况来看,2000—2018年共有2 853.76 km2其他类型土地转为农村居民点,其中87.9%来自耕地;农村居民点转出1 769.00 km2,其中66.5%转为城镇工矿用地,29.1%转为耕地。(3)从扩张程度看,2000—2018年农村居民点的扩张程度表现为苏北>苏南>苏中。其中扩张面积最大的是盐城、苏州、南通,均超过100 km2,最小的是徐州,扩张面积为18.21 km2。(4)从空间分布格局看,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呈现出"多核心"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异显著;农村居民点斑块...  相似文献   
89.
尹源  范雪松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92-94,153
以Landsat遥感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NDWI)对达里诺尔湖水体进行识别和提取,使该区域形成长时间监测,研究1990—2019年达里诺尔湖的时空变化,并通过气象数据探讨水体面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1990—2019年水体面积呈波浪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自2000年后,达里诺尔湖水体面积逐渐减少,20年间共减少41.82 km2;在湖体东北方向减少幅度最大,共减少19.89 km2。达里诺尔湖水体面积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0.
利用MODIS NDVI月平均数据及湖南省标准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湖南省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对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植被每年3月进入生长季,9月结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率为0.59%/a;湖南省89.16%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仅1.29%的区域呈下降趋势。植被覆盖度减少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沙、岳阳等城市的周边地区;气温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