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59篇 |
免费 | 904篇 |
国内免费 | 14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46篇 |
农学 | 1372篇 |
基础科学 | 691篇 |
1144篇 | |
综合类 | 13924篇 |
农作物 | 1093篇 |
水产渔业 | 1206篇 |
畜牧兽医 | 6423篇 |
园艺 | 3079篇 |
植物保护 | 30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1篇 |
2023年 | 955篇 |
2022年 | 1266篇 |
2021年 | 1254篇 |
2020年 | 1033篇 |
2019年 | 1157篇 |
2018年 | 635篇 |
2017年 | 893篇 |
2016年 | 1122篇 |
2015年 | 1222篇 |
2014年 | 1620篇 |
2013年 | 1372篇 |
2012年 | 1898篇 |
2011年 | 1954篇 |
2010年 | 1714篇 |
2009年 | 1657篇 |
2008年 | 1630篇 |
2007年 | 1404篇 |
2006年 | 1287篇 |
2005年 | 1193篇 |
2004年 | 970篇 |
2003年 | 888篇 |
2002年 | 750篇 |
2001年 | 693篇 |
2000年 | 613篇 |
1999年 | 516篇 |
1998年 | 465篇 |
1997年 | 404篇 |
1996年 | 377篇 |
1995年 | 367篇 |
1994年 | 364篇 |
1993年 | 269篇 |
1992年 | 306篇 |
1991年 | 277篇 |
1990年 | 232篇 |
1989年 | 228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8篇 |
1955年 | 16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治理及其田间抗药菌株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田间抗药性水平发展态势,于轮换用药前后,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河北、山西、河南3省葡萄主要种植区11个葡萄园试验地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田间采集的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抗药的菌株其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不同地区轮换用药后,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水平变化态势因用药流程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或混合用药进行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治理时,需制定合理的施药流程,并根据抗药性治理的效果不断完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12.
为了提高生防菌的防病效果及其稳定性,本研究以黄瓜根结线虫病为靶标病害,对淡紫紫孢菌(原名为淡紫拟青霉)YES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混和使用的防病效果进行了评价。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两菌株相容性较好,在马铃薯和黄瓜根际分泌物培养基上无拮抗作用;通过测定两菌株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性及其无菌发酵滤液对2龄幼虫致死作用,确定YES菌株孢子悬浮液(2×106孢子/m L)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作用(51.0%)显著高于菌株67-1(44.0%);而菌株67-1代谢产物48 h后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率(100%)高于菌株YES(77.4%)。土壤中2龄幼虫接种量为1000线虫/100 g土时,将菌剂YES和67-1单独或混和加入育苗基质中(终浓度为106孢子/g基质)并在移栽时穴施50 g菌剂(106孢子/g),结果表明两菌株单独使用和混和使用的防治效果接近,在20%~30%左右;根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两菌株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土壤中线虫卵密度为398卵/100 g干土时,菌剂YES和67-1混和使用可显著抑制黄瓜根系上根结的形成,防病效果为63.7%,显著高于两菌剂单独使用的防效33.0%和41.3%。两菌株之间表现为累加效应。上述结果表明,两个主要作用机理不同的生防菌混和使用可以延缓根结线虫的侵染,提高防病效果。但土壤中线虫虫态和密度影响依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判定生防菌之间的相容性。该结果对杀线虫复合生防菌剂的研制及使用技术改进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13.
914.
915.
利用黄瓜枯萎菌粗毒素胁迫黄瓜种子及幼苗,研究毒素对黄瓜胚根、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毒素处理下,抗病品种春秋1号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低于感病品种新优1号,而胚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多于新优1号;在高浓度毒素处理下,2个品种的相关指标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16.
采用基于LC/Q-TOF 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的胞外代谢物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标志物,并采用PCA数据处理方法对不同致病性菌株进行分类,建立致病性的PLS-DA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从代谢水平上区分野生型强致病力菌株、野生型无致病力菌株以及强致病力菌株经Tn-5转座子插入导致致病力丧失的人工致弱突变菌株。对代谢标志物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无致病力菌株和Tn-5致弱菌株中,有12种代谢标志物与强致病力菌株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C≥2),并表现出相同的丰度变化趋势,预示着这些代谢标志物可能与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917.
春季气温低,平菇菌丝生长慢,采取增加石灰用量、直接装袋、增加接种量、多孔 通氧、码堆发菌、提高棚温、定期倒垛等措施,可以保证发菌成功。菌丝20天长满菌袋,1个月现蕾,35天可采收鲜菇上市。 相似文献
918.
919.
小麦残秆和土壤中雪霉叶枯病越夏菌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3年利用系统分离和接种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在病残体和土壤中的越夏情况。病田土壤表面和20cm耕层内的小麦残秆在弃置5 ̄7个月后都可分离出病菌,用残秆接种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用UGA选择性培养基平板涂布法,由麦收后5个月的病田0 ̄20cm耕层土壤中直接分离出病原菌,其密度为每克土壤1200 ̄3206个菌落形成单位。用病田土壤接种亦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小麦 相似文献
920.
[目的]探讨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以活菌数和芽孢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对DN-1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DN-1最适培养基配比为:15%稻壳,40%玉米粉,20%马铃薯,10%茶渣饼,15%水,0.1%磷酸氢二钾和0.2%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初始pH 6.5~7.0,接种量10%。优化后菌株DN-1活菌数、芽孢率分别达26.3亿/g、92%。[结论]试验结果为DN-1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