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6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12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0篇 |
农学 | 268篇 |
基础科学 | 14篇 |
73篇 | |
综合类 | 1651篇 |
农作物 | 169篇 |
水产渔业 | 44篇 |
畜牧兽医 | 396篇 |
园艺 | 207篇 |
植物保护 | 5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162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81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找出温室内地温变化特点及其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温室内作物栽培管理及温室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类型温室大棚内地下5㎝、10㎝、15㎝、20㎝四种不同深度浅层土壤温度及温室中地上20㎝、50㎝、150㎝三种不同高度空气温度进行多点同步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温度最高或最低出现的时间逐渐延迟;同时,表层土壤温度变幅远大于深层,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温的变幅将迅速变小;地温与气温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52.
5%五氟磺草胺·丙草胺颗粒剂防除水稻直播田一年生杂草,5%五氟磺草胺·丙草胺颗粒剂直接撒施.适宜施药时期:播前3天施药.使用方法:将地整平耙细保水、排水播种,在播前3天施药;施药方法为直接撒施,施药前保持水层3-5厘米;用量为有效成分375-675克/公顷. 相似文献
53.
54.
55.
库尔勒香梨具有树势强健、干性强、顶端优势明显、新梢生长速度快、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等特性,夏季修剪工作量较大,且不易掌握和控制新梢粗度。为抑制枝条的旺长,培养健壮结果枝组,农二师三十三团林园一连连续2年在库尔勒香梨树生长季节喷施缩节胺。试验结果表明,在库尔勒香梨生长季节喷缩节胺,不仅有效控制了新梢生长,而且对旺香梨树的生长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培养的结果枝组相对健壮、紧凑。1使用方法缩节胺(DPC)是一种新型内吸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于调节棉花生长,能起到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根系活力、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抑制茎叶旺长…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近年来,由病原菌Pilidium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是一种在中国发生严重的新病害。作者在2015年至2017年间,从北京市昌平区、山东省诸城市和湖南省娄底市采集有症状的草莓样品共90株,每地30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及系统发育分析,其中26株分离物被鉴定为P. lythri, 并且山东和湖南系首次发现由P.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鉴于目前中国还没有登记用于防治草莓褐色叶斑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26株P. lythri菌株对8种常用杀菌剂和1种新型杀菌剂双苯菌胺(SYP-14288)的敏感性。结果表明:SYP-14288对P. lythr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0.33 ± 0.06) μg/mL,可将其作为防治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首选药剂;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百菌清和腈菌唑对P. lythri的平均EC50值在3.92~72.58 μg/mL之间,其中菌株对嘧菌酯和代森锰锌的敏感性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由P.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60.
氟啶胺胁迫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氟啶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氟啶胺浓度越大,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显著.不同浓度氟啶胺胁迫下土壤过氧化氢酶酶促反应的Km值和Vmax值发生改变.在100 mg/kg氟啶胺胁迫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最小,而CK中过氧化氢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最大.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复杂,高浓度(100、1 000 mg/kg)氟啶胺胁迫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低浓度(1、5、10、50 mg/kg)氟啶胺胁迫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其中50 mg/kg氟啶胺胁迫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最大,307 K下酶活性最大,为1.277 3 mL/kg,277 K下酶活性最小,为1.085 6 mg/k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