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5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829篇
林业   391篇
农学   754篇
基础科学   156篇
  570篇
综合类   4294篇
农作物   395篇
水产渔业   406篇
畜牧兽医   3084篇
园艺   486篇
植物保护   464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499篇
  2012年   753篇
  2011年   852篇
  2010年   815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626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深入研究牛流行热病毒(BEFV)编码的α3非结构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研发新型BEFV疫苗和诊断试剂上的应用,本研究对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BEFV采用RT-PCR法对其α3基因进行扩增;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用ProtParam和抗原表位分析生物信息学软件研究α3蛋白的亲水性、优势抗原表位区...  相似文献   
72.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及其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利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兔体接种试验等方法,对安徽省临诊病例中疑似PRV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检测及PRV分离鉴定,并通过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gB、gC、gD)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临诊病例中共分离鉴定15株PRV;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均与2011年后国内PRV变异株同源性较高;与2011年前国内PRV经典株序列比对,PRV分离株gE、gB、gC及gD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一致性替换、插入或缺失,且gE、gC基因多位点突变位于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本研究分离的15株PRV均为变异株,变异株已成为安徽省主要的流行毒株。15株PRV分离株的gI、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而gE、gC蛋白抗原表位区...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采自甘肃甘南藏区的16株野生羊肚菌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鉴定得知,16株供试羊肚菌共归纳为5种,分别为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粗腿羊肚菌(Morchella crapssipes)和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根据采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的分子进化树得知,2种分子进化树拓扑结构相似,并且Bootstrap验证显示,系统发育树各分支都有很高的支持率,说明其系统关系有很高的可信度。结果可为该地区羊肚菌(Morchella spp.)的系统分类提供较为准确的分子性状依据。  相似文献   
74.
由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性变种侵染引起的猕猴桃溃疡病严重影响了各地猕猴桃的生长,为明确鄂西北猕猴桃溃疡病病原形态及生物型,筛选合适的杀菌剂,探索避雨栽培对其病害的控制效果,为防治病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及生物型,使用抑菌圈法筛选15种杀菌剂对其抑制效果,调查避雨栽培和露天不同情况下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形态特征、16S rDNA及特异性引物鉴定到的菌株K-2为Psa,生物型为biovar 3。室内毒力测试筛选到7种药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抑制效果,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58.06%,通过在避雨栽培下施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效果高达83.87%,说明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溃疡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5.
碱性土壤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和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接从广西南宁市凤凰纸业排污沟碱性土壤样品中抽提和分离纯化混合基因组DNA,所获得DNA的产量为每克土壤样品10~30pg。采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1酶处理后,构建了以pGEM-3Zf( )为载体的DNA部分文库。文库的容量为23650个转化子。外源片段DNA平均大小为3.2kb。建库效率为每克环境样品获得6000个左右的含1~15kb外源随机插入片段的克隆。通过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对从文库随机词取的16个转化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13个外源插入片段包含序列尚未确定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76.
地形、生物气候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开展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土壤碳循环过程与陆地碳库的精确预测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位于祁连山中段的阴、阳坡地形序列土壤,分析了不同坡向间以及同一坡向内随海拔高度变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阴、阳坡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但阳坡下降的速率(66%~91%)明显高于阴坡(31%~77%);阴坡土壤中碳酸钙基本淋失,通体无机碳含量较低(5.0 g kg-1),阳坡B层土壤无机碳含量是A层的2倍,表现为明显富集。阴坡和阳坡1 m土体总碳密度相当(分别为16.1~33.9 kg m-2和11.8~32.8 kg m-2),其中,阴坡以有机碳为主(占总碳密度的82%~99%),而阳坡有机碳和无机碳密度变化均较大(分别占总碳密度的27%~81%和19%~73%)。因此,坡向是影响高寒山区土壤碳垂直分布和组成的重要因素。此外,降雨量和植被类型对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也具有重要影响:降雨量每增加1 mm,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0.4 g kg-1,而淀积层(40~80 cm)土壤无机碳含量下降0.2 g kg-1;植被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富集程度。本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寒山区土壤碳循环及其碳库预测应充分考虑微地形对坡面尺度下土壤碳垂直分布、碳库组成和空间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中间锦鸡儿fad2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酸去饱和酶FAD2(fatty acid desaturase 2)在油酸中引第二个双键生成亚油酸,是负责植物体内产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第一步关键酶.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以中间锦鸡儿未成熟种子为材料,克隆了三个fad2基因(分别命名为fad2-2A、fad2-1A和fad2-1B).将这三个基因与汪阳东从中间锦鸡儿枝叶中克隆的fad2-2B(CaFAD2基因,GenBank登录号AY957394)一起进行了序列比对和分析.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fad2-1A与fad2-1B同源性很高,fad2-1A编码的前283个氨基酸与fad2-1B的同源性高达98.9%,fad2-2B与fad2-1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低,只有64.7%.这四个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分工、调控方式打下了基础,为实现对锦鸡儿属植物脂肪酸成分直接、精确调控提供了保证,也是从一个物种中克隆四个fad2基因的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78.
根据GeneBank(U37518)中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的cDNA序列,设计扩增引物。采用RT-PCR从人胎盘中扩增出TRAIL基因的全长cDNA。产物纯化后连至pGEM-TEasy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地克隆了TRAIL基因的1039bp全长cDNA。  相似文献   
79.
9个地方绵羊品种mtDNA D-loop高变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9个绵羊品种的103个个体mtDNA D-loop高变区(763 b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序列长度范围为522~683 bp,可归为21种分子类型,各分子类型在绵羊品种间分布趋于一致,不存在特异性,而在品种内却存在异质性;绵羊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变异主要是由于75 bp基元重复序列重复次数的不同(2、3或4个)和少数碱基的插入或缺失造成的;103个个体mtDNA D-loop区序列中A T碱基组成比例(64.7%)明显高于G C碱基组成比例(35.3%),说明了绵羊mtDNA D-loop区是A、T碱基富集区,且为高突变区,碱基突变类型包括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且碱基转换频率远高于碱基颠换频率.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乳粉中添加益生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建立乳粉中发酵乳杆菌CECT5716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以缓冲蛋白胨水为稀释液进行10 倍系列稀释后,采用MRS平板涂布法,(36±1) ℃厌氧培养(48±2) h后,乳粉中发酵乳杆菌可准确计数,且能与乳粉中添加的双歧杆菌属细菌明显区分;该方法较GB 478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方法更适合发酵乳杆菌计数,具有区分度高、培养时间短、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的优点;该方法增加了菌株16S rDNA序列测定,以进一步对发酵乳杆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对20 份自制样品进行检测评价,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与国标方法的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P=0.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