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9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135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8篇 | |
综合类 | 542篇 |
农作物 | 195篇 |
畜牧兽医 | 15篇 |
园艺 | 75篇 |
植物保护 | 1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为了解云南咖啡主产区锈菌生理小种类型和地理分布,利用19个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采用人工活体接种的方法,对采自云南15个县(市)的58份锈菌样本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2个小种,分别为Ⅰ(v2,v5)、Ⅱ(v5)、Ⅷ(v2,v3,v5)、XVII(v1,v2,v5)、XXIV(v2,v4,v5)、XXXIII(v5,v7或v5,v7,v9)、XXXIV(v2,v5,v7或v2,v5,v7,v9)、XXXV(v2,v4,v5,v7,v9)、XXXVII(v2,v5,v6,v7,v9)、XXXIX(v2,v4,v5,v6,v7,v8,v9)、XLI(v2,v5,v8)和XLII(v2,v5,v7,v8或v2,v5,v7,v8,v9)。其中,XVII、XXIV、XXXV和XXXIX号生理小种为云南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3.
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致病真菌T、C与O三个生理小种孢子和菌丝的表面结构,发现在生理小种间,孢子、菌丝的大小,表面形态结构,产孢量等存在着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74.
75.
76.
冬小麦抗旱新品种花940花940小麦是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冬小麦新品种。1996年4月3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花940在1992年省旱地区试,平均产量52935kg/hm2,居第1位。1993年省旱地区试比对照平…… 相似文献
77.
为了阐明不同抗性香蕉种质对枯萎病4号小种(Foc4)侵染的反应机制,本研究从香蕉中克隆到两个与病程相关的基因,类甜蛋白基因(Ma TLP)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Ma BGLU)。对枯萎病菌侵染后Ma TLP和Ma BGLU转录水平进行实时荧光定理PCR实验分析,结果显示:Ma TLP和Ma BGLU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病原菌侵染后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尤其在病原菌侵染后51 h,Ma TLP在抗性种质FHIA-25和GCTCV-119中的绝对表达量远远高于在感病种质巴西蕉中的表达量,表明其在香蕉与病原菌互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抗性种质Rose中,Ma TLP和Ma BGLU的表达水平远低于在感病种质巴西蕉中的表达量,并且机械损伤与病原菌处理间,基因的表达量相差不大,说明其存在不同的抗性机制。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的香蕉种质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性机制,可为进行香蕉与枯萎病特异互作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侵染大豆根系诱导表达的c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一种土传的专性内寄生线虫。SCN的二龄幼虫侵入到大豆幼嫩的根组织中,导致大豆根内的细胞变形并与之形成“合胞体”。合胞体在形态上和生理上的变化是SCN直接诱导大豆基因表达的结果。本研究以高抗SCN的灰布支黑豆为材料,用大豆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直接接种大豆的根系,应用DDRT—PCR技术及RDB(Reversedot—blotting)杂交鉴定,获得6个阳性cDNA克隆,分别是SCN侵染后5天的A32克隆(GenBank登录号为B1173978);侵染后10天的B12克隆(GenBank登录号为B1173979)、B71克隆(GenBank登录号为B1173980);侵染后15天的Cll克隆(GenBank登录号为B1173981)、CPl2(GenBank登录号为B1173982)克隆和CP32克隆(GenBank登录号为B1173983)。序列的同源比较表明,6个cDNA均与Shoemaker构建的大豆基因表达库中的cDNA序列有非常高的同源性,证明这些cDNA是大豆基因表达的产物。其中A32克隆的序列与控制拟南芥下胚轴生长的MYB转录因子、营养元素缺失诱导的番茄根的表达文库中的一个cDNA及番茄抗假单胞杆菌表达文库中的一个cDNA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79.
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对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进行灰斑病生理小种水平上的抗性鉴定,10个生理小种对主栽品种的致病率在37.5%~85%之间,最高为6号生理小种。主栽品种中,有的只具有单一的专化抗性,有的则可以分别抵抗几个甚至全部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抗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共5个,占主栽品种总数的25%,感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共6个,占主栽品种总数的3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