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03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32篇
  125篇
综合类   606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172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3 毫秒
31.
辽河三角洲泥质海岸防护林小气候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与梯度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辽河三角洲典型泥质海岸的片状防护林和单片防护林带的风速、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片状林带透风系数为0.26,属于疏透结构,在林带背风区1H-5H(H为树高)范围内风速降低最明显,降低幅度为38.51%~57.25%,10H-20H范围内比较缓和,风速降低8.19%~20.57%,林内风速平均比林外对照降低62.86%;单林带1H-5H风速平均降幅为41.54%~59.53%,10H-20H平均降幅为9.26%~16.14%。林内各层土壤温度比林外低,日平均空气湿度林内比林外高30.6%,日平均光照强度林内比林外降低40.4%。单片、片状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为20H;片状海防林带具有改善森林小气候的功能,能够增加林带内空气湿度,降低光照强度,调控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32.
吴烨  霍文  何清  金莉莉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75-82,88
[目的]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然沙面与人工绿地不同季节局地气候差异性研究,通过观测数据的解析,反映出沙漠与绿地区之间小气候变化的互馈机制,为沙漠区域人工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流动沙丘—人工绿地不同下垫面4个气象站的同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自然沙面与人工绿地的小气候特征差异,初步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沙漠区对气温的升降速率响应快,绿洲区对气温的变化幅度响应显著;四季在增温时段绿洲相对于沙漠属冷岛,降温时段属热岛;夏季比湿最大,冬季最小,绿洲区相对于沙漠区在秋季湿岛效应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春、夏、秋季凌晨至日出时段,绿洲上游边界呈现湿岛效应特征,绿洲下游边界四季全天均表现为湿岛效应;沙漠区域风速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早于绿洲区,风速变化范围沙漠区最大,绿洲区最小,在春、夏季,绿洲核心区风速递减率大于绿洲上游边界。[结论]下垫面的差异对小气候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绿洲区存在较强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  相似文献   
33.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棉田小气候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2008年在南疆阿克苏试验点,通过大田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下(9.0、13.5、18、22.5、27.0万株/hm2)棉田群体冠层不同层次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水分等要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密度范围内,棉花的株高在55~75cm,并且随密度增加株高降低;而茎粗、株宽、叶宽、果枝数等也有类似趋势。花期和吐絮期,棉花宽窄行的冠层空气温度均较高,最高均超过了31℃,并随当日时间先升后降,窄行温度高于宽行,冠层40cm处高于20cm处。相对湿度符合开口向上抛物线模型,花期较高且变化较小,中午时段最低只有40%,比见絮期高10个百分点以上;各处理以中间密度的相对湿度最为稳定,变化最小。土壤水分方面,密度小的处理地表蒸发严重,密度大的叶片蒸腾较多,因此,密度适中的处理土壤水分保持较好,变化范围较小。土壤15cm处地温,前期密度大的处理地温较高,中期受叶片遮荫影响而下降,但后期高密度处理温度又会升高,不过处理间差异不大,最高相差不过1℃。  相似文献   
34.
新疆于田县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OBO小气候观测仪对新疆于田县荒漠、交错带、绿洲3个下垫面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地温及蒸发等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比分析了各小气候因子的时序变化及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于田县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参数呈现出梯度式递增或递减的趋势,由荒漠到绿洲,气温、风速、地温及蒸发力逐渐减小,相对湿度逐渐增加,其中,荒漠与交错带两下垫面的小气候因子特征值及变化趋势相似,并与绿洲小气候因子相差较大。例如荒漠与交错带气温相差0.98℃,而与绿洲却相差3.78℃;荒漠平均风速比交错带(1.55m/s)仅高出0.28m/s,却是绿洲的4倍。3下垫面各小气候因子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并且由于受到外界大气候环境的影响,各因子的时序变化及垂直变化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35.
对南靖县气候与野生铁皮石斛生长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得知南靖县基本具备铁皮石斛生长的气候条件。由于南靖县光照强、炎热的时间较长等因素,制约了铁皮石斛集约化种植。通过分析气象因素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对不利的气象条件,提出了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有针对性的小气候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6.
秸秆覆盖麦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试验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改变作物耗水规律。即前期能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后期则增强植株蒸腾,促进干物质积累,使农田耗水由物理过程向生物学过程转化,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盖期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覆盖效果不同,土壤含水量55%~70%的麦田覆盖效果最佳,覆盖时间以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停止生长时覆盖为宜。  相似文献   
37.
对长汀河田地区典型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对近地层有明显的降温、增湿、减小温度日较差和降低土壤温度的作用;2.不同坡向对气温日变化影响不明显,但对空气相对湿度、地面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较差、土壤温度影响较明显。3.治理时间越长,小气候环境的改善影响越大,对地面日最高温度、日较差和土壤温度这3个气象因子的改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8.
东海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常年水稻面积5.5万hm2以上,小麦面积7.5万hm2左右,其中,西部旱茬麦2.7万hm2,中东部稻茬麦4.7万hm2以上.近年来随着水稻偏迟熟品种的北移,小麦播期越来越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因此,稻棵套播麦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已达2.7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39.
<正>淳安县是浙江省第四大产茧县,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的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大力推广农桑系列新品种,以其产叶量高、叶质优的显著特点,赢得广大蚕农的欢迎,但随着大田连片新品种桑面积的不断增加,桑园小气候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使桑园新病虫种类增加,给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5年春季,桑花叶型卷叶病出现较大的面积为害,春叶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失,开始威胁到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随着以日光温室为主要形式的设施栽培技术的兴起以及神经网络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序列分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作为一种实现时间序列预测的有效工具,越来越多的神经网络技术开始应用在温室小气候预测技术中。按照神经网络的发展顺序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在温室小气候预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叙述,分别针对前馈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深度神经网络及混合神经网络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者对网络模型的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针对温室小气候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存在模型输入参数单一而无法考虑温室整体环境变化、模型结构单一导致鲁棒性不足以及模型可靠性检验方法不合适、深度模型难以实地部署的问题,提出建立混合模型、改进模型检验方式、优化深度模型网络结构等建议。以期为面向温室智能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