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83篇
农学   30篇
  5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消炎康搽剂由大黄、侧柏、黄柏(111)等中药组成,制剂中黄柏有清热、解毒等作用,为本方中君药。黄柏主要含有小檗碱Berberine,黄柏碱phelodend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和巴马亭phlmatine等。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菌...  相似文献   
62.
本实验以中药提取物小檗碱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实验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后分别选取2 MIC、1 MIC、0.5 MIC浓度小檗碱,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生长的抑制率,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2 MIC、1 MIC、0.5 MIC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μg/mL,2 MIC、1 MIC、0.5 MIC浓度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分别为77.14%、66.91%和55.55%,荧光定量PCR测得各组金葡菌Nuc基因的Ct值大小为Ct值(0.5 MIC)> Ct值(1.0 MIC)>Ct值(2 MIC),说明随着小檗碱浓度的增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增强,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本研究为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3.
以红果小檗种子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盐胁迫和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红果小檗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全光照、全黑暗及12h光照/12h黑暗3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红果小檗种子的萌发规律无显著差异,说明红果小檗种子在萌发期对光没有特殊要求,属于中光性种子;2)不同温度条件下,其萌发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以25℃时最高,说明25℃是红果小檗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且在萌发期较耐受低温,但不耐高温;3)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其萌发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随盐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低盐胁迫下与对照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红果小檗种子在萌发期对低盐有较强的耐受性,0.2 mol/L为红果小檗种子的半致死盐浓度;4)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其萌发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PEG浓度达到10%时,仍有60%以上的萌发率,说明红果小檗种子在发芽期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是一种较为耐旱的植物.  相似文献   
64.
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水华频发严重制约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优势种;中草药黄连的主要化感物质小檗碱(C20H18NO4)能够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具有环境友好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光照强度会影响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的抑杀效果。将铜绿微囊藻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8 d后重新接种至相同的初始密度,添加不同浓度小檗碱(2 mg/L和4 mg/L)后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6 d,通过分析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施药前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黑暗胁迫8 d后表现出超补偿生长效应;2 mg/L小檗碱不能有效抑杀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ETRmax、Yield’)均随培养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6 d时施药前黑暗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P<0.05);4 mg/L小檗碱能够有效抑藻,6 d时藻细胞全部死亡,且施药前黑暗处理组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趋势相同;黑暗胁迫诱导的超补偿生长效应不会影响高浓度(4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但会影响低浓度(2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  相似文献   
65.
李俊英  姚延祷 《作物研究》2011,25(2):157-159
以紫叶小檗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喷施灵对其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65 g/L植物喷施灵(处理1)对紫叶小檗株高生长量促进最显著;和喷施1.30 g/L植物喷施灵(处理2)一样均可有效促进紫叶小檗茎干增粗;喷施植物喷施灵可降低SOD、CAT酶的活性,而POD酶活性在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它处理相比,处理1在整个生长期丙二醛含量最低,细胞膜的透性最小,为最佳喷施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66.
喀什小檗果实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经典试管预试法结合圆形滤纸法,对喀什小檗果实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喀什小檗果实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其苷、皂苷、酚类、有机酸、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7.
黄檗植物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端  郭利伟  殷红  丰慧根  李延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40-10341
[目的]探索黄檗植物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黄檗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及薄层层析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对可能产生小檗碱的菌株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对培养后提取物采用KBr涂片法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并以氘代甲醇为溶剂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最后进行初步形态学分类。[结果]从黄檗中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BBH6可能产生小檗碱:通过扩大培养以及红外光谱检测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最终确定内生真菌BBH6能够产小檗碱;该菌株菌丝发达,分生孢子暗色,多细胞,由横纵隔膜分成砖格状,依据真菌形态分类法,该菌株应归属于真菌门的交链孢霉属。[结论]该研究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68.
为更好的掌握和保护贵州特有及珍稀植物资源,作者调查了贵州省小檗小檗属特有植物7种,分别为二色小檗(Berberis bicolor H. Léveillé)、毕节小檗(B. guizhouensis T. S. Ying)、平坝小檗(B. pingbaensis M. T. An)、永思小檗(B. tsienii T. S. Ying)、威宁小檗(B. weiningensis T. S. Ying)、梵净小檗(B. xanthoclada C. K. Schneider)和紫云小檗(B. ziyunensis Hsiao & Z. Y. Li),以及珍稀濒危植物1种,即二色小檗,该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建议优先保护;同时将粉叶小檗(B. pruinosa Franchet)和贵州小檗(B. cavaleriei H. Léveillé)移出贵州特有植物行列。文章描述了贵州小檗属特有和珍稀植物的保护价值及其分布产地,并整理出贵州省小檗小檗属植物新名录(共44种1变种),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小檗属植物的生物碱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研究结果表明,小檗属植物主要含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物质,常见类型为原小檗碱型及双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在药理活性方面,小檗属植物具消炎抗菌、降血压、降血糖、抗心律失常、抗癌等作用。  相似文献   
70.
报道四川小檗科(Berberidaceae)植物新记录种——洮河小檗(Berberis haoi T.S.Ying),其新的分布点为探讨洮河小檗的地理分布提供了新数据,这一新发现也丰富了四川省的生物多样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