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1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07篇
畜牧兽医   24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试验选用63头长白-大白杂交初产母猪,研究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早期胚胎存活和瘦素(leptin)、孕酮分泌及胚胎瘦素、瘦素受体(Ob-R)、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孕酮受体(PGR)、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配种后的母猪随机分到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组按2倍、1.2倍和0.6倍维持需要(分别记为2.0M、1.2M和0.6M)供给饲粮,妊娠12、25和35 d屠宰母猪收集血清和胚胎,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瘦素、孕酮水平,用RT-PCR方法研究目的基因在胚胎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①胚胎存活率,妊娠12、25和35 d时,1.2M组均显著高于2.0M组(P<0.05);1.2M组妊娠12 d时与0.6M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妊娠25、35 d高于0.6M组(P<0.05);②血清瘦素水平,妊娠12 d时,2.0M组显著高于1.2M组(P<0.05),极显著高于0.6M组(P<0.01);妊娠25和35 d时,2.0M组极显著高于1.2M和0.6M组(P<0.01);1.2M组极显著高于0.6M组(P<0.01).血清孕酮水平,妊娠12、25和35 d时,2.0M组极显著低于1.2M组和0.6M组(P<0.01),1.2M组和0.6M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营养水平对胚胎存活重要基因表达的影响,leptin和ob-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妊娠12、25和35 d时,2.0M组显著高于1.2M和0.6M组(P<0.05),而1.2M与0.6M组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12和25 d时,2.0M组胚胎STAT-3基因的相对表达极显著高于0.6M组(P<0.01);妊娠35 d时,2.0M和1.2M组极显著高于0.6M组(P<0.01).妊娠12、25和35 d时,2.0M组胚胎DNMT-1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0.6M组(P<0.05).妊娠12 d时,各水平组胚胎PGR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25 d时,0.6M组极显著高于2.0M组(P<0.01),显著高于1.2M组(P<0.05),妊娠35 d时,1.2M组极显著高于2.0M和0.6M组(P<0.01),0.6M组显著高于2.0M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妊娠35 d以内以中营养水平饲喂初产母猪具有较高的胚胎存活率.营养水平显著影响瘦素、孕酮的分泌及lep-tin等基因的表达,瘦素、孕酮分泌过高、过低均对胚胎发育不利,高水平饲喂及严重限饲引起胚胎中leptin、Ob-R、STAT-3、PGR、DNMT-1基因表达变化,降低胚胎存活率.  相似文献   
92.
精液稀释后,精子活力增强,存活时间延长,提高了受精率。现在种公鸡精液稀释应用还不普及,笔者结合我公司多年的生产实践,对该技术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3.
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与巨噬细胞极化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致病菌,虽无典型的毒力因子却有很强的致病力,且常导致慢性持续感染。布鲁氏菌病被列入世界上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之一,直接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布鲁氏菌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其发展了更高的策略逃逸宿主免疫细胞的杀伤,甚至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削弱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抗原递呈功能部分丧失,从而能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持续性感染。文章围绕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不同极化类型的巨噬细胞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相关炎症通路对机体炎症发展的作用;揭示了布鲁氏菌胞内生存不仅可适应持续感染期间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也可适应感染期间靶细胞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差异;证实了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免疫逃避和与宿主细胞代谢的相互作用起关键作用;解释了NF-κB通路是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亚型平衡状态的关键因素。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中持续感染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其免疫逃逸机制和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人工饲料饲养的甜菜夜蛾发育,蛹重,产卵与存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7±1℃,自然明暗比条件下,用大豆、小麦、酵母粉为主要原料配成的人工饲料饲养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历期为10-14d;蛹历期为6-9d;单头蛹重平均为97.97±1.76mg,范围为48-141mg。各代中,雌蛹重量高于雄蛹重量,蛹重有随从工谢增加而降低的现象。未交尾的雌蛾产卵前期延长,怀卵量与产卵量均明显少于正常交尾的雌蛾,但产卵期和存活天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5.
辣椒疫霉在土壤中的季节性变化和存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在上海市郊蔬菜土地壤中的季节性变化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在一年中季节性的种群数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最密切,土壤中多菌量出现的时间也是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25~28℃)出现的时间,也正值该地的夏,秋季节,P.capsici在土壤中主要分布的地表10cm的土层中,10cm以下土层的菌量较少,当土壤中存有P.capsic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 花粉粒受潮后, 室温下花粉粒存活时间, 柱头花粉粘着量以及多种授粉方式与受孕的关系。结果表明阴, 雨天自然受孕率低, 花粉粒受潮后完全丧失受孕能力, 室温下花粉粒可存活1天, 2天后受孕率为0, 柱头花粉粘着量多受孕率高, 反之受孕率低, 同花、同株异花、同品种(同株的无性系苗木)、异株间授粉不孕, 群体种异株间受孕率高达100% 。  相似文献   
97.
通过人工播种的方法,研究了四川大头茶在不同覆土厚度以及不同枯叶覆盖下种子萌发及幼苗发生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5cm,2cm和4cm在种覆土处理中,0.5cm覆土厚度情况下,幼苗发生及存活状况最好,不覆土或覆土过厚都不利于幼苗的发生及存活。枯叶主要通过改变幼苗发生的微环境而对处子萌发、幼苗发生及存活状况产生影响。撒播土表的种子较撒播枯叶表现的种子萌发情况好,随着枯叶覆盖层厚度的增加,幼苗发生数显著  相似文献   
98.
南美白对虾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快、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离水后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受到了众多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上海金山地区的白对虾养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推广面积已近二万多亩。它是水产养殖中主要产业,笔者对基地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前期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
罗晓霞  黄翔鹄  李长玲 《水产学报》2017,41(8):1276-1285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牟氏角毛藻对双齿许水蚤生长、存活和生殖的影响,并构建双齿许水蚤在不同食物浓度下的种群生命表。实验共设5个浓度组(0.5×10~5、3×10~5、6×10~5、12×10~5、17×10~5个/m L),结果显示,食物浓度对双齿许水蚤的幼体生长率、发育时间、存活率及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当食物浓度为3×10~5~6×10~5个/m L时,双齿许水蚤的发育速率、生长率及孵化率显著高于浓度最低组(0.5×10~5个/m L)和浓度最高组(17×10~5个/m L),其幼体的发育时间为174~192 h,生长率为0.6~0.64μg C/d,孵化率为464.2~608.2个/雌。存活率则随着食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浓度较低的0.5×10~5、3×10~5、6×10~5个/m L组的存活率均达80%,显著高于12×10~5及17×10~5个/m L组。食物浓度越高,生命周期越短。当食物浓度为3×10~5及6×10~5个/m L时,桡足类的内禀增长率均达0.237/d,比最低浓度组(0.5×10~5个/m L)及最高浓度组(17×10~5个/m L)高出28%~32%。研究表明,食物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双齿许水蚤的种群增长,其生长繁殖的最适食物浓度范围为3×10~5~6×10~5个/m L。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低盐胁迫对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3个实验,即:1)盐度突变实验,分别直接将1日龄和20日龄仔鱼从自然海水(32)移到盐度17和10的水中,观察死亡情况;2)盐度渐变实验,渐变速率分别为0、5 ppt·d~(-1)、10 ppt·d~(-1),仔鱼规格分别为1日龄、20日龄、40日龄,观察死亡情况以探明灰海马的耐盐低限;3)不同盐度(14、21、32)对灰海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突变15个单位对灰海马仔鱼存活基本无影响,突变22个单位对20日龄仔鱼无明显影响,但1日龄苗5 d内相继死亡;2)不同盐度渐变速率对灰海马仔鱼存活率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规格(1日龄、10日龄、40日龄)仔鱼对低限盐度的耐受性则略有差异,但7是低限,盐度低于7时即出现死亡;3)生长实验结果显示,灰海马仔鱼在盐度14条件生长、存活显著优于另两个盐度组(21、32),灰海马仔鱼在盐度14、21、32养殖40 d后存活率依次为(82.9±4.02)%、(72.0±4.23)%、(61.7±7.73)%。本研究结果表明,灰海马是广盐性鱼类,可以适应低盐环境。在养殖生产中,如有条件,可将盐度控制在14左右,能有效提高其存活率并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