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5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629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426篇
  1984篇
综合类   1956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91篇
畜牧兽医   236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57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枯水期的降雨量非常少,因而年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砚瓦川流域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在集中在7—8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7.4%。年际变化较小,趋势不明显。砚瓦川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径流量和泥沙量呈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2.
草原不但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面对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安全矛盾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各级政府和群众已经行动,对草原保护、草原建设制定了具体的可行或试行办法,正在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3.
以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基础,使用RS和GIS技术,系统分析了1995年—2015年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近20 a,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77 205.95 hm~2),建设用地、耕地面积不断上升。受此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波动下降态势(-6.71%),1995年—2015年,共降低11.01×10~8元,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迹象,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的主因是水域和林地面积减少。适当控制人口规模、贯彻国家政策、合理管理水资源是当前促进研究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4.
利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结合乌审召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苏贝淖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小尺度流域层面上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系统排泄区湖淖流域植被变化与气候因子、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2000-2007年间苏贝淖流域年均NDVI呈增长趋势;2)空间尺度上,植被覆盖在2000-2007年里整体改善、局部恶化,退化区主要分布在可能受到工业活动开采地下水影响的苏贝淖、奎生淖、乌审旗碱厂附近,但之后的2009-2011年间植被覆盖由局部退化发展为整体退化,水体面积也逐渐缩减,佐证了地下水开采对植被覆盖产生一定程度负面影响的论点;3)NDVI在月份尺度上与气温、降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与气温的相关性大于降水。  相似文献   
55.
<正>近年来,随着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等工程的持续实施,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依托工程建设得以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建成水土保持综合站16个,布设各类巡测点57个,基本形成了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结合、驻测与巡测相结合、点面互补、天地一体的监测站网体系,逐步形成了符合青海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实际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  相似文献   
56.
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面对森林蓄积量持续减少、木材质量持续下降、经济收入不断下滑的困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新思想,求取真经,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为经营主导思想,对标世界高端经营技术,积极寻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通过确定目标树和间伐改造等措施,以"流域经营"为载体,留优去劣,极大地促进森林持续发挥生态、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57.
孙妍艳 《现代园艺》2023,(7):140-145
以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从湖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角度出发,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提出构建湖滨缓冲带的典型三位一体功能性湿地功能模块。基于水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3个方面,营造自然做功的具有一定水净化功能和景观游憩价值的生态缓冲体系,并以大理市洱海湖滨缓冲带的建设为例,对如何应用核心净化模块和延伸的生态和景观模块,最后结合实施效果详细阐述其技术要点,以期能为生态廊道等生态环境治理、建设与保护提供一定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汾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作为独特的地貌单元,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经济机制。文中利用汾河流域2013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上中下游流域和各县域2个空间尺度,计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确补偿的优先地区和支付地区。结果表明:1)上游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远大于中、下游段,应当优先获得生态补偿。2)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县域,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应急需优先获得生态补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级市的市辖区和县级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低,应率先支付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59.
实施“4+3”增绿工程,落实停、封、退、造、改、迁“六管齐下”措施,湖北省宜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步伐在加快民。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停止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步伐加快了,以电气煤代柴、生态搬迁的步子迈开了,发展三峡坝库区、清江流域区、沮漳河流域区、平原林网区、宜昌城郊区生态建设与治理修复的步履更加稳健了,  相似文献   
60.
陈星建 《现代农业科技》2023,(19):150-152+156
农业面源污染是保山市东河流域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严重危害保山市东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及周边居民身体健康。本文通过总结东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行业监管、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等,以期助力保山市东河早日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