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17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28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45篇 |
农学 | 126篇 |
基础科学 | 440篇 |
2011篇 | |
综合类 | 2016篇 |
农作物 | 28篇 |
水产渔业 | 298篇 |
畜牧兽医 | 241篇 |
园艺 | 102篇 |
植物保护 | 5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228篇 |
2022年 | 224篇 |
2021年 | 260篇 |
2020年 | 181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36篇 |
2017年 | 214篇 |
2016年 | 216篇 |
2015年 | 225篇 |
2014年 | 310篇 |
2013年 | 323篇 |
2012年 | 409篇 |
2011年 | 458篇 |
2010年 | 433篇 |
2009年 | 397篇 |
2008年 | 401篇 |
2007年 | 284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249篇 |
2004年 | 187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为应用防虫网进行豇豆的科学种植与管理,本文采用80目全封闭与半封闭防虫网的栽培模式下,观测其对豇豆生长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防虫网栽培模式下豇豆的抽蔓期、结荚期有所提前,采收期有所延长,产量显著提高;在半封闭防虫网下抽蔓期提前2 d,结荚期提前4 d,采收期延长12 d,产量提高56.47 %;在全封闭防虫网下,抽蔓期提前1 d,结荚期提前4 d,采收期延长16 d,产量提高50.86 %;同一时期内,半封闭与封闭防虫网下豇豆的株高、茎粗、节间长、叶长和叶宽均优于露地栽培;与全封闭防虫网相比,半封闭防虫网下豇豆叶绿素指数显著升高。综上,建议采用80目半封闭防虫网室栽培豇豆。 相似文献
152.
为了解藏东"三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政府部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藏东"三江"流域1980—2015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热量、光照、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10 a、22.2 h/10 a、9.4 mm/10 a;流域内各站气温年、季变化趋势一致,日照时数与降水量年、季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降水相对变率春季最大,夏季最小;≥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藏东"三江"流域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3.
基于GS和DEM的九龙江流域地表水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运用GIS软件ARC/INFO、ArcView,以九龙江流域为例,探讨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处理及其水文模拟分析。对九龙江流域分幅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图幅拼接、网格重分及切割等处理分析,生成九龙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基于DEM和GIS,进行流域的水文模拟分析,包括洼地填充、水流方向计算、水流累积量计算、水网提取,最后进行了九龙江全流域及子流域界线的划分,生成了数字流域。 相似文献
154.
基于“数字流域”的水利信息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流域水利信息服务在随流域数字化进程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各类信息用户的需要而采用的信息服务模式。基于“数字流域”的水利信息服务既不同于传统的手工检索服务模式,也不仅仅是基于WEB的信息服务模式,它是基于由多种前沿技术共同支撑所建立的、以水利信息为主体的流域信息资源网,面向全流域各类水利信息用户的复杂多变的信息需求的新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对新和县“百里风区”生态林建设用水与渭干河流域生态需水间问题的研究分析,科学、合理的提出了适宜的生态林建设规模,在不占用渭干河流域下泄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提出利用灌区余水和汛期洪水进行新和县“百里风区”5.8×104hm2生态林建设,从而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逐步改善和恢复“百里风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6.
基于GIS的黄河下游分布式水资源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选用黄河下游流域作为典型研究流域,应用ARC/INFO技术和遥感信息、国内最新水资源调查资料和我国自行开发的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模拟计算。黄河下游流域内主河道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属于典型的地上悬河,而且该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本研究充分考虑各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径流过程进行连续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57.
将TOPMODEL模型应用到安徽水阳江流域,检验其在湿润地区的径流模拟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模拟结果。同时,利用安徽水阳江流域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进行了DEM分辨率对TOPMODEL模型的模拟结果的敏感性实验分析,结果袁明,随着流域DEM数据分辨率的降低,模型的确定性系数也随之降低,模型对流域的DEM数据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158.
基于DEM的水文模型在沮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型是近年来水文模型的热点,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模型一直是水文研究的一个难题。分析了干旱地区的降雨产流特性,建立了符合该产流特性的数字高程模型和陕北模型相结合的水文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沮河流域桃曲坡水库的洪水预报中,计算结果证明该水文模型在干旱地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9.
单位线方法在水文计算及洪水预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仍然是汇流计算的重要工具。以沿渡河流域为研究背景,分别采用分析法及矩法推求了该流域的时段单位线,并分别用这两种单位线模拟了该流域的同次洪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分析法得到的单位线更加适合该流域的洪水计算。最后,在详细分析两种方法误差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0.
地下水动态是评价易涝易渍农田生产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基于湖北四湖流域大量调查观测资料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易涝易渍农田地下水位存在明显的年、季差异,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水平年间波动幅度不大,绝对偏差一般只有1 0~2 0 cm左右,最大不超过4 0 cm,地下水位呈现出在高水位上波动的特点;从微地形地貌看,沿江地势较高的农田其地下水平均埋深和地下水位波动与地势低洼的滨湖农田明显不同,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在较大尺度上当降水很接近时,农田地下水埋深随微地貌分异并不显著;对于水网密织的南方平原湖区,农田地下水位变化与周边水体相联系并受其影响,在农田涝渍防治中必须处理好农田与周边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