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篇 |
农学 | 11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10篇 | |
综合类 | 101篇 |
农作物 | 10篇 |
水产渔业 | 25篇 |
畜牧兽医 | 106篇 |
园艺 | 16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进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那时的细菌电池放电效率较低。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细菌发电才有了。重大突破,英国化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 相似文献
202.
旨在为牛体细胞克隆胚胎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牛重构胚,将重构胚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mSOF和G1.5/G2.5培养,统计2种培养液对牛核移植克隆胚胎发育的影响,用TUNEL荧光检测系统检测2个培养组胚胎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用Real time RT-PCR检测热应激蛋白基因Hsp70和凋亡相关基因Bax在2个培养组的相对表达水平。两组的卵裂率分别为85.6%和87.0%、囊胚率分别为22.9%和27.1%,差异都不显著(P>0.05),但G1.5/G2.5组的8-细胞形成率显著高于mSOF组(P<0.05);mSOF组凋亡率为12.1%±1.9%,显著高于G1.5/G2.5组(P<0.05),G1.5/G2.5组的Hsp70和Bax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mSOF组(P<0.05)。结果表明,G1.5/G2.5培养液更有利于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203.
[目的]研究海洋尖尾藻培养液的基本特征。[方法]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作为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的饵料进行室内静置培养。[结果]海洋尖尾藻静置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颜色发生变化,先由饵料藻培养液的颜色变为淡粉红色至粉红色,最终变为无色。海洋尖尾藻培养过程中瓶底首先出现少量沉淀物,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沉淀物上附着的饵料藻开始逐渐增多然后慢慢减少直至消失。[结论]该研究获得了海洋尖尾藻培养液的基本牲征,为海洋尖尾藻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4.
205.
206.
报道了褶皱臂尾轮虫连续培养的培养液和藻类稀释率。结果显示:在不添加藻类时,稀释率为50%时种群能维持较长的高峰期(5d),且种群密度超过200个/mL的时间维持7d。连续培养过程,介质中NO3-N、PO4-P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7.
综述了不同动物的精子发生顶体反应时顶体的结构变化,研究者对此不同的观点,影响顶体完整率的四种因素:冷冻,抗精子抗血清,培养液,磁场. 相似文献
208.
209.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本试验在日本国大阪府立农林中心蔬菜温室内进行,采用M式培养液栽培。供试品种为茼蒿。试验设5个区,每区种植66株茼蒿。为增加培养液中的氧含量,采用日立牌水泵(扬水量28升/秒)进行循环式流动法栽培,培养液设定每小时循环流动15分钟。茼蒿种子播在培养皿上,发芽后第7天施一次液肥。植株第2、3叶展开时移栽。 (二)试验处理:共进行二次试验。试验一播种期为1995年10月12日,10月31日定植,11月30日收获。平均温度16. 5℃,平均波温15.2℃。供试培养液为日本园艺处方(见表1),浓度A、B、C、D、E分别为 0. 47、0. 88、 1. 39、3. 38和11.9试验二播种期为1995年9月4日,9月21日定植,10月10日收获。平均温度 26. 7℃,平均液温 23. 9℃。浓度 A、B、C、D、E分别为 0. 97, 1.39, 2. 95, 3. 57和 7. 55。 (三)调查与分析:对各个时期植株的伸长量进行调查,并观察生育变化情况(如叶、根、枯死状况等)。茼蒿长到15cm左右时收获、植株的叶重、很重以及根颈粗测定后均按平均值表示。收获后的茼蒿经干燥机烘干处理后,分别测定其水分含有率。氮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磷分析采用比色法,钾分析采用焰光法,其它元素采用原子吸光法测定。 相似文献
210.
为了探讨不同体外胚胎培养液及微滴内卵母细胞数等因素对肉牛体外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以优化其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体系,以屠宰场卵巢为卵母细胞来源,对比了不同培养液的胚胎生产效率;根据微滴(100μL/滴)内卵母细胞数量将培养体系分为5、10、15和20枚/滴四组,探究了卵母细胞数对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以OPU为卵母细胞来源,将培养体系分为10枚/滴和≥10枚/滴两组,探索了不同卵母细胞数对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屠宰场来源卵母细胞,Ⅰ组培养液(BO系列培养液)的成熟率(85.85±1.60)、8~16细胞(67.42±1.47)及囊胚率(37.23±0.99)都显著高于Ⅱ组培养液(P0.05)。(2)屠宰场来源的卵母细胞,微滴内卵母细胞数对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20枚/滴的8~16细胞率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其囊胚率显著高于5枚/滴组(P0.05);≥10枚/滴组的8~16细胞率及囊胚率显著高于10枚/滴组(P0.05)。(3)OPU来源卵母细胞,其微滴内卵母细胞数对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10枚/滴组的8~16细胞率及囊胚率显著高于10枚/滴组(P0.05)。使用BO系列培养液,微滴内培养卵母细胞数≥10枚时,能显著提高肉牛OPU-IVP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