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7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45篇
  704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土壤有机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水土流失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实质在于土壤肥力的下降或损失。为了探讨土壤有机质与水土流失的定量关系,在王家沟流域10~12°坡耕地上进行了4 a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每年1 hm2施入有机肥料30 000~75 000 kg,可以减少径流量4.8~12.4个百分点,减少土壤侵蚀量31.5%~35.4%。  相似文献   
52.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进行了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的对比试验,重点分析降雨量、作物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及冠层截留量与地表径流量的关系。试验从4月份作物种植后开始测定,7月底作物收获结束。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拦蓄径流量,还是泥沙侵蚀量,苎麻处理都优于花生处理;与花生处理相比,苎麻处理的冠层截留量提高了22.9%~908.3%(p<0.01),土壤入渗率增加了16.2%~157.7%;红壤坡耕地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呈显著对数或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53.
长江上中游地区坡耕地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坡耕地是在山区落后的生产条件下,人口与资源矛盾冲突中出现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但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甚至超强度的掠夺式开垦,已使坡耕地成为长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以四川、贵州、云南3个坡耕地面积较大的重点省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了各地坡耕地的现状和坡耕地治理的措施配置、治理措施建设成本及效益,研究分析了各地人均基本农田和农业产业用地最低需求数量、适宜坡改梯的建设规模,阐明了坡耕地治理与开发应采取的原则和选择的模式,并就治理与开发过程中如何突出水系治理、建立坡改梯体系,提高土壤肥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技术改造、提高治理效益,建立健全投资机制与建管机制等技术途径和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加快长江上中游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步伐。  相似文献   
54.
三峡库区苎麻护坎坡式梯地减蚀效益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峡库区丰都一带,苎麻护坎坡式梯地非常普遍。为了评估苎麻护坎坡式梯地的减蚀效益,在丰都十直镇采用137Cs示踪法测定了苎麻护坎坡式梯地和相邻坡耕地的侵蚀速率。测定结果表明,苎麻护坎坡式梯地的侵蚀模数为802.50 t/(km2.a),相邻坡耕地的侵蚀模数为2 299.70 t/(km2.a),减蚀效率达65.1%。  相似文献   
55.
不同种植模式下坡耕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中有机碳转化和稳定的作用机制,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通过室内有机碳矿化培养方法,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培养过程中CO_2通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总矿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均以2 mm和2~0.25 mm为主,其总量在78%以上,玉米单作显著减少2 mm团聚体的比例,但却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比例。不同种植模式下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全土、2 mm团聚体和2~0.25 mm团聚体。全土中玉米大豆间作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大豆单作处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在单作处理与对应的间作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植模式下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作用的强弱表现为单作处理比对应的间作处理更强,并且大豆单作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不同种植模式下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快,有机碳矿化作用最强,而0.25 mm团聚体C_0/SOC值(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作用消耗土壤中有机碳的比例)较全土及其他两个粒径团聚体显著降低,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2 mm和2~0.25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研究表明,大团聚体(0.25 mm)在坡耕地红壤有机碳矿化中起重要作用,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白萝卜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56.
水窖作为一项被广泛采用的集雨灌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云南省缺水地区的农业灌溉问题,同时在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确定项目区总需水量、单个水窖容积及供水量等步骤,可计算出项目区需要修建的水窖数量;根据项目区降雨及下垫面情况,确定单口水窖的最小集流面积,并以实例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期为同类工程及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概括论述了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并根据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讨论了恢复生态原理在三峡产库区退耕还林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坡耕地恢复森林植被最重要的模式 ,但对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却很少报道。本文选择在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中普遍发展的桤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 ,对其植被恢复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探讨。1 试验地概况选择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形成的桤木 (Alnuscremastogyne)生态林和弃耕 1年形成的杂草群落为研究对象。试验地位于四川西缘山地区的天全县境内 ,东经 10 2°4 5′ ,北纬 30°0 3′ ,海拔 80 0m ,坡度 2 6° ,坡向西北 ,坡位中部 ,母质为砂岩风化物 ,土壤类型为紫色土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降雨量 1735 …  相似文献   
59.
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编织物在坡耕地红壤水土流失控制上的作用.结果表明:稻草编织物覆盖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稻草编织物覆盖的小区径流量为697.67 m3,侵蚀量为6.44 t/hm2,而无覆盖的小区产生径流量为1 728.19 m3,侵蚀量为111.98 t/hm2,径流量是覆盖处理的2.48倍,侵蚀量是覆盖处理的17倍.降雨因子与径流量及侵蚀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雨强越大,径流量就越大;雨强大也导致侵蚀量增加;侵蚀量不仅与径流量有关,还与人类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60.
2020年1月9~10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对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提出明确要求。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指导意见,编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规划,抓好长江、黄河中上游坡耕地治理,加大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和6度以上坡耕地治理力度,做好贫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总结推广以奖代补试点经验,完成年度5.4万km^2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