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林业   566篇
农学   237篇
基础科学   306篇
  1044篇
综合类   1937篇
农作物   126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718篇
园艺   252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01.
根据2002、2004、2008、2010、2012和2016年白令海陆坡海域底层拖网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白令海陆坡头足类的群落组成,量化了其资源丰度(以CPUE表征,Catch per unit effort)在经纬度上的分布情况,确定了白令海大陆坡头足类优势种和优势种的空间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生态学方法对头足类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头足类20种,分别隶属于3目9 科15属。在纬度上, CPUE最高值(0.78 kg/km2)出现在55oN;经度上除了在166.5oW、171.5oW和177.5oW附近CPUE值超过1.0 kg/km2外,其余经度均稳定在0.3~0.7 kg/km2之间。优势种为贝乌贼、水蛸、加利福尼亚面蛸、光滑深海蛸和太平洋僧头乌贼,并且优势种的分布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172oW以东的站点头足类以优势种为主,优势种以外的其他种类分布较少,而在172oW以西的站点发现的头足类中,除了贝乌贼和水蛸资源丰度占比较高外,非优势种的其他头足类占比也较高。GAM分析表明经度、纬度、深度、底层水温和表层水温是影响大多优势种资源丰度的重要因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站点主要为两大集群,不同集群之间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2.
以黄河中游粗沙集中来源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4条小流域为对象,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治理措施为减沙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4条流域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措施拦沙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与1953年相比提高5倍,其减沙效果提高100倍以上;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3以上,流域输沙减少到1000 t/(km2.a)以下,达到多沙粗沙地区允许土壤流失量范围内,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55以上,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域将基本不向下游河道输送泥沙。  相似文献   
903.
切沟侵蚀过程既是侵蚀输沙发生变化过程,也是其侵蚀地貌的发展演变过程,为了说明切沟形态随时空演化过程,应用质量守恒原理和理论分析方法,论述切沟侵蚀过程与形态发育模型实现的原理和过程,建立切沟侵蚀输沙微分方程、下切方程,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不同时刻和不同坡长下的切沟底部高程变化数据;经过与坡沟系统模型试验观测结果进行比较检验,沟深平均相对误差在15%以内,取得了较高的模拟精度.这表明建立的模型合理,模拟结果与实际切沟下切的动态变化过程相符,可以用于模拟切沟下切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04.
据悉,重庆市九龙坡区都市效益农业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总任务和"建设美好九龙坡"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精品.生态.休闲"理念,坚持农业与工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壮大"花果、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三大支柱产业,打造科技高地、精品基地、休闲胜地;该区将充分利用主城近郊区位优势以  相似文献   
905.
在分析陇东地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选择在坡度、坡高、滑坡体厚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直线型、凸型、凹型和阶梯型黄土滑坡为计算模型,设定天然、饱水、地震和饱水+地震等4种工况,对不同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坡高、不同滑坡体厚度的黄土滑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影响因素看,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坡度,其次是坡高;从工况条件看,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入渗,其次是地震;从滑坡类型看,直线型滑坡稳定性相对较好,阶梯型滑坡和凸型滑坡次之,凹型滑坡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906.
为了解横垄耕作的面源污染截留效应,选取吉林省长春市莫家沟小流域横垄耕作坡耕地为研究区,应用210Pbex核素示踪技术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为2 268 t/(km2.a),吸附态氮、磷流失负荷分别为4 889、2 022 kg/a;运用RU-SLE2.0模型,模拟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顺坡耕作土壤侵蚀模数约为6 200 t/(km2.a)。对比结果表明:横垄耕作较顺坡耕作可减少约63%的土壤流失量及随土壤流失的吸附态氮磷负荷。  相似文献   
907.
不同治理措施在红壤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澄江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建立了野外标准径流小区,并布设了1.2m宽等高反坡阶和2.0m宽草带两种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观测次降雨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并与原状坡耕地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1)两种措施之间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差异性均显著。修筑等高反坡阶的地表径流深为113.64mm,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61.9%,土壤流失量为714.7t/km2,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77.4%;布设草带的地表径流深为82.76mm,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72.2%,土壤流失量为370.1t/km2,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88.3%。(2)两种措施之间的减流和减沙效益差异性均显著,等高反坡阶的减流和减沙效益指数平均分别达0.57和0.97,草带的减流和减沙效益指数平均分别达0.79和0.76。(3)两种措施均大幅削减了地表径流和泥沙的氮、磷养分输出总量,发挥了较好的保肥作用。与原状坡耕地相比,等高反坡阶对总氮削减率为81.9%,对总磷削减率为44.3%;草带对总氮削减率为74.7%,对总磷削减率为83.7%。  相似文献   
908.
基于ASTRE和SRTM高程数据的坡度和坡长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SRTM和ASTER高程数据得到科学利用,选择东北漫岗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基于网络下载的SRTM和ASTER高程数据,利用数字地形分析的标准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提取了坡度和坡长两个地形指标并与Hc-DEM(水文地貌关系正确的数字高程模型)及其提取的地形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无论是高程、坡度还是坡长,均是Hc-DEM系列的数据表现最好,SRTM次之,ASTER表现较差;(2)在地形平坦地区,ASTER表面因明显的空值和洼地,使高程及其基础上提取的地形参数不具实用价值,但在地形比较陡的地区则可用;(3)基于SRTM和Hc-DEM提取的两组坡度和坡长具有相同的格局,但基于SRTM的坡度有衰减,坡长有扩展,实际应用前需进行尺度变换。  相似文献   
909.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地形起伏的周期性,从而探索支沟沟谷分布规律,为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评估提出新的思路。该文以甘肃西峰、山西吉县、陕西安塞、宁夏固原为研究区尝试利用谐波分析和周期图分析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沟谷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主沟沟谷的周期大小有明显不同,总体来看,高原沟壑区>过度地区>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支沟周期主要分布在400~800m,其周期个数占总周期数的97.5%。对4个研究区的支沟沟谷周期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甘肃西峰、陕西安塞、山西吉县相互之间周期均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宁夏固原与陕西安塞、山西吉县、甘肃西峰侵蚀支沟分布周期均值双尾检验概率P值均小于0.01,故可认为均值差异极显著。提取不同类型区大于5°坡度的平均坡度分析发现,研究区平均坡度的大小关系为:甘肃西峰>山西吉县>陕西安塞>宁夏固原,支沟沟谷的平均分布周期随平均坡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说明区域平均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黄土高原支沟的形成。  相似文献   
910.
黄土区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掌握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干层特征,对一典型坡面干层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a杏树地和25a柠条地干层厚度分别在0~400和280~400cm之间,杏树地不同坡位处干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坡面垂直方向上,25a柠条地较13a杏树地土壤水分亏缺严重。而水平方向,13a杏树地干层分布表现为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特征,同时呈现出从北至南沿坡面逐渐递减,干层分布受植被,降水、坡位、微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相比之下,25a柠条地干层分布结构性较为单一,干层厚度在381~400cm的面积分布较广且连在一起,表现出由植被控制的分布格局。相关结果可为黄土区土壤干层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