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27篇
  免费   3290篇
  国内免费   4012篇
林业   4617篇
农学   3329篇
基础科学   3373篇
  18635篇
综合类   35640篇
农作物   2251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3144篇
园艺   4746篇
植物保护   2488篇
  2024年   779篇
  2023年   2345篇
  2022年   2700篇
  2021年   2810篇
  2020年   2364篇
  2019年   2837篇
  2018年   1691篇
  2017年   2407篇
  2016年   2849篇
  2015年   2821篇
  2014年   4001篇
  2013年   3922篇
  2012年   4816篇
  2011年   4609篇
  2010年   4028篇
  2009年   3933篇
  2008年   3895篇
  2007年   3185篇
  2006年   3058篇
  2005年   2862篇
  2004年   1984篇
  2003年   1730篇
  2002年   1383篇
  2001年   1326篇
  2000年   1124篇
  1999年   971篇
  1998年   786篇
  1997年   772篇
  1996年   687篇
  1995年   743篇
  1994年   725篇
  1993年   752篇
  1992年   711篇
  1991年   850篇
  1990年   675篇
  1989年   663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20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04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3篇
  195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962.
963.
在工业发达、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氮沉降增高仍然很突出。为明晰氮沉降类型及其强度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研究了多形态、多水平氮添加下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碳排放及土壤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NH_4~+-N添加低、中、高3种水平每年土壤碳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3.81、17.15和5.69 g C·m~(-2); NO_3~--N添加低、中氮两种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3.37和111.06 g C·m~(-2),而高氮水平减少了47.14 g C·m~(-2)。两种形态氮素添加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微小,而硝态氮含量则在逐年升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表现出升高的规律。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氮素形态对土壤铵态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而氮添加水平仅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4.
965.
茶园土壤中钾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艳  朱江  曹海生 《茶业通报》2006,28(3):113-114
通过对茶园土壤中元素钾在不同剖面上含量测定的研究,得到元素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土壤剖面的全钾含量由于主要受母质的影响,无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全钾含量由于其母质的不同而含量不同。速效钾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一般表现为上层土>中层土>下层土;但不同地区的速效钾的含量并不相同,主要受施肥、耕作等因素所致。缓效钾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也无较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缓效钾由于土壤母质的不同含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66.
根据思南县张家寨生态茶示范园区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获得的园区土壤养分化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园区氮、磷元素分布不平衡,钾元素、有效硼普遍缺乏的结论。从提高土壤有机质,平衡施肥,推广生产专业复合肥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967.
为探明水稻不同种植模式与还田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以辽星21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移栽与直播种植2种模式下秸秆还田、炭化还田和不还田3种方式土壤中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直播种植模式较移栽方式土壤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全磷含量增加0.9%、5.4%和7.1%,生物炭还田较不还田处理分别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速效钾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9.6%、20.1%、5.3%和8.1%。因此,直播种植结合生物炭还田可作为提高农田肥力、改善土壤养分的一项促进北方寒地稻田资源再利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68.
山东省保护地栽培中年有机肥(禽粪或人粪尿)施用量,一般在90—120m^3/hm^2,最高用量超过150m^3/hm^2;化肥投入一般在7500kg/hm^2左右,最高者可达15000kg/hm^2,远远超过蔬菜的吸收量,使之在棚内土壤中过量残留,使土壤溶液浓度偏高,表土积盐不断增加。据李俊良报道,寿光市有一农户(胡营乡钓鱼台村种植茄子)1亩地施用鸡粪10000kg,过磷酸钙250kg,磷酸二铵250kg,尿素250kg,15—15—15复合肥100kg,硫酸钾20kg,贝壳粉50kg。甚至在不计算有机肥的情况下,施用纯N175kg、P2O5165kg、K2O25kg。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索不同植物在不同空间的自然分解变化过程,为茶园的物质养分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析茶(Camellia sinensis)修剪物、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的植物残体在土壤、林冠和地表的分解特征、时间动态及不同阶段分解速率差异。【结果】植物残体自然分解过程中总体呈快—慢的变化趋势,不同空间的残体质量损失率为土壤>地表>林冠,具体为茶修剪物、光皮桦和猴樟的残体质量损失率随高度升高逐渐减少,杉木和马尾松的残体质量损失率随高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空间、时间、树种及三者间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植物残体干重剩余率(P<0.01),影响最大为时间,其次为空间和树种,最小为三者交互作用。利用Olson指数衰减模型估计各树种分解系数发现,总体上林冠分解速率低于地表和土壤,针叶树种植物残体分解速率小于阔叶树种。不同树种分解速率存在差异,地表和土壤中前期的分解速率明显大于后...  相似文献   
970.
为了解义丰溪湿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义丰溪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光滩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纯林、无瓣海桑+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混交林)土壤0~30 cm土层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20 a后,土壤pH值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恢复模式下,除pH值外,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林(P<0.05),说明混交林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因此,在后续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中应采用混交林模式以确保植被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