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6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567篇
林业   580篇
农学   644篇
基础科学   177篇
  497篇
综合类   3651篇
农作物   550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384篇
园艺   694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31.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中设置0(S0)、40(S1)、80(S2)、120(S3)、160 kg/hm2(S4)5个施硫(硫磺)水平,研究不同施硫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抽雄吐丝期至灌浆期,S2、S3处理玉米一直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施硫量为S2处理时,玉米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均表现为最大值,分别较S0处理提高19.08%、76.7%,且达到显著水平。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分别在S3、S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S0处理。施用硫肥能够显著降低玉米气孔限制值(L_s),且施硫量为S2时达最小值,与S0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施用硫肥能显著提高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施用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7.0%~18.1%。施硫量为S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 978.3 kg/hm~2。  相似文献   
132.
利用田间试验结合生物化学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栽培大豆品系对草甘膦的抗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草甘膦有效剂量为0.31~0.92 kg·hm~(-2)时,不同栽培大豆品种对草甘膦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在草甘膦剂量为0.92 kg·hm~(-2)时,石豆1号存活率为100%,表现了较高的抗性,8份材料的存活率为4%~48%,表现出一定的抗性;44份材料表现敏感,存活率为0。试验研究了抗性材料石豆1号、中抗材料Williams和敏感材料中黄35对草甘膦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处理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石豆1号莽草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对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而Williams和中黄35的莽草酸含量和SOD相对活性明显升高,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结果表明草甘膦(浓度0.92 kg·hm~(-2))处理下,不同抗性栽培大豆叶片中莽草酸含量有明显差异,处理5~14 d时敏感材料叶片中莽草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因此栽培大豆叶片莽草酸含量可以作为判断其对草甘膦抗性高低的主要生理指标之一,而SOD的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判断栽培大豆对草甘膦抗性的辅助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3.
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材料,采用栽培池培养试验,研究缩二脲对水稻出苗率及叶片白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缩二脲含量在0~2.0%时对水稻的出苗率和秧苗生长量影响较小;缩二脲含量高于4.0%时显著降低了出苗率,显著抑制秧苗的生长,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干物质量分别降低24%和17%;水稻叶片对缩二脲比较敏感,缩二脲造成叶片发白的叶位主要在第2叶,第3叶叶片发白比例较低,但是当缩二脲含量达到4.0%时,第3叶叶片发白比例也开始上升;当缩二脲含量过量时,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化肥中的缩二脲是引起直播稻出现白化苗的重要原因,在直播稻和水稻育秧中,应选用缩二脲含量较低的肥料。  相似文献   
134.
PEG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小麦抗旱育种的早期筛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济麦262(抗旱型)、烟农19(中间型)和临麦2号(水分敏感型)为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物量、含水量、根系形态特征、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EG胁迫下,三个品种中济麦262的生物量最大,地下部含水量显著高于临麦2号和烟农19;其根系的总长、总投影面积、总面积和总体积最大,且受抑制程度最低;其抗氧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增强,尤其是叶片和根系过氧化物酶、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幅度显著高于临麦2号和烟农19;其叶片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和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与CK相比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qP下降程度最低,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显著增强且高于其他两个品种。综上所述,在PEG胁迫下抗旱品种的生长受抑制程度最小,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较强,光能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35.
以浅色系厚皮甜瓜品种‘九红瑞’为试材,将有机氯杀菌剂(腐霉利,FML)和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LJZ)分别配制成1 000倍和2 000倍药液,对开花后第15天的甜瓜果实进行单独喷施处理,在果实污染危害症状显现时,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对其污染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清水加助剂,CK),甜瓜果实在喷施有机氯农药后的第7天便开始产生明显的污染危害症状,且表现出多位点毒害特征,即不仅破坏原初光化学结构,还降低碳吸收动力学活性,更为重要的是增加光能过量耗散,引起光系统II(PSII)乃至整个光合机构的光抑制甚至光损伤,间接导致甜瓜果实表面组织的热灼伤斑点发生。通过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甜瓜果实受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LJZ污染程度明显高于FML的,且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6.
以莲藕H_2(花藕品种,盐敏感)为材料,利用NaCl与Ca(NO_3)_2处理3片立叶的幼苗,研究外源Ca~(2+)对缓解植株盐胁迫的生理作用。结果显示:采用NaCl处理后,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降低,而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利用不同浓度的Ca~(2+)进行缓解处理,发现外源施加低浓度的Ca~(2+)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较之前升高幅度更大,而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后期显著降低,说明Ca~(2+)对缓解莲藕盐胁迫具有较好的效果。当Ca~(2+)浓度增加时,缓解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7.
对10种不同品系萝卜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关联程度,为萝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加快萝卜育种进程。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数、木质部厚、叶绿素a及叶绿素(a+b)含量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地上部质量、地上部高、根头长度、根颈长、韧皮部厚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综合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和交互作用综合对单株产量产生影响,使得直接通径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完全相同。本试验认为,木质部厚对萝卜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且呈显著相关,叶片数对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根头长度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负效应值,且根头长度与单株产量有显著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8.
随着节约型园林的大力发展,观赏草优良的抗性和质朴自然的气息迎合了目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诉求,符合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标准。本文以引种到保定生长良好的5种观赏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期内叶片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期的变化,5种观赏草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9.
不同浓度1-MCP对早酥梨果实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早酥梨为试材,研究常温(20℃),相对湿度80%~90%贮藏条件下不同浓度(0.5、1.0、1.5μL/L)的1-MCP对早酥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较好地抑制果实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黄化指数的升高,延缓早酥梨果实的黄化、软化过程,并保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其中,1.5μL/L浓度的1-MCP对早酥梨果实的黄化控制效果最好,且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是早酥梨果实的适宜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40.
植物叶色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卫星  杨舜博  何智冲  金飚 《园艺学报》2017,44(9):1811-1824
介绍了叶色变化的生态适应意义、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生化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转录和mi RNA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植物色素研究和叶色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