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山新杨的发展及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新杨是1966年为培育适应我省干旱寒冷的自然条件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窄冠杨树品种,其母本为采自嫩江的山杨,父本为乌鲁木齐的新疆杨,该成果1984年通过省级鉴定。山新杨集父本树冠窄、干皮白、叶形美、观赏性强,母本抗寒、耐旱性强的优点,突出表现为树冠狭窄,树干通直圆满、光滑色白,叶形树姿美丽,生长快,不飞絮,是我国目前北方窄冠杨树中最耐寒、最美观的园林绿化和防护、用材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02.
薄荷,又叫番薄荷、苏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环境,主产于我国江苏、江西、湖南等省.薄荷菜药两用,因含有特殊而浓烈的清凉香味,既可作凉拌菜食用,还是食用牛羊肉必备的去腥去膻清凉调料,是一种开发前景很好的野生蔬菜,其根系发达,株高1 m左右,一般匍匐地面而生.茎直立,四棱形,赤色或青色,地下茎为白色,叶绿色或赤红色,对生,椭圆形或柳叶形,每一叶腋都可抽生侧枝.  相似文献   
103.
华文 《花卉》2011,(6):12-13
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又名洒金榕,为大戟科小本植物。它叶形千变万化,叶色五彩缤纷。是观叶植物中叶色、叶形和叶斑变化最丰富、最具形态美和色彩美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04.
四倍体刺槐不同叶龄叶片的营养及叶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四倍体刺槐叶片不同叶龄的营养价值、叶层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叶形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叶片开始生长每隔10 d对四倍体刺槐1个叶龄期叶片进行叶形测量并采样进行叶绿素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叶片的营养价值在45 d叶龄前较好,相同叶龄叶片的营养价值是生长中期高于生长末期;35-45 d叶龄的叶层生物量达到了最商;幼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随着叶龄的增长,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达到高峰,随后叶子衰老,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同叶龄不同生长时期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叶片形状在20 d叶龄前生长迅速,其后生长缓慢;叶龄与叶片粗脂肪、粗灰分,钙含量、叶长和叶面积(长×宽)呈正相关;相同叶龄叶片的粗蛋白和磷含量与不同生长时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5.
林云甲 《花卉》2008,(7):27-27
琴叶榕,又名琴叶橡皮树;桑科榕属常绿乔木;青翠挺拔,叶片阔厚,叶长可达35厘米,叶形奇特,似提琴状,油绿闪亮,是较好的室内观赏植物。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基于项目组前期构建的三角形杂种优势新模式,从Suwan 1群、Reid群和非Reid群中选择3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 46、Y 107和MON 2,构建了六个高代回交群体,分析各群体叶长、叶宽和叶夹角等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六个高代回交群体的叶长、叶宽及叶夹角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Y 46与Y 107组配的高代回交群体叶形结构相关性状均显著高于Y 46与MON 2和Y 107与MON 2组配的群体,且Y 46与MON 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各性状差异均较大。Y 107与MON 2组配的高代回交群体其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强,Y 46与MON 2群体杂种优势较弱,Y 46与Y 107群体杂种优势介于二者之间。在三角形杂种优势模式中,Reid×非Reid杂种优势较强,Suwan 1×Reid杂种优势次之,Suwan 1×非Reid杂种优势较弱。研究表明,Reid×非Reid是培育理想株型新品种的重要杂种优势模式,建议在高密度品种选育中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_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8.
猕猴桃叶片大小与果实品质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猕猴桃果实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及机理,并为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对猕猴桃叶形与果实品质特性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统计分析:猕猴桃果实(单果重、纵径、宽横径、厚横径、果形指数和果汁含糖量)、叶片(长度、宽度、叶形指数和面积)和叶柄(长度和直径)等内容分别为(75.86±1.68 g、73.28±0.70 mm、41.18±0.51 mm、35.30±0.25 mm、1.92±0.01和15.66±0.26%)、(14.77±0.20 cm、14.25±0.16 cm、0.94±0.09和152.39±3.26 cm2)和(11.03±0.25 cm和31.50±0.79 mm/10).②相关系数分析:猕猴桃果实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宽横径、果实厚横径和叶形指数等内容呈高度正相关,与叶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叶柄长度呈低度正相关,与叶面积呈正相关,与叶片宽度和叶柄直径等内容呈低度负相关,与果汁含糖量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果实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宽横径、果实厚横径和果汁含糖量):显著性F分别为0.000 6、0.001 4、0.0054和0.851 8,即果实单果重与果汁含糖量之间存在差异极显著,与其它内容之间存在差异不显著;(果实单果重与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形指数和叶面积):差异水平分别为0.1393、0.358 5、0.294 0和0.671 5.即果实单果重与叶面积之间存在差异极显著,与其它内容之间都存在差异不显著;(果汁含糖量与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形指数和叶面积):差异水平分,别为0.816 1、0.970 1、0.560 6和0.885 1,即果汁含糖量与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面积等内容之间都存在差异极显著,与叶形指数之间存在差异显著.[结论]①通过调查叶片大小来预测果实单果重等品质特性;(②可以叶片大小作为判断果实品质优劣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采用标志点法并基于39个烟草品种叶片图像提取叶形信息,比较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品种和不同叶位间的叶形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实现数据降维并对叶形差异进行可视化表达,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法对不同类型叶形进行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烟草叶片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分别为叶片宽和最大宽位置、叶片扭转程度以及叶柄部3方面,分别占总差异的42.7%、21.3%、10.7%。叶形判别结果表明,采用标志点数据的判别精度为52%~62%,而采用常用叶形指标的判别精度为51%~54%。上部叶、中部叶的判别精度高于下部叶10%左右,具有更明显的品种特征。团棵期叶片由于处于营养生长期,判别精度低于开花期叶片近10%。去除12类非典型品种后,标志点法判别精度上升至77%。标志点数据在叶形信息提取上的效果优于常用叶形指标,为叶形信息的自动化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0.
阳台,拥挤的都市里一方安静的小角落。种点小花小草,亲近自然,别有情调。美丽的莲花掌,论株型、论枝干、论叶形、论色彩,都足以让您的阳台赏心悦目,您不动心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