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篇 |
农学 | 68篇 |
基础科学 | 69篇 |
78篇 | |
综合类 | 314篇 |
农作物 | 42篇 |
水产渔业 | 18篇 |
畜牧兽医 | 83篇 |
园艺 | 19篇 |
植物保护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以典型河道型水库库区主流与支流交汇段几何尺寸与来流条件为参照,建立了三维概化数学模型并开展多情景数值分析,以揭示不同交汇角对干支流交汇段关键水力特性变化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交汇角α分别为30°,60°,90°,120°,150°的5种工况,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交汇角条件下均存在紊动能高值集中区域,且紊动能与交汇角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交汇角增大,紊动能峰值区域的面积及峰值大小显著增大;不同交汇角条件下床面切应力最大值均由交汇口向支流上游沿程递减,而当α<90°时断面流速变异系数沿程先增大后减小,当α≥90°时断面流速变异系数沿程减小;另外,当α<90°时,床面切应力和断面流速变异系数与交汇角大小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当α≥90°时,这2个特性指标随着交汇角增大而递增. 相似文献
62.
影像上同物异谱或同谱异物的现象会造成同一混合像元端元在影像上的光谱不唯一。端元差异问题将给端元选择和提取造成困难,并最终影响混合像元分解的精度。为了尽可能减小端元类内差异、扩大类间差异,针对传统算法无法避免端元在不同波段的光谱数值尺度相差很大且定权自动化程度低的缺陷,将变异系数概念引入端元差异问题研究中,提出一种适用于多光谱数据的基于加权理论的加权变异系数分析法(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alysis,WCVA)。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论证了WCVA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在对比实验中,利用同一地区的TM和Geo Eye多光谱影像,从可视化端元空间分布、算法效率和混合像元最终解混精度比较了WCVA和最佳指数因子(Optimal index factor,OIF)结果。实验证明利用本文提出的WCVA方法获得的波段组合具有更高的解混精度(0.183和0.160)。同时运算效率明显高于OIF。因此WCVA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端元差异问题,提高混合像元解混的精度,而且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63.
城市中的池塘是城市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城市化背景下池塘水体水质的时间变化特性,选取扬州大学江阳路南校区池塘为研究区,对该池塘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水质参数蓝绿藻浓度(Phyco)、水温(WT)、溶解氧(DO)、pH与电导率(EC)进行观测,采用变异系数法、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各参数的变化特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池塘WT呈季节性变化;观测期间pH变化范围为7.74~9.98,水体呈碱性;DO变化的随机性较强,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规律;各水质参数变异性及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WT>DO>EC>pH;以DO为指标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结果表明:池塘DO达到Ⅲ类水要求的时段占总观测时段的8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O与WT、pH呈正相关,与Phyco呈负相关,Phyco及pH的变化对DO浓度的影响相对于WT大。 相似文献
64.
在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下对编号为Ms-3,Ms-7,Ms-8,Ms-9的4份水稻温敏不育系分期播种,进行育性观察、差异性分析及稳定性研究,从而鉴定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是否彻底以及育性是否稳定.结果表明:4份水稻温敏不育系在元江可以繁殖,同期播种品种间育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播期对育性的影响较大,以3月8日播种水稻温敏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最高;建水不同播期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影响不大,但品种间育性差异显著,除Ms-7外,其它几个温敏不育系在不同播期不育度达99%以上,育性转换彻底,自交结实率的变异系数小,不育性稳定,可以制种. 相似文献
65.
中国石榴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构建中国石榴的核心种质,对中国石榴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石榴135份总体种质的14个植物学、农艺学性状,采用Popgen Version 1.31软件,分析总体种质、初级核心种质以及8个不同产区石榴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SPSS 11.0 for Windows软件,以欧氏距离平方为系数,采用组间连接法,对总体种质进行系统聚类,采取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法,构建石榴初级核心种质。对不同产区初级核心种质、总体种质的香浓信息指数以及总体和初级核心种质性状的Nei基因多样性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计算初级核心种质和总体种质性状的符合率,以检测初级核心种质构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35份总体种质的观察位点数是2-6、有效等位基因位点数为1.211-4.084、Nei基因多样性系数0.174-0.755、香浓信息指数0.317-1.511。选取41份资源构建了石榴初级核心种质。初级核心种质和总体种质遗传多样性t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初级核心种质和总体种质14个性状均值、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平均符合率分别为96.77%、95.1%、93.7%、92.1%,说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全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6.
以无花果粉为原料,经过脱脂、加水酶解、超声波提取和脱蛋白处理后得到无花果多糖提取液,浓缩后通过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微波干燥分别对其进行干燥制粉,并对5种无花果多糖粉多糖保留率、颜色、溶解度、干燥能耗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利用变异系数权重法对5种无花果多糖粉品质综合评分,以确定其最佳的干燥方式。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各指标影响显著,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多糖保留率最高,得到的多糖颜色变化最小,溶解度最大,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色度和干燥能耗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0.416、0.403,品质综合评分结果为:FCPS2(真空冷冻干燥无花果多糖)品质最优,评分为0.637。 相似文献
67.
在"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的支持下,2008~2009年安阳试验站协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加工研究室连续三年在豫北小麦主产区——安阳的三个县开展了小麦大田和仓储抽样调查。大田小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以面团稳定时间≥7.0 min评价,32.7%的大田小麦样品达到优质小麦-强筋二级标准(GB/T17892-1999);68.9%的面 相似文献
68.
生长季降水量和刈割强度对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降水量和刈割强度下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群落总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减少50%(R1)的处理中南牡蒿、糙隐子草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羊草生物量变化不明显;降水量增加50%(R3)的处理中南牡蒿和糙隐子草的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羊草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减少趋势(P>0.05);随刈割次数的增加,羊草和南牡蒿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都呈增加趋势,南牡蒿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增加程度达显著水平(P<0.05);丰雨年(2006年,311 mm),南牡蒿和糙隐子草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少雨年(2005年,216 mm)(P<0.05),羊草的生物量差异不明显;生长季前期干旱的丰雨年(2007年,290 mm),羊草和糙隐子草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显著低于2006年(P<0.05),羊草的生物量甚至也低于生长季前期不干旱的2005年。 糙隐子草、南牡蒿、羊草和总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5.2、58.3、36.0和16.5,彼此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9.
中国枫香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生长性状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枫香是南方林区主要的造林阔叶树种之一,对54个中国枫香优树半同胞家系进行的苗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苗木在苗高、地径2个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变异,家系遗传力受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在苗期通过一性状对另一性状的间接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决传统施药方式药液在植株中下冠层沉积量不足、雾滴粒径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对常规喷杆喷雾扇形喷头设计了一种双平板感应式荷电装置,试验测量了该扇形静电喷头产生的雾滴荷质比、空间上的横向和纵向粒径分布并验证了在风幕和静电作用下雾滴的沉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荷质比随着静电电压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随喷雾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静电作用能够减小雾滴粒径,并且使雾滴粒径横向分布更加均匀;随着喷头远离测量装置,纵向雾滴粒径逐渐增大;风幕作用能够改善雾滴在冠层中的沉积性能,相同条件下,有风幕时雾滴沉积分布的变异系数为0.645,与无风幕时的0.871降低了25.95%;静电作用能够改善雾滴在冠层中的沉积性能,在静电电压0和6 kV作用下,雾滴沉积分布的变异系数减小了50.2%;荷电条件下,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大,雾滴的沉积分布均匀性反而会减小。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喷头荷电装置及风幕式喷杆喷雾机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