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1篇 |
农学 | 16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15篇 | |
综合类 | 170篇 |
农作物 | 12篇 |
水产渔业 | 39篇 |
畜牧兽医 | 115篇 |
园艺 | 28篇 |
植物保护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家蚕不同发育阶段饲料适宜pH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人工饲料的pH值,对蚁蚕、稚蚕和壮蚕进行饲育,以了解家蚕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对人工饲料pH值的要求,并研究用不同pH值的人工饲料饲育1 ̄2龄家蚕对3龄改用桑叶育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蚁蚕摄食和稚蚕饲育的最适人工饲料pH值分别为4.3和4.6;壮育人工饲料的适宜pH值范围是4.4 ̄4.7;但当3龄采用桑叶育时,1 ̄2龄中所用人工饲料的pH值,以4.2 ̄4.4为最佳。 相似文献
222.
重点论述在江西省大岗山山下林场清除灌丛和其它次生植被的迹地上栽植湿地松,发育至中龄林、近熟林时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植的土壤容重明显比湿地松澡龄林和近熟林的高,次生植被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则明显地低于中龄林和近熟林,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也明显要和近熟林土壤遥低;中龄林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少,真菌数量则随着树不断增大呈蛔的趋势;湿地松中龄林的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明显比次生植被和近熟 相似文献
223.
以长白山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为例,比较林分不同发育阶段划分的方法,确定最适宜长白山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发育阶段划分的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发育阶段的森林经营策略,为天然林发育阶段的科学划分提供方法依据。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共收集
224.
为了解白斑狗鱼(Esox lucius)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的热耐受性, 为其耐热性状的改良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 本研究首先采用耐热性(upper thermal tolerance, UTT)作为评定指标, 对 UTT 进行方差分析, 比较分析了白斑狗鱼不同发育阶段的热耐受性。使用 GBS (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获得两个极端组的耐热性状相关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集, 进而对耐热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发掘白斑狗鱼耐热性状关联的 SNP 标记。结果发现, 白斑狗鱼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耐热性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 幼鱼期的耐热性最高, 其次为稚鱼期, 仔鱼期耐热性最低。联合 FarmCPU 和 Blink 模型进行了 GWAS 分析, 发现 5 个 SNPs 与白斑狗鱼耐热性状的关联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FDR P-value<0.01), 分别位于 clstn2、MAPK14、VAPA 等基因的内含子和 ANKS1B 基因 5ʹ端非翻译区。这些基因直接或间接与刺激和应激反应相关。本研究初步筛选出与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关联的候选 SNPs 和相关基因, 为今后研究白斑狗鱼在应对高温胁迫时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为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的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5.
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4种羧酸酰胺类(CAAs)杀菌剂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丁吡吗啉和氟吗啉对辣椒疫霉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1.95×10-2、1.41、1.85、2.31 μ g/mL;对病菌孢子囊形成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2.00×10-4、1.50×10-3、2.60×10-3、4.30×10-3 μ g/mL;抑制游动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60×10-3、0.373、0.494、0.635 μ g/mL。4种CAAs杀菌剂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对照药剂甲霜灵、吡唑醚菌酯及嘧菌酯。 相似文献
226.
研究通过测定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多种糖代谢酶活性,研究猪囊尾蚴的糖代谢基本规律,为猪囊尾蚴病的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选题中尾蚴存在类似于其它蠕虫的糖代谢通路,并且随着虫体生产发育,由Glc进入分解代谢的通路逐渐活跃,由PEP经PK、LDH催化生长LAC的支路和经MDH等催化进入逆向三羟酸循环的支路均加强。 相似文献
227.
~~鲟鱼人工养殖不同发育阶段的病害防治(上)@刘建魁$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154002
@李育东$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154002 相似文献
228.
为了用针对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5株单抗检测各代裂殖子的反应性,分别用甲醇、丙酮、戌二醛和自然干燥等4种固定方法处理裂殖子,观察其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并运用免疫荧光技术(IFA),对单抗和裂殖子进行染色。结果显示,5株单抗中,单抗Easp-3H6和单抗Easp-5G10识别堆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抗原位于裂殖子的顶端,单抗5B4对各阶段裂殖子有较弱的反应,而单抗Easp-3G3和5G7不与堆型艾美耳球虫任何一代的裂殖子发生反应,表明鸡堆型艾美耳球虫的侵入阶段存在共有抗原,即种内各发育阶段的抗原。 相似文献
229.
中华乌塘鳢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乌塘鳢为我国东南沿海习见的地方性优良品种。作者在1991年起进行的中华乌塘鳢工厂化育苗中对中华乌塘鳢受精卵的胚胎、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仔稚幼鱼的生活习性进行连续观察,为中华乌塘鳢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230.
洪志良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9):32-33
母猪流产是母猪中止妊娠及胎儿未完成其发育阶段前产出,所产出的胎儿一般已死或产出后不久即死。母猪流产是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特征性临床表现。引起母猪流产的原因很多,如细菌、病毒等病因及营养、遗传、管理不善等均可引起流产。1非病毒性传染性病因引起的流产1.1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又称习惯性流产。流产可发生于怀孕的任何阶段,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发生于怀孕早期的2~3周,流产常不易被发觉,也可至怀孕足月而产弱仔;新疫场发生率高。母猪经一胎流产后,一般很快恢复正常生产;主要病变为流产胎衣水肿,子叶有坏死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