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19篇
  57篇
综合类   797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70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再生小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特有的疣粒野生稻成熟胚和幼穗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挑选致密颗粒状愈伤组织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并分离原生质体 ,将原生质体固体包埋后添加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调节培养体系渗透压诱导产生胚状体 ,成功得到疣粒野生稻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对提高原生质体再生频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2.
廉玉姬  林光哲  赵小梅 《园艺学报》2011,38(11):2099-2110
 为拓宽十字花科蔬菜育种种质资源,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青花菜(B. oleracea L. var. varitalica)和叶用芥菜(B. juncea L. Czern)的子叶、下胚轴为材料,分离、纯化原生质体,采用40%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融合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细胞在附加0.2 mg · L-1 2,4-D + 0.5 mg · L-1 6-BA + 0.1 mg · L-1 NAA + 0.1 mg · L-1 激动素(kinetin)的改良K8p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当细胞分裂至8 ~ 10细胞期时,将分裂的细胞包埋于0.15%琼脂糖,然后在添加0.3 mol · L-1蔗糖和2 mg · L-1 6-BA + 2 mg · L-1 玉米素(zeatin)+ 1 mg · L-1 NAA + 0.5 mg · L-1 kinetin的Kao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将培养获得的936个愈伤组织转到3种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 + 5 mg ? L-1 zeatin + 2 mg · L-1 IAA;MS + 2 mg · L-1 zeatin + 2 mg · L-1 IAA;MS + 0.5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上诱导芽分化,当芽长3 cm左右时,转到1/2 MS + 0.2 mg · L-1 NAA的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共获得了96株再生植株,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学观察显示再生植株表型变化大,包括3个亲本的中间型或两个亲本的中间型;PCR技术鉴定结果显示96株杂种植株中93株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染色体计数显示,再生的植株染色体数变化范围广(2n = 38 ~ 64),但未发现染色体数总和与3种融合亲本染色体数总数(2n = 74)相一致的个体。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出大白菜、青花菜、叶用芥菜的DNA片段,证实了大白菜、青花菜、叶用芥菜种间体细胞杂交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3.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游离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子叶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解时间、酶液组合、酶液中甘露醇浓度、预处理措施及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对其原生质体游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解时间为10h、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离析酶+0.3%半纤维素酶+0.3%崩溃酶、甘露醇浓度为0.60mol/L、预处理措施为CPW-10溶液中浸泡1h、愈伤继代培养天数为12~14d时,游离出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可达19.5×105个/g,存活率高达89.7%.  相似文献   
114.
食用菌能将农作物秸秆等下脚废料进行分解,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食用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种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和未来食品。评述了食用菌领域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5.
利用紫外线对米曲霉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获得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3号突变株,其纤维素酶活较出发株提高了2.49倍,同时研究表明,无机盐MgSO4和(NH4)2SO4对3号菌株产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6.
从青菜的下胚轴和根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大量的愈伤组织并形成根。比较了影响青菜下胚轴和根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培养基、培养方式、激素、椰子水、芸苔素等对培养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探讨了与青菜原生质体培养褐化有关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多种分化试验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遗传标记筛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的方法 ,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技术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8.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史赵永昌,张树庭(云南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昆明660223)(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1原生质体(Protoplast)的定义在100年前,已有用机械方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报道(afklercker1892;Rechinger...  相似文献   
119.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生质体融合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原生质体融合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作了综述,将PEG诱导融合法、电融合和激光诱导融合法的机理、过程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为选择适宜有效的诱导融合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0.
紫外线对蜡蚧轮枝菌原生质体的诱变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