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复方适乐时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1999~ 2 0 0 0年分别在自然病地和土壤混合接菌条件下 ,应用 10 %复方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拌种进行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试验。结果表明 ,复方适乐时以 10 0kg麦种拌 16 7、2 0 0、2 5 0ml和对照药剂 10 %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 0 .4 %拌种 4个处理防效显著 ;以复方适乐时悬浮种衣剂 2 5 0ml/ 10 0kg种子拌种防效最高 ,对纹枯病平均防效 5 4 .36 %~ 6 4 .0 3% ,对全蚀病平均防效 6 4 .33% ,增产幅度为 16 .99%~ 2 2 .32 %。复方适乐时拌种比三唑醇拌种安全性高 ,对小麦生长和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2.
李文 《农村新技术》2007,(11):15-15
秋播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对象有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其次是小麦苗期蚜虫、红蜘蛛、黑穗病、全蚀病和白粉病.  相似文献   
73.
一、选地、整地选择中等以上肥力,三年内未种过向日葵,小麦全蚀病较轻的地块,要求秋深耕20厘米以上,如有条件,每三年深耕一次,通过深翻,减轻小麦、向日葵的病虫草害,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可结合秋翻每亩压优质农家肥2500千克或碳铵50千克。播前要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碎、墒好、墒匀,地表无根茬、无残膜,活土层达到6~8厘米。二、种植规格1.10.8尺机收带型:小麦用7行分层播种机播3带,共播21行,行距3寸,带宽6尺。向日葵播4行,带宽4.8尺。向日葵距小麦边行距1尺,向日葵小行距8寸,大行距1.2尺,食用向日葵株距1尺,亩留苗2222株;油用向日葵株…  相似文献   
74.
<正>全蚀病为蛇孢腔菌属,是典型的冬禾谷类作物根部基腐病害。近年来,由于受品种、肥水和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的影响,该病在我场发生较为普遍,被害植株生长衰弱,早熟,成穗率低,品质和粒重下降,轻则减产小麦15%~25%,重则减产达45%以上。 一、危害症状 病原菌以菌丝体穿入植株根茎基部1~2节组织内侵染致病,麦苗各生育阶段均能发病,其症状为:分蘖期,苗矮小细弱,叶片和根系发黄,分蘖和次生根少,苗势如缺肥、缺水状,生长缓慢;拔节期,植株长势不旺,比健株短3~5厘米,叶片褪绿发黄,根茎基部变灰褐色,苗易拔起;孕穗期,发病田块呈点片和成行或连片似缺水干旱,植株叶片变  相似文献   
75.
一、小麦全蚀病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毁灭性病害,为江苏省补充检疫对象,主要在淮北与沿海的局部地区发生。1.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间或粪肥中越夏越冬,成为初侵染源。播种后,病菌从麦苗根部、幼芽鞘等处侵入,返青后菌丝沿根扩展,侵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造成根及茎基部变黑腐烂,病株陆续死亡,灌浆阶段出现枯白穗。连作田,在一定时间内逐年加重,至发病高峰年份后,病情则逐年下降,即为"小麦全蚀病的自然衰退"现象。土壤贫瘠、尤其  相似文献   
76.
通过室内不同土质类型的土壤接菌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质类型条件下玉米全蚀病的发生程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沙土、壤土发病重,粘土发病轻。  相似文献   
77.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小麦全蚀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并从抗病品种利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8.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是侵染小麦根部引起全蚀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室内盆栽接种方法,研究了全蚀病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侵染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初生根易感全蚀病菌,是禾项囊壳小麦变种的主要侵染部位,而次生根相对抗病,其发病轻重与次生根的生理年龄和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有关,小麦8793-8较76120抗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侵染.研究结果对认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致病机理以及利用抗病品种控制该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用沼液浸泡麦种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营养生长旺盛,可抑菌并刺激小麦增强抗逆性,减少全蚀病发生。提高产量。用沼液浸种、抽穗期喷施25%沼液处理,小麦产量这375.9kg/667m^2,比对照增产141.8kg/667m^2,增幅为60.64%。  相似文献   
80.
通过多年来在一线指导农业生产的经验做法,重点从10个方面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与控制的实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