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荧光假单胞菌Tn5诱变菌株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生物技术(转座子Tn5诱变)对荧光假单胞菌进行遗传改良获得对小麦全蚀病有更好防治效果的基因工程菌株。将大肠杆菌S17-1中psup2021值粒上的转座子Tn5转移到荧光假单胞菌CN12菌系的基因组内获得5100个Tn5突变体,转化频率为1.2×10-7。与自然菌系CN12比较,7个突变体对全蚀病菌的离体拮抗作用提高到160-250%,其中3个突变体对温室苗期全蚀病防治效果也显著提高(p=0.01)。初步研究证明:(1)荧光假单胞菌中可能存在两类功能不同的拮抗作用基因(暂称为抗生基因和调控基因);(2)在目前抗病基因缺乏或难于应用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或其有用基因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可能是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2.
小麦不同品种、不同耕作方式以及肥力增补等非药剂处理技术防控小麦全蚀病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发生程度及产量因素均受不同农艺措施的影响。同一病区,小麦品种间病害发生时间早晚差异不大,发生程度有较大差异。众麦1号和淮麦22表现出明显抗(耐)性;采取不同农艺措施,均有推迟发生时间、减轻发生程度的效果,尤以深耕加增施有机肥和采取综合处理措施之防效较为显著,植株抗病性较强,长势健壮,产量表现较高。单一深耕效果次之,增磷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63.
富蕴县铁买克乡属海拔高的冷凉山区,海拔1170m以上,土壤肥沃,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春小麦的生长发育,是阿勒泰地区春小麦的高产区,平均产量500kg/666.7m2左右。独特的区域,形成独特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64.
介绍了黄淮海麦区小麦全蚀病发生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5.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366.
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及短期轮作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试验调查,分析了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情况,并将其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渭北旱塬老病区、洛河渭河滩灌溉地新病区、秦岭北麓早塬轻发病区和关中西部灌区零星病区,研究了轮作倒茬年限、轮作作物种类等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作物轮作后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效果不同,以非禾本科蔬菜类作物轮作效果最佳;轮作1年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之后控制效果逐年降低。并提出了“1+1”短期轮作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技术措施,经推广后对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的控制效果达95%以上,轮作后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由85%降低至3%-5%。  相似文献   
367.
文章叙述了焦作市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特点、分布、为害情况,针对性提出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对策, 有效控制了小麦全蚀病在焦作市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368.
小麦全蚀病,又叫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土传或种传性病害,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危害,一旦发生,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几年后就可以造成严重损失并持续多年,  相似文献   
369.
<正>一、播前准备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具有高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如众麦1号、周麦27、百农207等。2.灌足底墒水:睢县气候秋季多干旱,若播种时土壤墒情不足,不能保证一播全苗。应及时灌水造墒,小麦播种耕层适宜含水量为:两合土18%~20%;黏土20%~22%;沙土16%~18%。3.施足底肥:结合整地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5方或有机肥100千克,尿素25千克,16%过磷酸钙75~100千克,钾肥10千克,硫酸锌2千  相似文献   
370.
卢红林 《河南农业》2014,(23):36-37
<正>为探索小麦全蚀病防治途径,筛选合理、对路的药剂,提高防治效果,我们于2013—2014年在孟州市青龙村进行了拌种试验。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荧保素(250m L荧保素/10kg麦种),62.5%QSL(20m L全蚀净+20m L多菌灵/10kg麦种),1%申嗪霉素(20m L申嗪霉素/10kg麦种),5%适麦丹(40m L适麦丹/10kg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