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41.
全消拌种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全消拌种剂对小麦全蚀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作用,以30g/100kg处理种子效果最佳,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达63.06%,增产效果达40.82%。  相似文献   
342.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 ,对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新培育的 30个小麦品种 (系 )的抗全蚀病性能进行了鉴定和评价 ,结果发现 ,尽管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 ,但整体抗性较差 ,无免疫和高抗品种 ,达到中抗水平的有科优 1号、豫展 970 5、豫 5 8- 998、矮早 41 1 0、新麦 1 1、高优 5 0 5、豫麦 1 8号和豫麦 49号 8个品种 (系 ) ,占供试品种 (系 )的 2 6.7%。  相似文献   
343.
为探讨低聚糖对小麦白粉病、全蚀病和条锈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用不同浓度的低聚糖处理接种该三种病原菌的小麦幼苗,观察和分析三种病害的发生状况。结果表明,低聚糖处理能够诱导小麦对白粉病、全蚀病和条锈病产生抗性,对小麦条锈病诱抗作用优于白粉病和全蚀病。低聚糖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以2mg.mL-1处理最佳,对白粉病和全蚀病以5mg.mL-1最佳。大田试验结果也表明,低聚糖对小麦条锈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44.
磷石膏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石膏防治小麦3全蚀病有显著的效果,亩施磷石膏150-2500kg对小麦全蚀病防治率达56.6%-94.9%,平均防治率70.3%,并使小麦全蚀病白穗出现期推迟7-13天,小麦产量增加8.6%-44.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45.
不同营养物质对小麦全蚀病衰退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全蚀病重病田施入不同营养物质后,各处理都有促进病害衰退的作用。其中,以施磷肥的处理表现较优。经模糊决策分析,氮、磷、钾配合有机肥的处理为最佳方案,其防病效果为84.1%,增产幅度达66.1%。  相似文献   
346.
荧光假单胞菌Tn5诱变菌株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生物技术(转座子Tn5诱变)对荧光假单胞菌进行遗传改良获得对小麦全蚀病有更好防治效果的基因工程菌株。将大肠杆菌S17-1中psup2021值粒上的转座子Tn5转移到荧光假单胞菌CN12菌系的基因组内获得5100个Tn5突变体,转化频率为1.2×10-7。与自然菌系CN12比较,7个突变体对全蚀病菌的离体拮抗作用提高到160-250%,其中3个突变体对温室苗期全蚀病防治效果也显著提高(p=0.01)。初步研究证明:(1)荧光假单胞菌中可能存在两类功能不同的拮抗作用基因(暂称为抗生基因和调控基因);(2)在目前抗病基因缺乏或难于应用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或其有用基因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可能是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7.
吕国强 《种业导刊》2007,(10):11-12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和品种、气候条件的变化,条锈病、全蚀病、纹枯病、黑穗病、吸浆虫、地下害虫、孢囊线虫等多种病虫及麦田杂草、鼠害等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播种期是预防小麦多种病虫害及麦田杂草、鼠害的有利时期,特提出2007年麦播期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348.
对转Bcl,Rip基因小麦的T1、T2和T3代植株进行了分子检测和抗病性鉴定,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其遗传行为做了探讨与分析。T1代检测结果表明,选择标记基因nptⅡ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功能基因Rip的分离比2.62:1,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功能基因Bcl,的分离比为4.5O:1,偏离了孟德尔遗传规律。T1代植株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基因Bcl和Rip已经稳定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上,多数植株为单拷贝整合。T2代纯合稳定植株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基因Bcl和Rip在小麦染色体上多为双拷贝整合。白粉病和全蚀病鉴定结果表明,功能基因对白粉病和全蚀病均有一定的抗性。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除了株高外转基因植株其它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一致。  相似文献   
349.
为获得针对小麦全蚀病的优质生防资源,从16S rDNA序列分析、抑菌效果及显微观察、活性物质稳定性等方面鉴定和评估内生细菌Z0-j及其生防潜力。结果显示,内生细菌Z0-j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靶标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拮抗效果明显,引致靶标菌菌丝畸形、顶端膨大、原生质外渗、细胞膜透性增强的现象。同时,菌株Z0-j活性物质对温度、pH值、紫外光照、超声波以及蛋白酶等外界因素有良好的耐受性。由此可见,内生细菌Z0-j是一株对小麦全蚀病具备良好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350.
大荔县小麦全蚀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大荔县洛河沿岸小麦全蚀病发生并逐渐加重的原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当地及类似生态区小麦全蚀病防治有着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