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8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皿测试验,测定其对小麦全浊病菌的EC50,菌霉净、三唑醇、烯唑醇的EC50最低,分别为1.16、1.75、2.04ml/kg。复配剂拌种剂1号的EC50为1.67mg/kg共毒嵪凳保梗福梗罚硐置飨缘母磁湓鲂ё饔谩P∏匝榧笆痉督峁砻鳎柚旨粒焙虐柚执β袂亩瑣前病株率、冬后(4月21日)病指、后期枯白穗防效分别为70%、34%、82.52%,高于其它参试药剂。嵈杭九缥硪灿幸欢ǚ乐涡Ч劝柚执砑际跻蟾撸杀臼栏摺  相似文献   
292.
硅噻菌胺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同浓度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进行大田防治全蚀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种子量0.5%~4.0%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对小麦根部发病和小麦后期的白穗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成株期根部发病的防治效果为54.46%~83.38%,其中2.0mL和4.0mL的处理防效相当,超过了80%;对白穗的防效,各浓度处理均超过了90%。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粉锈宁。该药剂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293.
玉米土传病害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玉米土传病害的主要种类(茎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从症状表现、危害程度、病原菌鉴定、发病因素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94.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病害,一旦发生,蔓延较快,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通常仅需3年时间,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一半以上,甚至绝产颗粒无收,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障碍.1996年以来,小麦全蚀病开始在我市扩散蔓延,严重地影响了我市小麦产量,通过我们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总结出一整套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住该病在我市的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295.
基于近地成像光谱的小麦全蚀病等级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麦全蚀病是检疫性的土传病害,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对其发生的监测是治理的根本。遥感技术可实时、宏观监测病害发生发展,尤其是成像光谱技术的图谱合一,可精准对病害识别和分类。该文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不同小麦白穗率的冠层光谱特征;再通过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白穗率等级的可分性;最后利用基于径向基(RBF,radial basis function)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对全蚀病害的近地成像高光谱图像进行分类,从而验证近地成像光谱在全蚀病监测上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5种程度的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的分类精度均达94%以上,Kappa值大于0.8。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法,通过近地成像光谱图像可以准确监测小麦全蚀病的病情,对小麦全蚀病的治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6.
Take-all is a serious disease found in wheat across the world. Haynaldia villosa is considered to be resistant to take-all at a high level. TH3 was an amphiploid (2n =42, AABBVV) between Triticum durum and Haynaldia viUosa with significant resistance to take-all fungus isolated from China. In greenhouse experiment, the derivatives of the hybrid between wheat and TH3 showed better resistance to take-all than that of the wheat control. One of the derivatives named HW918-5 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analysis. Cytological and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 monotelosome originated from H. villosa existed in the genome of the offspring of the line HW918-5. The monotelosome with promising resistant gene for take-all was located on the 3V chromosome of H. villosa in the further PCR-based molecular analysis.  相似文献   
297.
5月份小麦进入灌浆腊熟期,多种病虫进入发生后期,主要有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黏虫等。①小麦条锈病随气温升高,停止发展,在小麦叶片上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褐色,即由夏孢子堆变成冬孢子堆;②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达到顶峰,中旬后逐渐停止发展;③小麦赤霉病腊熟期表现症状,病穗上形成黑点,剥开可见红色小点;④小麦全蚀病形成枯白穗,并可见明显的发病中心;⑤小麦吸浆虫灌浆期蛀入麦穗进行为害,被害的小麦籽粒空瘪,5月下旬左右老熟幼虫脱粒入土。  相似文献   
298.
三唑酮缓释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100kg干小麦种子拌三唑酮单剂有效成分600g;拌三唑酮与聚乙烯醇配成的缓释剂有效成分300g;拌三唑酮@多菌灵与聚乙烯醇复配成的缓释剂有效成分800g;用不拌药的小麦种子作对照,分别播于花盆和田间小区试验地内,定期调查其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试验的防效三唑酮单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46.9%;三唑酮缓释剂的防效为60.9%;三唑酮@多菌灵缓释剂的防效为59.3%;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三唑酮缓释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52.7%,保产效果为28.6%;三唑酮@多菌灵缓释剂的防效为51.1%,保产效果为26.4%,均高于单剂三唑酮41.7%的防效和15.3%的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299.
种子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种子包衣和拌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6种包衣拌种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病增产效果试验表明,以17%多·克·酮种衣剂2000g/100kg种子和种衣剂17号2000g/100kg种子对小麦出苗无不良影响且对全蚀病的防病效果较好,其根部病指防效和白穗率防效分别达到55.4%、73.7%和55.7%、64.6%,敌萎丹、适乐时种衣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效果虽不理想,但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保苗效果,增产作用比较明显,分别达到12.19%和12.90%。粉锈宁拌种虽然防效较好,但影响出苗,保苗效果较差。2%立克秀的防效相对较差且增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0.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毁灭性病害。目前该病的发生已扩展到我国北方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而且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般轻病田减产幅度为10%-30%,重病田减产幅度在50%以上,甚至绝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