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前。在许昌市对小麦产量构成威胁的病害种类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孢囊线虫病、赤霉病、黑穗病等。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的可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32.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雨  宫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28-129
小麦全蚀病从小麦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病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2~18℃,病害发生轻重程度与耕作制度、土壤肥力有关。提出主要几项防控措施:严禁从病区引种、合理轻作、适期喷播、平衡施肥和种子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33.
根据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发生情况,全面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针对全蚀病的致病机理采取了先进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因全蚀病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4.
<正>草坪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缀花草坪更是靓丽的景点。草坪中散生的蒲公英、紫花地丁、三色堇、半枝莲等花卉和草坪一起构成了另一类型的景观,这种景观给人以野生、自然生长状态的感觉,形成了自然式缀花草坪。自然式缀花草坪注重模仿自然亦不失草坪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5.
一、播种期播种期防治重点是黑穗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秆黑粉病三种)、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丛矮病、黄矮病等多种病害以及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主要防治措施是适时晚播、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一)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期、晚播、精量播种。首先是选用抗病并经过检疫的种子,在精细整地,确保土壤足  相似文献   
136.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典型根病,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发病到大发生  相似文献   
137.
山东省玉米全蚀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蚀病是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在山东省已普遍发生。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玉米全蚀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8.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国外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发性,危害十分严重,轻病地减产10%~20%,重病地减产50%以上,是我国小麦上的检疫对象之一,目前国内20多中省(区)已有发生的报道。1992~1993年,我们在送检材料鉴定和病害调查中,首次发现该病在我省原阳、浚县、扶沟县发生危害,并有逐渐蔓延之势。如扶沟县包屯镇陈岗村三年前只有一块麦田发病,而今年发病面积扩大了几十倍,造成很大损失。全蚀病是以土传为主的病害,一旦  相似文献   
139.
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将小麦亲缘属的有益基因引入小麦,改良小麦品种,簇毛麦(Haynalia villosa,2n=14)就是小麦的一个重要亲缘属。它分蘖旺盛,对小麦条锈、叶锈和杆锈均免疫,对全蚀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亦很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抗源。但是,六倍体的通小麦与簇毛麦的属间杂交十分困难,获得的杂交种子极少。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140.
通过五个小麦管理措施:播期、种植密度、N肥施量及N肥形式和谷物茎秆割除埋压,在四个作物生长阶段评价了各措施对小麦全蚀病的影响。根据积温作用,一个表达病害水平的公式很适合于被观察的疾病,这个公式建立在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决定于分别反映最初和再次侵染循环重要性的两个参地早播总是通过最初浸染循环增加病害发生频率,对再次循环的影响不确定。"高密度能增加最初感染和提早病害发生。在中期,全蚀病与单株根数呈正相关,与植株密度呈负相关。在后期,植株密度和单株根数均不影响病害。高施N量既增加了胚生根上的全蚀病,又加重了最初侵染循环,但降低了次生根的全蚀病和再次征集循环。接肥(相对硝酸梭而言)总是降低病害水平和任梁循环,但茎杆处理(埋压相对割除而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