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山东省玉米全蚀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蚀病是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在山东省已普遍发生。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玉米全蚀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2.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国外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发性,危害十分严重,轻病地减产10%~20%,重病地减产50%以上,是我国小麦上的检疫对象之一,目前国内20多中省(区)已有发生的报道。1992~1993年,我们在送检材料鉴定和病害调查中,首次发现该病在我省原阳、浚县、扶沟县发生危害,并有逐渐蔓延之势。如扶沟县包屯镇陈岗村三年前只有一块麦田发病,而今年发病面积扩大了几十倍,造成很大损失。全蚀病是以土传为主的病害,一旦  相似文献   
133.
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将小麦亲缘属的有益基因引入小麦,改良小麦品种,簇毛麦(Haynalia villosa,2n=14)就是小麦的一个重要亲缘属。它分蘖旺盛,对小麦条锈、叶锈和杆锈均免疫,对全蚀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亦很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抗源。但是,六倍体的通小麦与簇毛麦的属间杂交十分困难,获得的杂交种子极少。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134.
通过五个小麦管理措施:播期、种植密度、N肥施量及N肥形式和谷物茎秆割除埋压,在四个作物生长阶段评价了各措施对小麦全蚀病的影响。根据积温作用,一个表达病害水平的公式很适合于被观察的疾病,这个公式建立在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决定于分别反映最初和再次侵染循环重要性的两个参地早播总是通过最初浸染循环增加病害发生频率,对再次循环的影响不确定。"高密度能增加最初感染和提早病害发生。在中期,全蚀病与单株根数呈正相关,与植株密度呈负相关。在后期,植株密度和单株根数均不影响病害。高施N量既增加了胚生根上的全蚀病,又加重了最初侵染循环,但降低了次生根的全蚀病和再次征集循环。接肥(相对硝酸梭而言)总是降低病害水平和任梁循环,但茎杆处理(埋压相对割除而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5.
小麦全蚀病的化学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主要小麦产区,如北欧、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内报道发生此病的已超过18个省市,有些地区如江苏近年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目前,为减轻或避免小麦全蚀病的危害,许多国家和地区常采用停止连作小麦或水早轮作,但现已发现,这类方法很不经济,而且在某些地区无法施行。合理施肥只能在全蚀病偶  相似文献   
136.
沼肥的利用     
高树铭 《农家致富》2005,(17):44-45
1.怎样施用沼肥(渣、液)使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增产? 答:用沼肥防治小麦全蚀病:沼肥(主要是沼渣)作基肥,每亩用量为2500公斤.沼液浸种,时间为8小时,沼液叶面喷施,第一次在返青期,1份沼液对1份水,用量为每亩250公斤。第二次在抽穗期.1份沼液对4份水,用量为每亩250公斤。  相似文献   
137.
采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2‰用药量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通过宁夏8县20个点2069亩试验示范表明,对小麦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是控制小麦全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8.
<正>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我省植物检疫对象之一。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於根部及茎基部1—2节处。种子传播是由于病残体残屑夹杂于种子间而引起。感病植株较矮,分蘖减少,茎部叶片变黄,初生根和根茎呈灰黑色,重病株的次生根也局部变黑。返青拔节期显现的症状,是返青迟缓,黄叶增多,拔节期叶片自上而下发黄,重病株的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变黑。在抽穗、灌浆期病株出现“白穗”,茎基部1—2节形成明显的“黑膏药”或“黑脚”。病株一般容易拔起,但不易倒伏。  相似文献   
139.
140.
小麦使用“贺氏399”后,根系发达,分蘖力强,叶片宽大厚绿,茎杆韧性增强,能抗倒伏、抗全蚀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一些常见病,并可有效地抵御春季的低温寒流。全生育期喷施3-4次,可早熟3-5天,提高小麦品质,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