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6月7日下午,天气闷热,来自禹城的两个人,带着"生病"的小麦急匆匆来到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找王法宏。刚从长清试验田赶回来的王法宏为客人打开风扇,倒上水,继而详细询问起来。原来这两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化肥经销商。农民认为是化肥导致了小麦死棵,经销商则不买账,所以远道而来找王法宏"评理"。经过鉴定,小麦是得了全蚀病,与化肥无关。在王法宏的耐心解释下,俩人心服口服,满意而归。对王法宏来说,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每次他都  相似文献   
102.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分蘖期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冲洗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变灰黑色。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症状,根及次生根大部变黑。抽糖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  相似文献   
103.
药剂处理对小麦全蚀病防效及其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483-3484,3487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药剂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对小麦全蚀病[Gaeumanonomyces graminis (Sacc.)ArX& Olivier var.tritici J.Walker]均表现出较好防效,对小麦产量也有明显影响.不同药剂土壤处理与对照相比,次生根受害症状表现推迟8~10d,剑蚀消、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防效分别为57.4%、32.9%和21.8%,后期枯穗率与对照枯穗率(0.75%)相比,防效分别为72.0%、66.6%和56.0%;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31.1%、22.3%和18.6%.不同药剂拌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健禾保根部受害症状表现推迟12d,其他处理推迟16~18 d;通过次生根受害程度调查,综合处理区平均防效达90.6%,3%敌萎丹、2.5%适乐时、12.5%全蚀净、3%敌萎丹+2.5%适乐时、6%立克莠和健禾保等处理平均防效分别为75.7%、51.2%、83.3%、66.4%、81.7%和57.4%;后期枯穗率与对照相比,平均防效依次分别达到85.3%、80.0%、97.3%、78.6%、84.0%和52.0%;产量表现以2.5%适乐时药剂拌种小麦产量最高,12.5%全蚀净处理小麦产量偏低.  相似文献   
104.
对济麦22全蚀病发病麦田不同耕作措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播能有效减轻全蚀病的发生;深耕和旋耕增施有机肥与旋耕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5.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2,(23):34-35
一、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本世纪初以来,一度在江苏省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的地区发生普遍而严重。1.发生规律病原传毒介体为灰飞虱,灰飞虱一旦获毒,终身传毒且可经卵传毒。病毒在小麦、杂草和传毒介体内越冬,以冬前越冬代灰飞虱传播为主,春季越冬代灰飞虱可继续在麦苗上刺吸传毒,但冬前通常不表现症状,分蘖期开始表现症状,分蘖盛末期进入发  相似文献   
106.
李宇 《河南农业》2009,(11):24-24
一、麦播期病虫害发生情况 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水肥条件的改善和耕作制匪的变化。南乐县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日趋严重,尤其是多种土传或种传病害、吸浆虫、地下害虫等尤为明显,若不及时有效防治,将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播种期需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有吸浆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小麦全蚀病、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我县发生呈现逐年加重趋势,影响发病因素主要和耕作制度、土壤肥力、种植品种、耕作深度、播期及气候有关,可采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予以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8.
我省发现小麦全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4月,潜江市境内130多hm2地里发生了小麦苗严重死亡现象。笔者被邀到现场,见病株茎基部1~2节处变黑,根为黑色腐烂状,轻的死苗率约10%~30%,重的死亡70%~80%,甚至一小片一小片苗全部死亡。经过病害症状观察、病原形态鉴定和致病性测...  相似文献   
109.
玉米全蚀病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山东小麦—玉米两季作物区玉米全蚀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自然发病田、人工接种田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受害后果穗千粒重下降,秃顶率增加;对产量的影响:1级减产20%左右,2级减产40%左右,3级减产50%以上。根据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数学模型,结合防治工本、产量水平和产品价格及经济效益,分高、中、低产田对经济允许为害水平进行了估算,并确定了防治指标,经大田验证,可以有效地指导更换品种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市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及进化情况,筛选全蚀病菌侵染小麦的分子标记,采用形态学观察、科赫氏法则验证、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进行鉴定,并对其侵染后小麦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related protein,PR)基因的表达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显微形态观察初步确定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v. Arx.Olivier,经科赫氏法则验证、ITS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证明该病菌均为禾顶囊壳。本研究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与地域相距较远的英国、美国的小麦全蚀病菌间的同源性比与来自中国陕西省的小麦全蚀病菌的同源性更高。采用禾顶囊壳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所有分离病菌均扩增出了小麦变种的特异性条带,证实分离菌株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 graminis var. tritici。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病原相关蛋白基因PR4a、PR4b、PR2、PR10受到小麦全蚀病菌侵染后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在侵染后第5~6天达到最高峰,表明这些基因可作为小麦全蚀病菌侵染小麦的标志性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