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1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3746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16篇
  394篇
综合类   1856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土高原刺槐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树龄刺槐纯林林地和撂荒地作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刺槐树龄增加无明确变化规律,土壤全磷和交换性镁含量则呈现波动性变化;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按幂函数衰减,有效磷含量有递减趋势,土壤全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土壤pH随深度呈波动性变化;与撂荒地相比,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增加21.6%~96.8%,34.3%~160.1%,191.5%~238.4%,2.1%~24.1%,19.82%~92.71%,64.2%~80.0%,25.0%~46.5%和67.2%~89.5%,表明刺槐林对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柳杉人工林采伐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初期土壤有机碳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25年生柳杉人工林(对照)采伐后形成的柳杉人工幼龄林、经济林、苗圃地、皆伐迹地、农耕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初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对照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除经济林外,苗圃地、柳杉人工幼龄林、农耕地和皆伐迹地的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0.8%,28.1%,37.8%,40.1%;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储量排序为:皆伐迹地(214.2±17.0 t C/hm2)>经济林(191.3±13.4 t C/hm2)>柳杉人工幼龄林(173.5±15.1t C/hm2)>苗圃地(171.9±9.2 t C/hm2)>农耕地(132.7±12.1 t C/hm2),分别比对照(272.9±21.8 t C/hm2)减少了21.5%,29.9%,36.4%,37.0%,51.4%。人工林采伐后形成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减小的程度与采伐后紧接着采取的人为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33.
溶解有机碳(DOC)是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研究人工林生长中有机质层释放DOC的动态,对阐述北方森林碳循环具有基础意义。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管辖范围内选取不同林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测定了有机质层渗透水中DOC浓度,并分析了坡位和不同月份对于有机质层释放DO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人工林,有机质层释放DOC浓度呈增加的趋势,且每个样地仅与5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阶段DOC有显著差异(P<0.05);在6-9月,有机质层渗透水中DOC浓度随月份变化,整体呈降低趋势,并随着人工林生长,有机质层渗透水中DOC浓度最大值转向7月;在不同坡位中,中、下坡位DOC浓度高于上坡位。随着不同阶段的人工林及坡位和季节的变化,有机质层下DOC浓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以崇礼冬奥核心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结构特征分析和空间结构优化模拟研究,为制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结构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块面积0.09hm2(30m×30m)标准地,基于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林分结构特征,以空间结构最优为目标,采用乘除法对角尺度W、混交度M、密集度C、交角竞争指数Ua CI和林层指数S共5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进行多目标规划,构建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对比模拟采伐前后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3块标准地华北落叶松断面积比例达70%以上,白桦为伴生种,径阶分布在6~26cm之间,均呈近似正态分布,树高分布呈非对称型单峰山状,且峰值均出现在14m树高级。林分平均角尺度■、混交度■、密集度■、交角竞争指数■和林层指数S■分别为0.460、0.106、0.918、0.297和0.363,处于林木均匀分布、低度树种混交、高度树冠竞争和垂直结构分化较差的状态。模拟采伐后采伐强度均低于20%,林分空间结构目标函数值提升13.62%。在■分别提高21.17%和15.23%的同时,■分别下降10.22%和5.19%。【结论】研究区华...  相似文献   
35.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世界人工林发展、人工林治沙工作进展和当前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林培育研究的主流趋势、樟子松人工林培育面临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沙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植被油松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季节性规律,选取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的春、夏、秋3个季节分别采集林木根际土,探究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土壤速效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养分转化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均为夏季>秋季>春季,与土壤有效养分变化规律相反,其中土壤碳、氮和磷的有效养分含量均在夏季最低,且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显著高于春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角在春季大于45°,而在夏季和秋季小于45°,表明土壤微生物在春季受到磷元素限制,夏季和秋季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受到碳元素和氮元素限制。在不同季节土壤化学性质受到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的影响,通过RDA结果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很好的解释了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其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累计解释率分别为80.69%、82.22%和83.67%。综上,油松人工林微生物对养分的调控主要依赖于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放线菌,结合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和向量角...  相似文献   
37.
提要:利用56株解析木,分析了不同密度、坡向、坡位刺槐林生长分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密度、坡向、坡位的林分生长量、速生期长短不一,导致了林木分化。分化过程主要表现在分级木的相互转换中。刺槐林以树高、胸径表述的转换率分别为:35.7%,21.4%。将坡向按转换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为:阳坡、半阳坡、阴坡。不同坡向以树高、胸径表...  相似文献   
38.
39.
40.
从我国工业人工林的发展背景出发 ,论述我国工业人工林发展的意义 ;重点分析我国南方工业人工林经营的技术经济效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业人工林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找出影响我国工业人工林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工业人工林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相应技术支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